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呈献秘藏东瀛「长春阁」旧藏 宋元书画

2019-05-20 16:53:18 未知

tGy6j4cGz3dSGZ1VbI62FBt1T4MufeKzDpzW5xQ0.jpg

  宋元時代的繪畫,隨第一次東渡潮來到一水之隔的日本,自此便占據著不可動搖的地位,日本被學術界公認為研究宋元繪畫的重要根據地之一。這些漂洋過海而來的宋元丹青不僅刺激了日本本國藝術的創作,還影響了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

  日本之所以收藏了眾多宋元繪畫,源於前人對這些藝術品赤誠的熱愛以及不遺餘力的收集。著名中國藝術史學家高居翰言:中國繪畫流入日本主要有兩次浪潮。第一次稱為“古渡”時期,主要發生在十二至十四世紀間。早期中國繪畫傳入日本的第二次浪潮發生於二十世紀前三十年。這一時期,日本漸成規模的重要中國畫收藏包括:阿部房次郎的收藏,後入藏大阪市立美術館;大阪的齋藤董盦曾藏有“董巨”的重要作品,現已流散各處。另一些重要的私人典藏如今變成了私立博物館,如兵庫縣的黑川古文化研究所、三重縣四日市的澄懷堂美術館,等等。

rlMCcj9hVkOyVzveEuRTknOtUaXGgkc4CIjaN4i4.jpg

  是次春拍東京中央拍賣帶來的兩件作品:馬逵(南宋)《寒山客話圖》、張遠(元)《周茂叔愛蓮圖》,是來自神戶「長春閣」——川崎男爵家之舊藏。川崎正藏(1837-1912)男爵是日本著名的實業家、政治家,是至今仍在世界制造業占有重要地位的神戶川崎財團的締造者,與日本皇室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他也是一位精於鑒賞的美術鑒藏家。「長春閣」即是他在其官邸內所設的私立美術館。遺憾的是,如今美術館及建築物都已不存,甚至漸漸已從歷史中隱去。我們只能通過老照片及研究資料才能得知美術館當年的風貌。

  「長春閣」創立於日本明治二十三年(公元1890年),是日本最早的私立美術館。原名為川崎美術館,首相伊藤博文與川崎家交厚,將美術館易名為「長春閣」。其時正是日本明治維新的改革運動二十年來,資本主義商業經濟取得重大發展、社會面貌發生劇烈變革的時期,西方文明的全面進入,使得大量早年由中土大陸流至日本的中國文物及日本傳統藝術品在這一時期源源不斷的流失到歐美。有著深厚傳統觀念的川崎正藏對這一現象深為惋惜,他在經營實業的同時開始收藏藝術品以阻止其外流,於是便有了「長春閣」的創立。他對中國藝術品,尤其是宋元畫的收集,甚至早於“中國早期繪畫流入日本第二次浪潮”的爆發,是日本宋元畫收藏界的先驅人物。川崎男爵一生中購藏的藝術品達兩千余件,包括大量中國字畫、瓷器、玉器等藝術品,其中就有現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元代顏輝作《寒山拾得圖對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畫曾是日本室町時代(14世紀前半期)的皇家收藏“東山御物”之一,後被織田信長所得,後幾經輾轉入藏“長春閣”,也可見川崎男爵收藏品級之高,趣味之精。

  正是川崎正藏男爵的努力,眾多宋元至寶都被留在了東方,對於我們而言,還能在不遠處看到它們,實可謂幸事。更令人喜悅的是,這兩幅宋元山水精品,今天能有機會再次回到故土,經過一番曲折,或許終於可以找到一個安久停留之處了。

GmnMiIryq6CjFsqCgAhxZ0bQt6Y5g0eHJOr7Y9nj.png

川崎美術館  川崎正藏(1837-1912)

冬雪初消融  日暮蒼山遠

——馬逵(南宋)《寒山客話圖》

  馬逵,馬遠之兄,畫史記載其山水、人物得家學之妙,但現存於各大美術館的馬逵之作並不見多,且作品風格與畫史記載多有出入,難以窺其風采。然此作自早便流入日本,代代相傳其為馬逵之筆,珍藏於「長春閣」,在日本收藏圈內頗為有名。

