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最早的圆明园照片在京展出

2010-08-06 08:47:03 李昶伟

  十二帧原片之一,谐奇趣音乐亭。

  8月3日至27日,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台湾秦风老照片馆和东莞展览馆共同主办的“残园惊梦———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2010年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此次展览展出了12帧由奥尔末圆明园底片冲洗出的72幅大型原件照片,2帧一百多年前的原玻璃底片也将首次与公众见面。

  圆明园建筑群的最早影像

  这组照片的拍摄者德国人恩斯特·奥尔末,原为专业摄影师,约于1867年在厦门开设过一家照相馆。之后他放弃照相馆生意,转到中国海关工作。1873年,奥尔末任职北京海关时,拍摄了一组圆明园的照片,距圆明园被毁仅13年,是目前已知的圆明园西洋楼建筑群的最早影像。

  据悉,就目前可以考证的圆明园历史影像中,奥尔末的作品是最早的,比英国摄影师托马斯·查尔德(Thom as Child)拍摄的圆明园照片还早4年。

  呈现圆明园今昔巨变

  奥尔末的12帧图片呈现的圆明园与今日的圆明园有很大差别。据研究者指出,大火之后的圆明园成了一座废园,景象虽然苍凉,但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残迹相去甚远。大火之后虽有军队和太监守卫着这片废墟,但盗掠与破坏从未停止。辛亥革命之后,圆明园被划为皇家私产,但没落的清室根本无力保护和管理,园中残存建筑遗物被盗拆、变卖、挪用不断。相比那些一次性化为灰烬的木结构中式建筑,西洋楼是在荒废中一点一点倒下去的。

  此次展出的这批图片的质量极高,呈现的细节极为丰富,为中国近代史、摄影史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珍贵的史料素材。在圆明园罹难150年后,奥尔末的这批图片除为公众呈现历史影像外,也将激起人们对这段历史的思考和回忆。另悉,此展8月在世界艺术馆展出后还将在东莞展览馆巡展。

  专家说法

  《城记》作者王军

  首次展出由底片冲洗的原片

  据《城记》作者王军介绍,1927年奥尔末逝世后,这组底片由其遗孀交给德国建筑学者恩斯特·柏石曼。1931年,在德国柏林大学攻读美术史学博士学位的滕固,得知柏石曼藏有奥尔末的圆明园底片后,将这批玻璃底片借至上海印制成书,即1933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圆明园欧式宫殿残迹》。该书收录了奥尔末拍摄的这12帧圆明园照片,这也是公众最早了解到的这组照片。这组图片也被反复引用,或被复制做小型展览。但奥尔末的原作底片,以及由底片直接冲印的原件照片从未在中国大陆公开过。但这些底片运回德国后,由于战火的隔断,底片的下落便不被国人所知。甚至传说其在二战时已毁于炮火之中,更增添了底片的神秘感。

  收藏家秦风

  这一次它将永远留在中国

  收藏此组奥尔末圆明园影像的收藏家秦风撰文称,2009年10月,他从日本雄松堂书店得知欧洲一古书商有一批早期圆明园影像的玻璃底片,竟是滕固当年从德国带回上海的奥尔末的圆明园玻璃底片。经多方查访,于2009年查到奥尔末照片的原玻璃底片12张的下落,并筹募巨资在2010年5月28日从海外购回这批对中国人而言的无价之宝,在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之际,将这批珍贵的影像文物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首次向公众展出。秦风说,“跟滕固那一次不同的是,我相信这一次它将永远留在中国”。

(责任编辑:郑宏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