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书史奇碑 善本典范

2022-10-21 18:04:26 未知

——吴湖帆旧藏明拓《天发神讖碑》经眼记

中国美术学院金石文献与古物研究方向博士 田振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18809b0a6a12947106b9a351e09a57b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00053e4c07bbb4780c01a2509fff4bb7.jpg

​  我华夏文明历史悠长,丰碑巨碣林立,很多石刻背后都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伴随着传奇故事。然而无数碑刻中,真正能称得上奇碑的,三国时期吴国《天发神讖碑》可谓当之无愧。

  此碑有三段碑别名,以笔者观,实为三奇。

  第一奇,奇在立碑之因。

  所谓天发神讖,来源于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他是孙权之孙,父亲是废太子孙和。孙吴政权,是东汉末年三足鼎立时期最晚称帝的(曹魏220年、蜀汉221年、孙吴229年)。学者仇鹿鸣曾指出,相比蜀汉的刘备,一直号称自己是汉室血脉,北方中原的曹氏父子挟天子以令诸侯,逼迫献帝禅让,取得名义上的合法地位,而孙吴政权虽久已割据一方,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控制地域,但却没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立国理由,孙权的父亲孙坚只是汉王朝的一介武官,这成为其称帝最晚的原因。由于政权缺乏正统性,从孙权开始的历任孙吴统治者,均热衷于通过发现甚至有意制造所谓天降祥瑞,来显示自己是天命之子,从而取得朝野拥戴。这就导致了孙吴成为更改年号最为频繁的政权,孙权(5)、孙亮(3)、孙休(1)、孙皓(8),短短59年(222-280),四任帝王,一共使用了多达17个年号。其中尤以吴末帝孙皓最多,有的年号如“天玺”“天册”仅仅用了一年就被新出现的祥瑞事件替代。孙皓初当政时尚思进取,后显露暴戾本性,实行酷政,导致民怨人愤,不思变革的孙皓,却仍想利用迷信编造天降灵符祥瑞的谎言。《三国志·吴书》载:“天玺元年,吴郡言临平湖自汉末草秽壅塞,今更开通。……又于湖边得石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长四寸,广二寸余,刻上作皇帝字,于是改年,大赦。”孙皓借此改元天玺,于改元当年即天玺元年(276)立此碑,立碑后四年吴国即亡。

  此碑的第二奇,奇在书碑之字。

  关于《天发神讖碑》的撰文和书写者,由于碑刻残缺而不得其详,于是便留给后人附会猜测的空间。其中碑文因有“兰台东观令”存字,传为东观令华覈撰写,而书写者则多被归为皇象或者苏建。皇象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虽生卒不详,但在孙权时代已有名望,是否能活到孙皓当政的天玺年间尚是问题,附会概率极高。而中郎将苏建,则是另一块吴禅国山碑的书丹者,两碑书体比较,虽有共同的时代气息,但笔法差异较为明显,天发多方笔,国山全用圆笔,似非出自一人。但无论如何,此碑的重要性,决定了书写者必是当时重要的官员书家。

  天发神讖碑的书法惊世骇俗,贬者如赵明诚《金石录》,竟以为“妖”;褒者如黄伯思《东观余论》评价“字势雄伟”。原因在于此碑虽是篆体,却用隶书笔法。其起笔方重,即从汉隶中来,转折处则外方内圆,下垂处呈悬针状,森森然如武库戈戟,凌然不可侵犯。其非篆非隶,独树一帜的风格早已引起世人关注。清代张廷济的《清仪阁金石题识》评价:“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为两汉来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迹。”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曰:“予观其书,方折盘旋以隶笔而行篆体,戈长剑利中实乃弓燥手柔。”近人马宗霍《书林藻鉴》评:“以秦隶之方,参周籀之圆,势险而局宽,锋廉而韵厚,将陷复出,若郁还伸。此则东都诸石,犹当逊其瑰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奇伟惊世……笔力伟健冠古今。”杨守敬《学书迩言》直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长久以来,《天发神讖碑》的书法被视为独一无二的存在,几乎找不到能与之稍微接近者。直到近年绍兴地区出土“凤凰三年倪氏”等同坑三种砖,砖文风格与天发神讖碑极为接近,时间更早两三年,才证明这种奇特书风在吴末帝孙皓统治时期曾有过短暂流行。

