
胡嘉梁之得意忘画
1970-01-01 08:00:00 未知
文 | 井琛
人很象林中的树木,有的孤直,有的雄健,有的婀娜,有的的粗壮,而我的老友胡嘉梁却像一株迎风的古柳,虽不像松树那么刚劲,杨树那么挺拔,却更显得散淡潇洒,气度不凡。我把这个比喻讲给他,他听了哈哈大笑,连说:“好,好!古柳青牛,好一幅天然的图画!”
胡嘉梁经常以牛自喻,他的笔名叫牛闲公。提起这个雅号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原来他画室的斋号叫“半闲居”,有一次他的作品《秋鹤图》在台湾《乡情》杂志刊登时,误把半闲排为牛闲,他看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异常兴奋地说:“大牛蛮蛮,大知闲闲,飞来的名字呀!”从此就用牛闲这个笔名了。
我曾问他:“你这样喜欢牛,是喜欢牛的勤苦,还是牛的奉献?”他做了个否定的手势说:“们赞扬牛的精神,大多指的耕田的黄牛与水牛,它们的确忍辱负重,无私奉献。其实牛的性格绝不是如此简单,非洲的野牛,群居而生,许多小家庭构成一个大群体,它们亲密无间,和睦相处。一旦遇险,母牛护仔,公牛迎敌,就是像兽中之王的狮子这样凶猛的野兽,也经常让半吨重的公牛抵得遍体鳞伤。若遇强敌,野牛群起而攻之,敌人莫不闻风丧胆,逃之夭夭。动物中虽不乏身大力强者,但大多暴虐凶残,欺凌弱小。野牛则不然,它们不畏强暴,不欺弱小,以邻为友,团结互助。我喜欢牛——喜欢野牛。”
我俩常凑到一起畅谈,因为有许多相同爱好,所以我们侃起大山来往往是谈天说地漫无边际,一直侃到深夜。胡嘉梁的爱好很广泛,除书画外,诗词歌赋,音乐曲艺无一不好。早在教书时,他就有“京东才子”的美称。
他的诗词格调清新,谱曲情绪高昂,文章行云流水。他对曲艺有特殊的爱好,在学生时代便开始了曲艺节目的创作,天津电台、天津电视台曾多次演播他创作、表演的节目。他搞曲艺创作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二十年前就编创了《交响单弦》,当时被曲艺家们誉为“奶油单弦”。之后又创作北国名曲《燕山大板》,此曲种创出之后立刻风靡河北,多次荣获全国和省级的各种奖励。此曲一出,名声大噪,曲画齐彰,名重一方。据说他是当时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唯一的画家会员。
“一个画家,终生追求的自己的圆满,这个圆满不是画地为牢,而是不断地裂变,不断地超越,在这循环往复之中,扩大自己的疆土。”我俩在讨论绘画时,他激动地说。他自幼喜爱绘画,后来考入河北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他把毕生的精力全部投入了国画创作,所以谈别的话题总是那么悠闲,而一谈美术却显得那么激动。他狠狠地吸了口烟接着说:“什么是画?为什么要画画,这个似乎早已解决而实际上争论不休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画家。很多画家都想把观者吸引自己的画中来,让观者面对自己绘画的物象或臣服或感叹。而我却愿观众看了我的画之后能把他们的思绪引出画面之外的去思考一些什么。我对强调感官刺激的作品不感兴趣,画者与观者产生心灵的撞击的艺术作品才是我所努力追求的。”他一边说一边拿出一部分近作让我看。
他从1985年开始对中国花鸟画的创新进行探索,通过苦苦的思索与探求,他的画发生了质的飞跃,他称这次画风变革为“已丑变法”。胡嘉梁是个思索型的画家,在他的笔下不但赋予各种物象的生命,更重要的是道出了画家的心声。
在一幅题名为《登攀图》的画面上,一个葫芦上站着一只得意忘形的蜗牛,画上题了一首宝塔诗:我,攀登,非容易,不畏艰险,更不惧风雨,越过艰难险阻,哪走过半步通衢?今日登上极顶摩天,一派风光尽收我眼底,顾碌碌同辈怎与我相比!画家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胸无大志者的形象。
图:胡嘉梁《登攀图》
一只蜜蜂离开了正在争抢残花的蜂群,云寻找新的蜜源,《更有花香处》这幅画不光赞扬了这只聪明蜂,实际上更有深刻的寓意。
图:胡嘉梁《更有花香处》
常言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尽管黄叶纷飞,可是几只呆呆的八哥,躲在落叶中御寒,不知秋之将尽,这幅画的题目就叫《鸟懒不知秋》
图:胡嘉梁《鸟懒不知秋》
在巨幅作品《石头记》中一段题跋更能引人回味:能育青松能压小草者,巨石也;能掷之击物,能踩于脚下者,卵石也;唯彩石五色斑斓,需仔细辨识方知亦是石头。余书至此始悟,地球原来是块大石头!这幅画既表达了画家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哲学思想和对事物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过程,又表现了画家豁达博大的胸怀。
这一幅幅构思奇巧,笔墨精妙,风格独特的艺术佳作,使我浮想联翩,思绪起伏,不禁问道:“许多艺术家都愿意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艺术追求,你的艺术追求是什么呢?”他又吸了口烟,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得意忘画。”
(责任编辑:邹艳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