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加坡先驱画家钟四宾 构筑东西方美学桥梁

2010-09-16 17:06:14 吴启基

  论到新加坡的几位先驱画家,钟四宾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地方:比如1983年他患病逝世时,享年66岁,寿命是较其他三位先驱画家陈文希、刘抗、陈宗瑞为短,但作品却最多最丰富。他一生的作品有多少,相信没人可以说清楚。另外,更重要的,他的绘画风格非常强劲有力,长期来影响新马两地许多后进画家。他是承前启后的先驱画家和绘画宗师。由此,国家美术馆特举办“钟四宾作品大展”,展出已于昨天傍晚,由新闻、通讯及艺术部代部长吕德耀主持开幕。

  国家美术馆馆长郭建超说,钟四宾是个“桥梁性”的画家——他是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传统和当代的桥梁、西方图像中国水墨和东南亚艺术之间的桥樑,从而综合表现出自己旧和新美学结合的创作面貌。

  钟四宾一生热衷美术创作和教育,对本地艺坛有极大的贡献和影响。 钟四宾过世多年,遗作展时有所闻。之前的展出,是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举行。据介绍,展出作品有150件——139件借自私人收藏家、11件为国立大学博物馆所有。创作日期是从1943至1980年。国大博物馆主办的钟四宾作品收藏展,是致力于研究、记载,为日后的深入研究和展览建立基石。

  展出作品300件

  这次国家美术馆的展出,共有作品300件,其中80%是国家文物局的永久收藏,其余20%是从私人收藏家借出。那么,由国家美术馆主办的钟四宾画作展,又有什么特色?

  受访的策展人辛友仁说:“整个展览,费时两年才准备就绪。作品的创作时间,是从1930年画家在中国厦门到他晚期的一些作品,后面的部分,是由国家美术馆首次邀请本地青年画家李鸿辉、曾凯丰及三人组合‘垂直潜水艇’,以对话的方式,根据钟四宾的旧作从新思考和创作。受他画风影响的著名本地已故画家黄荣庭和美专校友郑志道、佘金裕、丘易禾的作品,也在展出之列。”

  50元钞票封底画

  “垂直潜水艇”的作品,灵感是来自钟四宾的彩墨画《晒咸鱼》(1978年)名作完成,这也是新加坡50元钞票的封底画之一。曾凯丰却以当年钟四宾执教的美专课室为表现题材,设计成一件非常别致、小巧的装置艺术作品。

  谈到展出的内容规划,辛友仁说,作品分在新加坡美术馆的三个楼面举行,每一层楼有个别不同的主题作品,其中如:日常生活、各国旅程、画室中的实验和创作。作品的形式多样,不少还是前所未见之作。

  他说:“过去我们对画家的展览,很多是突出他的代表性作品,但在钟四宾作品展中,我们一改初衷,通过大量的素描稿来呈现他由最初到最后作品完成的全过程。也可以从中看到他作品的早晚期的画风、用色和构图变化。”据说,钟四宾留下来的素描稿,数量多达1500张,选展的,只是其中的110幅。

  作品不翼而飞

  辛友仁也发现:钟四宾的作品丰多,有记录在案的作品,竟然会不翼而飞。他说:“在60年代时,新加坡有很多机构邀请钟四宾作画,结果有好些已经不在,其中有一幅很大的作品,是画在当时的旅游促进局,我们也请李鸿辉根据照片,给予重新黑白复原。”

  他也非常感激钟四宾当年的一些努力,如把自己的作品拍成照片。他说:“钟四宾在50年代时,已经懂得为自己的作品存档,为日后我们的研究,提供很多便利和资料。”

  奠定南洋风格

  钟四宾1917年生于中国厦门,自幼喜欢画画,19岁到上海进入新华艺术学院之前,已在家乡的美术学院受了三年美术教育。后来他回到厦门教书。1945年到香港,次年辗转到新加坡。从40到60年代,他一直在当时的南洋美专当讲师。中间也当过华侨中学的美术教师。

  钟四宾的名字,旧的写法是“钟泗滨”,那是因为,展出的作品,有些是他1952年前的作品,之后的作品,就大多署名没有“水”旁的“钟四宾”。

  1952年,包括钟四宾在内的本地几位先驱画家在爪哇、峇厘之行中,对荷兰画家勒迈耶( Adrien Jean Le Mayeur )的作品留下深刻印象,先驱们之后所作,奠定了南洋风格的创作。本次钟四宾展出的一批以当年为题材的作品,共有90幅之多。

  奇怪的是, 钟四宾到1956年才开首次个展。接着有吉隆坡、槟城的展出。1962年也到英国、德国、香港、台北、澳大利亚展出。他在1983年逝世。同年,新加坡博物院为他举行了一项回顾展,展出他各期作品240幅。

  每天坚持作画8小时

  钟灵月眼中的画家爸爸

  先驱画家钟四宾生前创作丰富,作品很多是留在他先后住过的故居。据画家的女儿钟灵月说,屋子有两间,一处是目前位于里峇峇利路的两层店屋的楼上,一处是位于锡安路已经易主的工作室。此外,应该就是他的大儿子在东陵购物中心那间经营古董字画的贸易公司。

  钟灵月说:“父亲本来是把里峇峇利路的旧居给了二哥,二哥过世后,我就和二嫂一起住,现在我独居,这里留有很多关于我父亲的回忆。”屋子里放得最多的,是她和父亲钟四宾的绘画作品。

  钟灵月说:“父亲逝世时,我29岁,不久母亲也过世。父亲在世时都是母亲操持家务。母亲很会理财,卖画所得,全部拿去买房子,因此,父亲并不知道自己名下,拥有多少间房子。我是他唯一的女儿,常在他身边看他作画,也替他打理对内对外的事务。父亲一生最关注的事,就是如何画好画。”

  展出作品

  连家人也不熟悉

  有一件趣事是:只活了66岁的钟四宾,生前到底完成了多少画作?当钟灵月看到将在新加坡美术馆举行,由国家美术馆所主办的钟四宾画作展时,竟然惊奇地发现,300件作品中,原来有很多很特别的作品,连家人也不熟悉。

  她说:“父亲卖的画,有好些是我们不知道的。他生前完成的绘画、雕塑等作品,好些是由我和另一摄影师负责拍照,我不知道的那些画,应该是避过我们的镜头,也发现到,他作画甚勤,不少是在完成后,已经被人买走。”

  钟四宾育有两男一女,唯一继承他艺术创作衣钵的,就是钟灵月。但性格豪爽的她说:“我和父亲都画马来妇女,父亲的南洋风格甘榜马来妇女,我不会画,我画的是现代的马来女性。”

  生前曾策划回顾展

  钟灵月说,父亲厦门的故乡,还有亲人,逝世前,他本来想“衣锦还乡”,回到厦门去开展览,当时连赞助人都有了,可惜因为一些客观因素而无法成行。他生前在新加坡举行的回顾展,也是自己一手精心策划,却无缘见到展出就告别人间。他生前也曾交代家人,不要随便卖画。

  钟灵月也说:“父亲晚年喜欢画中国画,作品极多。” 他的中国画取法宋人画作。据说在70年代他开始对宋代绘画做深入研究,把宋画中最好的因素具体运用到自己的画面上来,比如把仿古宣纸的效果拓印在绢本水墨画上,这样一来,宋画就成了南洋画。

  实验成功后,他又把这套方法用在油画上,之后推而广之,创作了系列雕塑和浮雕。也可以这样说,钟四宾的绘画技法,是中西合璧,风格又从写实画、立体画一直延伸到抽象画。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郑宏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