  是幅作品,開卷便可感受到其古樸的氣息,絹墨、筆法風格都透露著宋畫的古雅氣質與時代樣式。作品採用南宋山水畫典型的對角線構圖;不寫山之全貌,取邊角之景入畫,峭峰直上而不見其頂,絕壁直下而不見其腳;畫面基本採用三等分法,上部畫奇峰鼎立,中部畫延展著遒勁枝椏的枯梅,下部為點景人物、岩塊奇石。畫面構圖、畫題的選擇以及位置經營,可以從現存南宋山水畫中找到諸多極其類似的例子(圖1)。

mO7QeB7qk5kToPIGytIoGyxzCpN0jyqNrQKpw7nV.jpg

  峭拔的山峰拔地而起,線條既瀟灑又果斷,筆鋒強勁有力。山石用斧劈皴做出有層次的皴染,墨色凝重明快,強調出山體的俊挺堅韌。山腰以下以雲煙相隔,虛實相映。霧氣中樹影婆娑,墨色層層遞進,濃與淡的對比構造出咫呎千里之感。值得一提的是,山體的斧劈皴以及輪廓線的處理,極其乾淨利落;梅樹的枝幹有下偃之勢,虬枝彎曲遒勁,橫斜曲折極富變化,這些表現手法都與馬遠的作品風格極其相似(圖2、圖3)。

DW9RVtXDToeG0SLF4ciWxnWlgS05VFwQAIR92iNo.jpg

Ih3EgSWddo7FmOIwLrwauz6nYvSrrNbH7XCojei2.jpg

  作品細節描寫十分精彩生動,披著蓑笠的漁人駕一扁舟至士人屋下,手中提魚與之相談,駕舟之人曲腰坐于船頭,形態憨然。對人物細膩、寫實的描寫以及表現出的風俗畫之特點都盡顯宋人之風格。此作用筆蒼勁簡略而不失細膩。整個畫面表現出清寒壯闊之美,寂冷中又透露著一片安寧。

圖1  馬遠 對月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2  左:馬遠 觀梅圖局部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右:馬逵 山水圖局部  東京中央拍賣

圖3  左:馬遠 踏歌圖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 右:山水圖局部  東京中央拍賣

NQp0MxsBiGCEF6o2xfOLCyhdaTgGJISnhgEnfbEE.jpg

马逵 (南宋) 《寒山客话图》

设色绢本 立轴

123×51cm 约5.6平尺

HKD 800,000-1,200,000

RMB 680,000-1,020,000

出版:《长春阁藏品展观图录(神戸川崎男爵家蔵品入札目録)》,长春阁藏品图录刋行会,昭和十一年(1936),图版三三。

来源:神户川崎男爵家旧藏。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张远(元)《周茂叔爱莲图》

  《周茂叔爱莲图》,取材自中国北宋周茂叔的爱莲典故。 周茂叔即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周敦颐(1017-1073),他写下的《爱莲说》,因借物言志,用莲花自喻,洁身自爱,被世代传颂,成为千古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茂叔爱莲”也成为一大画题而被画家们描绘,虽然在国内已不见此类作品留世,但所幸的是,在一水之隔的日本还保留了这一画题的精品之作。

  最著名的是日本室町时代狩野派巨匠狩野正信所作的《周茂叔爱莲图,可见室町时代的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精通。 而今天东京中央拍卖带来的此件作品也一直被珍藏于日本,国人知之者甚少。 展卷观之,似乎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徐徐清风,纤柔的柳条随风摇曳,形态多姿,水草也因之齐齐弯拂,岸边的凉亭内一雅士凭栏幽思,另一雅士朝凉亭拾阶而上,亭下塘内的水面飘满了圈圈莲叶。 远景则是雾霭烟霞,云雾掩映中显出辽远的空间和光的明暗跳跃,形成渺茫辽阔之感。 整幅画面呈现出清新怡人、温润氤氲的夏日风情,传达着悠静、清旷的气氛。 作品用笔纯熟,线条简括有力,柳叶、水草的描绘严谨细致,繁而不乱,人物神态的描写细腻生动。

  将狩野正信的作品与之比较,雾霭的处理、气氛的营造,可见些许共通之处。 另外,作品作边角之景;多运用留白来营造幽远的意境;岩石的形态以及斧劈皴的运用等等,都可见画家沿袭了马夏之风格。 此作落有狩野安信之外题,狩野安信(1614-1685),号永真,日本江户前期狩野派画师,中桥狩野派之祖。 可知此作自早便远渡至日本,被悉心珍藏了数个世纪。 今天终于回到故土,真可谓幸事。

HWB6xGpIFSZFjJgv4UzQLSEmLqfWqWOZT2Se30aF.jpg

RSafN8Uj3FLBf17WRdUM7ujga1L2tANhejvmBXi0.jpg

张远 (元) 周茂叔爱莲图

设色绢本 立轴

97×45.5cm 约4平尺

HKD 500,000-800,000

RMB 425,000-680,000

出版:《长春阁藏品展观图录(神戸川崎男爵家蔵品入札目録)》,长春阁藏品图录刊行会,昭和十一年(1936),图版三一。

来源:神户川崎男爵家旧藏。

注:画盒落有永真(狩野安信)题款,且内有其手迹。

THEUNog2rGacq6b2xS4b9SsWKhiVNQDSkMwZFCOW.png

CYUFzPZvAOexcH8tbTeNXJUlRLym2W00LngImqCO.png

(责任编辑:张浩一)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