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岛松下问 河东钓寒江
2025-05-27 15:46:57 未知
张智永,1961 年生于北京,他对书画艺术的热爱自幼便根植于心。他最初跟随吴悦石先生学习山水绘画,后又得到何海霞先生的指导,书画技艺日益精进。1990 年,他拜崔如琢先生为师,成为其入室弟子,深入领悟传统中国画的精髓,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如今,张智永担任中央民族大学山水画高研班崔如琢工作室助教,泰中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主席。
张智永擅长山水绘画,同时也涉足花卉翎毛。他的作品气势雄浑,墨韵充沛如泼洒,意态宏大,在方寸之间展现出传统自在的性情与内心世界。特别是他的山水画,山川雄伟壮丽,意境深邃悠远,烟雾缭绕,元气淋漓。他所描绘的烟雾迷茫之景与氤氲朦胧的氛围相得益彰。其近景常以细笔精心勾勒,清晰可见,而远处的山峰则多用大笔触侧锋挥就,动感十足,山峰通常施以浅淡的皴法,营造出氤氲朦胧的美学感受。此外,他的用笔变化多样,皴擦染之间灵活转换,使整个画面既有朦胧之感,又在该清晰的地方刻画得细致入微,一工一写,自由变换,“不仅大气磅礴,而且酣畅淋漓,该抓紧之处精雕细琢,该放松之处肆意泼洒,实在令人过瘾。
2024年初夏 非著名美术评论家
《寒江独钓:孤绝之境的诗意追寻》
在一个寂静得仿佛时间都已凝固的世界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连绵的群山,曾经或许是飞鸟的乐园,如今却了无生机,找不到一只鸟儿的踪迹。那无数的道路,曾经或许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此刻却一片空寂,看不到一个行人的身影。
这是怎样的一种荒芜与孤寂啊!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清冷的寒霜所笼罩。然而,就在这极致的寂静中,一幅画面悄然浮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叶孤舟,静静地漂浮在寒冷的江面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者,独自垂钓。
他是如此的孤独,却又如此的坚定。在这茫茫天地间,他似乎是唯一的存在,与这冰雪世界融为一体。他的心中,或许有着对生活的执着,对宁静的追求,亦或是对命运的不屈。那根钓竿,不仅仅是他获取生活的工具,更是他与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
这幅画面,如同一首无声的诗,一幅永恒的画,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中。它让我们在浮躁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感受那份孤独的美丽,去思考人生的真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林深访士未相逢 童子传声采药踪 雾绕峰峦遮望眼 仙贤隐处意千重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在幽深的山林中,一人怀着崇敬与期待,踏上寻访名士之路。然而,林深之处,未能与士相逢。唯有童子的声音传来,告知访客,师父采药去了。那声音在静谧的山林间回荡,仿佛带着一种空灵的气息。
抬眼望去,雾绕峰峦,遮断了望眼。这片神秘的山林,宛如仙境一般,让人不禁浮想联翩。那仙贤隐处,究竟在何方?或许就在那云雾缭绕的山峰之后,或许就在那潺潺流水的山谷之中。这层层迷雾,为仙贤的居所增添了无尽的神秘色彩,也让访客的心中涌起千重意绪 。
正如那首古诗所云:“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山林的宁静与神秘,名士的隐逸与超脱,都在这寥寥数语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片山林中,访客虽未能如愿以偿地见到仙贤,但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以及那份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绘画,乃境界之升华,是修行之磨砺,是历经千山万水后的洒脱挥洒;是行止观览后的内心感悟;是对中国文化的独到诠释与领悟;是看穿人世浮华后的真情流露,更是生活中愉悦的雅致玩味。
余笔耕不辍近五十载,幸得有道尊崔公开启愚蒙、启迪智慧,使余从执着于传统、取法乎上之境,转而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沉淀自身修养,提升精神意境。此道艰难攻之,需全方位之涵养;此道通神,需以全部生命锻造。在一次次蜕变中,细细品味中国文化艺术之高古苍秀、清爽脱尘,于继承、融合与创新中砥砺自我风格,力求笔墨气韵生动自然,自成艺术特色。力求摆脱大师窠臼,不断探索水墨艺术与时代共进之当代形态。使自我不断澄澈通明,抵达全新之化境。并在作品中展现对自然、对生活之深刻理解。
(责任编辑:罗亚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