  然而这种特立独行的写法却备受清代金石书家偏爱。清代篆隶复兴,很大原因在于邓石如开创用羊毫以隶法写篆,正与此碑暗合。张廷济曾分别集瘗鹤铭与天发碑字,一楷一篆两种书体合成对联;嘉道时著名金石僧六舟也好写天发碑体;再早之前金农创漆书,斩钉截铁,化圆为方,显然受到天发神讖碑影响;而晚清书法篆刻大家吴让之、徐三庚、赵之谦等,在创作实践中常参用天发神讖碑的风格,取其笔意入字入印,作为创新尝试,最终使此碑于中国书法史中独占一席之地。

  此碑三奇,奇在多舛命运。

  天发神讖碑刻于圆幢形石,后断为三段,或称南朝刘宋时已断,传因雷击所致,故别称三段碑、三击碑。上段存二十二行,中段存十九行,下段存十行。后增刻题跋三则:北宋元祐六年(1091)三月胡宗师,宋崇宁元年(1102)石豫跋,明嘉靖四十三年(1805)耿定向跋,传原尚刻有北宋时米芾题跋,但被后人磨去,传世拓本中未见留存。

  据胡跋,原石仆于江宁天禧寺门外,当时已传为皇象书,由胡遣人移于漕台后花园中的筹思亭。后又被置于江宁县学的尊经阁下。直至清代,翁方纲曾到访并在下段石上留下“北平翁方纲来观”七字。嘉庆十年(1805)五月,由于刷印《玉海》不慎致尊经阁失火,殃及此石,尽遭回禄之祸,从此消失于天地间。原石拓本当时已稀,张廷济在火毁不久后便曾感叹南京当地碑铺,拓本已十金难求。因此催生出多种翻刻,精粗不一,多一眼可辨,其中惟以所谓北京林氏的黄泥墙本尚佳,但若与原石本相较,精神相去何止霄壤。

  天发神讖碑的原石拓本尤其是早期拓本极为珍贵,为历代金石藏家梦寐以求之物,价值高昂,往往聚于少数名家之手,而今天则多收藏于公家机构,民间出现的机会很少。今见海王村新征一册明拓《天发神讖碑》,曾是京城老一辈碑帖收藏家孟宪章先生妙鑑斋珍弆善本之一,而在此之前,它的主人皆是声名显赫的收藏大家,是吴湖帆赠与蒋祖诒的贵重礼物,曾经金石名家褚德彝鉴定。尤其难得的是册中留下了吴湖帆赏玩研究此碑的大量痕迹,有助我们了解吴氏书画家身份之外,还有作为金石家的一面。

  吴湖帆为晚清重臣吴大澂孙,外祖则是川沙沈树镛,后又与潘祖荫侄女潘静淑结为连理,吴、沈、潘三家俱为当时最顶尖的金石家,吴湖帆则集三家珍藏于一身,继承了先辈的金石嗜好。他从年幼开始,便接受金石书画传统的熏陶,承袭祖父吴大澂,精通篆书小学,曾收藏并整理祖父的《愙斋集古录》,今稿本尚存上海图书馆。吴氏早年即工篆刻,规模秦汉,功力匪浅。后移居沪上,始以鬻画为业,画名日隆,而金石家身份渐被掩盖。但在终其一生的大量收藏中,金石碑帖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吴湖帆最著名的斋号如“四欧堂”“丑簃”,常用印“既美且丑”等均与他的碑帖珍藏有关,在其身前及身后,包括碑帖在内的大量藏品均已归属国家,尤以上海博物馆与上海图书馆为重镇。

