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工商时报:汤余铭情结世遗
2014-05-04 00:00:00 未知
“如果一个画家作画,只是为了销路,那这只是他的一部分,而不是他全部的创作。画家必须让自己的心更完整一些。我现在的心愿,就是把中国的石窟圈都系统地画出来,把上千年前来无数无名艺术家创作的文化遗产都画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就算是这些画有可能没人要,但却更有意义。”汤余铭如是说。
日前,由中华工商时报主办的“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文化沙龙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中国未来工商领袖”企业家代表以及各地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参加沙龙。主讲人是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杨涛,著名画家汤余铭以“世界文化遗产艺术研究会”会长的身份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在现场展出了他世界文化遗产题材的石窟作品与山水作品。
沙龙现场,杨涛不仅语重心长地讲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更以敬仰之情将汤余铭先生几十年如一日的石窟作品创作历程款款道来。参会者不仅被汤老的作品深深吸引,更为其老骥伏枥的壮举和志在千里的信念深深打动,有位来自邯郸的企业家甚至从台下走到台上,向汤余铭先生鞠躬致敬,并诚挚邀请汤余铭先生把邯郸的石窟艺术画下来。其他企业家也踊跃发言互动,沙龙现场气氛令人动容而温暖。
陕西七百道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兆君在台上颇有感触地说:“企业家都是抱着理想和信念在商海中杀出一条血路来的。从初期追求财富的冲动到最后演变成社会责任的精神理念,是一个精神重塑的过程,财富不能永存,但是思想可以延续。在探讨世界文化遗产宝贵与传承的同时,希望尽我们做企业人士的一些微薄力量,为我们国家社会精神世界的重塑做一些贡献。”
北京奥豹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潘金立也在观摩现场的画作后有了一番自己的感悟:“我觉得做企业和搞艺术一样,胆子要大,要有信心,一个人对自己没有信心,必将一事无成。就像汤余铭老师的画作一样,企业也要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企业永续的发展,否则企业就没有生命力。”
面对如潮的赞美,汤余铭先生微笑着说:“就全国各大石窟来讲,它们都是由一千多年以前的艺术家雕刻的,这些艺术家的心就像佛心一样,永远值得我学习和敬佩。画石窟佛像,首先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一种敬仰、一种爱护。因为石窟本身会自然风化或遭到人为破坏,譬如现在龙门石窟里的佛像迦叶的头是残缺的,两旁的力士也没有了。那么我作为艺术家就有责任按照佛理、年代以及其他佛的形象进行参考,在画面上尽可能恢复其原貌,不让人们再看到少头、缺脚的佛像,而要让观者看到完整的石窟佛像,并感到喜悦与慈悲。然后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一种弘扬,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到石窟文化遗产这块艺术瑰宝,从而激发世人更多地去珍惜和保护。我们应该把这些石窟保护好,如何去弘扬、传承这些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现代人的任务。”
在被问到自己创作时的灵感与构思时,汤余铭先生分享了他自己创作的心得体会:“一幅作品要有灵魂,要能让人产生共鸣。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带给人力量和智慧。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讲,我的画在内容上还不够完整,在技巧上还有提高空间。很多画作一稿不行,还要画二稿、三稿。时不待人,我必须抓紧时间走出去,去写生,去创作。”
作者:张蕊记者:倪硕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本文转自中华工商时报2013-12-06第17版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