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雷磊:玩过界

2010-11-10 07:56:34 刘 琼

雷磊经典红蓝圆珠笔作品(与微软互联网视频合作项目)

雷磊在准备展览

  别的同学毕业后都忙着找工作、考公务员,他却去了丽江,住在农民家里,给农民画壁画;他学的是书籍装帧设计,却画漫画、做动画、玩音乐,在不同领域玩得“不亦乐乎”

  在刚刚结束的加拿大渥太华动画节上,一部来自中国的动画短片《这个念头是爱》获得主竞赛单元最佳叙事类短片奖。获奖者是此次唯一入选的华人——25岁的雷磊。这也是继1982年《猴子捞月》获渥太华第六届国际动画节儿童片优秀奖后,中国动画片再次获奖。

  要在雷磊名字前加头衔,是件不容易的事。这位清华美院信息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当动画导演、玩流行音乐,还偶尔与品牌合作搞点设计。对于媒体大众给他安上的青年艺术家名号,他觉得有点怪:“现在的艺术家也太好当了吧,我不过是用动画语言表达情感罢了。”

  雷磊与深圳缘分不浅,他的动画作品曾参加2007年、2009年两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今年上海世博会深圳案例馆开幕动画也出自他之手。

  在渥太华领完奖,雷磊并没有直接回国,而是在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多伦多、温哥华等城市四处溜达。当深圳商报记者辗转打通雷磊的电话时,他正在多伦多睡大觉。尽管如此,他还是爽快地答应了采访要求。

  它很特别,这就够了

  “说实话,能获奖,我感到很意外,到现在我还不知道是为什么。”对于自己的作品能在北美最大的专业动画节上获奖,显然超出了雷磊的预期。“可能是因为这个片子有自己的风格吧。我在中国长大,做出来的片子不可能很好莱坞,也不可能很日本。这只是一个中国年轻人自然真诚的表达。”

  实际上,在去年的渥太华国际动画节上,同样作为唯一的入选华人,雷磊有三部动画片入围。虽然没有获奖,但这却开启了他的国外动画之旅。“那三部片子在世界各地的动画节进行展映,让我有机会与各国同行进行交流。”雷磊说。

  此次获奖的《这个念头是爱》仅仅两分半钟。讲述了一对男女在巴黎浪漫邂逅的爱情故事。男孩与女孩一见钟情,正在陀螺般地舞蹈。此时,男孩却看到女孩脚上的袜子破了个洞。顿时,一个念头迸出:这就是爱。故事有些无厘头,有些搞笑。据雷磊介绍,这部短片将在渥太华放映三次。

  在与加拿大同行聊天时,雷磊会真诚地表示自己的动画还不够好、技术含量较低。不过,同仁却回答:“各个动画都不一样,我们不关心技术,你有你的表达方式,它很特别,这就够了。”

  与国内动画工业流程不同,雷磊的作品没有事先写好的剧本,也没有一个分镜头。在田字格或普通格子纸上,用红色和蓝色圆珠笔勾勒出的人物和线条,便是其最标志性的特点。“小时候做笔记,就是用红、蓝二色的圆珠笔。当时喜欢在作业本、书本上涂鸦。想到什么就画什么,多年来,就成习惯了。”雷磊说,至于究竟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他也说不出来。“就看着玩吧,每人都有各自的理解,这就行了。”

  在不同领域玩得“不亦乐乎”

  雷磊告诉记者,《这个念头是爱》其实是先有音乐,后有动画。他和几位朋友一起组建了一个乐队“嘿!!!”,《这个念头是爱》是他们的作品之一。雷磊只不过用动画将音乐中的小故事表达出来而已。在雷磊看来,动画是一种非常丰富和多元的语言,最能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只要是能想到的任何影像和声音,都可以用动画表达出来。”