  历年拍卖中,经吴氏收藏经眼的碑帖偶有出现,皆为善本,未见普品,此册《天发神讖碑》亦然。吴湖帆在辛亥后购得,在此之前,乾嘉以来经文鼎、朱文来、丁彦臣、张仁黼递藏,方朔寓目鉴定,又据册中无款丁彦臣跋,原得于广东金石家何昆玉,可谓流传有自。惜当时已有残缺,所存字数约占全本一半。吴湖帆得到后,考鉴定为明初所拓,今检核存世善本,碑文末行“东海夏侯”之“海”右半,晚明即漫漶难辨,而此本仍然清晰,与上图藏赵烈文本、小残卷斋藏何梦华本、民国出版的刘世珩本这几种明中早期拓本基本属于同一级别,早于秦文锦所藏晚明两本;胡跋四行“人多传”之“人”捺笔起笔处尚未泐粗,与小残卷斋藏邵茗生本一致,略胜赵本与刘本,足证吴氏鉴定眼光之准确。此外,吴湖帆不仅双钩缺字,补成完璧,还应蒋祖诒之请,以天发体题耑,精心缩临复原整碑图式装于册前,并以朱笔标出存字,另绘校碑图,在碑末用泥金小字补齐阙拓的宋、明两则刻跋,最后用其富有特色的娟楚小楷题写了一篇近四百字跋文,并在跋文中针对宋人赵明诚等对此碑的评价鸣不平。如此行家里手的玩法,让这件古拓升华为集图文、考证、补缺、批校、题跋于一身的顶级艺术品,超越了通常意义上的碑帖善本概念,使其彰显出收藏者的学术底蕴、欣赏趣味以及艺术能力。这也不由让笔者联想起同样由吴氏珍藏的著名的“四欧宝笈”,也是经其手脱胎换骨,其中居首的《化度寺碑》尤足代表吴氏身兼金石家和艺术家的高超审美水准,被仲威先生誉为碑帖善本名品第一。

  当然这与作为吴湖帆老友的蒋祖诒也密不可分。据吴跋,1933年蒋以戴熙画与吴交换,得此碑。与吴相似,蒋祖诒是南浔藏书世家密韵楼传人,精于鉴藏,书画之外,蒋氏经手的善本碑帖足与吴湖帆相敌,如上博藏司空公本《淳化阁帖》、原石本《七姬权厝志》、国博藏《孔宙碑》、日藏孤本《信行禅师碑》、嘉树堂藏《崔敬邕墓志》、台湾私人藏传世最旧本《史晨碑》等均曾是蒋祖诒碑英阁中长物。即以明拓《天发神讖碑》而论,除此吴湖帆本外,前文提到的赵烈文本也曾归蒋祖诒。他与吴湖帆的交谊极密,常互换藏品,并为对方题跋,在《丑簃日记》及陈巨来《安持人物琐忆》中多可印证。其重要藏品也往往与吴湖帆一样进行精心设计重装,请名家如褚德彝等作跋题记,装裱则多出于吴门装潢名手刘定之,从选料、开本到工艺皆极为考究,如此册《天发神讖碑》以及吴湖帆的“四欧宝笈”,均可作为刘氏裱碑的代表典型。刘定之在1949年后被聘入上海博物馆,成为了传承书画修复装裱技艺的一代宗师。

  综上所述,海王村此次征得的这件孟氏妙鑑斋藏明拓天发神讖碑,为这块千古奇碑难得一见的早期拓本,经吴湖帆、蒋祖诒等一流金石名家呵护加持,具备了罕见的版本、学术和审美的多重价值高度,非一般意义的善本可比拟,期待卓有眼识的藏家关注,更希望新一代的金石鉴藏家能够借此一窥乃至传承前辈开创的文脉与品味。

拍卖会日程

由中国书店·北京海王村拍卖有限责任公司举办的“什袭珍重——孟宪章先生珍藏碑帖专场拍卖会”将于2022年11月20日在北京古文化街琉璃厂中国书店拍卖大厅开槌。

预展时间

2022年11月17-19日

9:00-17:30

拍卖时间

2022年11月20日(星期日)9:30始

孟宪章先生珍藏碑帖专场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店三楼拍卖厅

温馨提示:如遇疫情防控要求拍卖会改期,我们将第一时间发布公告。

(责任编辑:张宏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