  雷磊参与不同的文化实践,与不同行业的人合作,展示独特的作品。在2007年,知名策展人欧宁就通过网上的作品找到雷磊,与他合作动画装置作品《边界计划》,参与2007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到了2009年的双年展,雷磊不但完成了开场动画片,还与Steven Holl Architects的李虎以及O.P.E.N Architecture合作了《红线公园》。2010年,他收获颇丰,为世博深圳案例馆制作三个屏幕的开场动画,还参与了分会场活动之大芬国际壁画节,与国外20多位壁画家同台炫技,在大芬美术馆的墙壁上留下了他那怀旧却经典的红蓝线条。10月,他应欧宁之邀,携作品《故事》参加了“大声展”。

  雷磊画漫画、做动画、玩音乐、参与平面设计、与人合作建筑装置,在不同领域玩得“不亦乐乎”。在他看来,动漫是他在各个门类中相互跨越的桥梁和“通行证”。“动漫可以很开放、很自由。通过动漫,我可以和建筑师、音乐家、诗人进行合作,用动漫表达他们的想法。”

  去丽江给农民画壁画

  虽然因动画而知名,雷磊最开始学的却是书籍装帧设计,师从国内著名书籍设计家吕敬人。雷磊的父亲是江西科技出版社的美术编辑,在南方书籍设计界名望颇高。受父亲影响, 雷磊从小就爱画画。考上清华美院后,依然喜欢书籍设计、平面设计,偶尔还在滑板上涂鸦。2005年,他组建了设计团队RAYD ESIGN,并于同年获得宗日杯设计金奖。“再后来,我喜欢上了音乐。慢慢地,觉得平面设计不过瘾。动画却能把音乐和图像组合在一起。”雷磊说,那时起,直至2009年研究生毕业,动画已成为他的主打。

  尽管学画多年,雷磊却认为学校的专业教育与创作并没有特别大的关系。“把年轻人关在学校里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不出校门,如何创作?”雷磊坦言,对他创作产生影响力的非所学专业,而是生活中体验。研究生毕业时,雷磊的同学都忙着找工作、考公务员。雷磊却去了丽江吉祥村,住在农民家里,给农民画壁画。“那短时间,心里特纯净。思考了很多问题。这种生活让我的价值观有了一定的改变。”雷磊说。

  雷磊不断地反问自己:学了六年的美术教育,难道就是为了一个北京户口?就是为了几千块、可以糊口的工资吗?“仔细回想当年拼命学专业、考文化、上清华。再看看我们面对现实无奈的样子,就觉得可笑。”雷磊说,毕业时他一份简历都没投,而是跑到农村去画壁画。“生活会告诉我,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如果有可能,我希望自己90岁时,还能做些随心所欲的动画。”

  【记者手记】

  动画不是“商品”

  采访雷磊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我还年轻呢,这就是资本,就会有很多种可能。”是他说得最多的话。

  他年轻,有冲劲,有想法。他希望摆脱国内商业化、工业化的动画创作。他只想单纯地做艺术动画,在一间干净的、白墙木地板的房子里,每年做一两个动画。钱不用太多,能温饱、能让他和女朋友过好一点就行了。

  对于此次的加拿大之行,雷磊尤其感慨。从10月底至今,他游走在加拿大的魁北克、蒙特利尔、多伦多等地。他去见不同的动画人,了解国外动画的制作流程和动画人的生活状态。他羡慕这些动画人能一直保有对艺术动画的热情。他说,与国内大肆建立的动漫基地不同,在加拿大,有专门培养艺术动画短片的机构,对艺术动画语言有系统的研究和传承。

  雷磊说,在加拿大,有些动画人,可以为了一个动画坚持8年。在很多工作室,他看到头发花白的老人依然坚持创作。“他们把动画作为自己的理想和梦想,是些真正热爱动画的人。这让我想起上海美影厂的光辉岁月,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经典美术片。”

  对于目前国内动漫产业化的趋势,雷磊有些无奈:“我一直想说,动画是一种艺术语言,不是商品。”至于自己能否坚持,一直从事艺术动画的创作?雷磊的回答是:“不知道,我可能没那么伟大。或许,有一天,我就坚持不下去了,可能会被这种商业化的浪潮所吞没。但我现在还年轻,我可以做些对自己负责、自认为对的事情。”

  目前,雷磊正忙着做一个系列片。片子灵感源于其父亲一篇回忆家谱的文章,取名《故事》。

(责任编辑:郑宏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