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德、保利、翰海三大古画“夜场”热议
2010-11-10 13:26:19 未知
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唐摹本 24.7×13.9cm 估价待询
金秋北京肯定是全球艺术品拍卖的热点,而现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中国古代书画最抢眼,随着春拍《砥柱铭》等天价作品的产生,关注古代书画的买家也越来越多,各拍卖公司都推出了很强的古代书画,上期《no art》介绍了北京四强拍卖公司的古代书画精品点评,本期继续加夜班讨论。
2010 年10 月30 日夜晚,夜谈嘉宾: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翰海拍卖总监王春元、著名古代书画收藏家朱绍良、古代书画收藏家马建军齐聚一堂,畅谈秋拍热议的三大古代书画精品,从而连动秋拍整体古代书画阵容。
为了保证讨论的公正性,随后又拨通了中国古画、近现代书画骨灰级推动者王倚山的电话,王倚山是北京荣宝副董事长,甚少接受采访,这次电话采访王总还是非常诚恳公正地进行了一番点评,王总表示:拍卖就是拍卖,要尊重学术研究,但是也不能完全跟随学术研究,近现代书画的学术研究已经几百年了,拍卖公司不可能再等几百年有了结果,再开始拍卖,这不现实。贵刊提出这几件作品,我知道是王羲之的《草书平安帖》唐摹本,虽然有争议,但这件作品对于拍卖公司而言,已经非常难得了,徐邦达在《中国古代书画伪讹考辩》中虽然提出过几点异议,但我认为这也是一家之言,比如春拍中的《砥柱铭》也曾经遭到各种质疑,尤其是傅申曾经质疑,但后来经过仔细研究之后,又再次确认是真迹,学术研究毕竟是人的行为,难免有反复,这件事情上只有王羲之说得准,毕竟时间不能倒流,所以,我还是希望大家本着公正、科学、认真的态度对待作品就可以了。拍卖公司是商业行为,我们尊重学术的同时,更尊重市场。
《草书平安帖》唐摹本
取自嘉德网站推荐文字:
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最早见于《宣和书谱》著录,后刻入北宋著名的丛帖《绛帖》,当时共有九行,后被一分为二,即将于中国嘉德秋拍亮相的为前半部,共四行四十一字。此帖经乾隆二次题识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且历经多位收藏家收藏,流传有序,极其难得。经考证,在元代被鉴定大家柯九思收藏,在其左右及宋绫隔水的骑缝上盖有他多方收藏印。此后这件作品入明初收藏家李锦之手,之后为文徵明所得,明嘉靖二十年文氏父子将其刻入《停云馆法帖》卷四,被认定为唐人所摹,后此帖归其长子文彭所有。万历年间流入北京,被王世懋、孙鑛等发现。明末藏于安徽歙县收藏家吴家凤处。清初分别藏于曹溶、李宗孔及梁清标家,之后被收入内府。
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由于年代久远,且本帖享盛名久,和王羲之其它墨迹一样对它的摹刻年代就有不同推断,有称为宋摹的,也有疑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则定为唐摹。它著录极多,并一再被刻入各种丛帖中,元以后的公私藏印及流传历历可考与可靠,其珍贵性不言而喻。此次现身中国嘉德秋拍,势必成为秋拍季的关注焦点,值得期待。
刘尚勇点评:
这件作品著录《石渠宝笈》明确,乾隆又题“可亚时晴”,的确很难得,但在学术上有些争论,主要是在断代的分歧上,我觉得作为拍卖公司会尊重学术的研究价值,但是市场就是市场,有的时候不受学术的影响,所以这件作品仍然是一件精品,很难得,但我个人已经表达过了,我尊重徐邦达的专业意见,这件作品应是南宋末的临摹作品,但作品质量不高,有个大哥哥级别的作品在台北故宫博物馆。这件作品的断代问题,在网上有很多文章争议,关于这件作品学术上有人也看到明代,从徐邦达《中国古代书画伪讹考辩》中看到:“徐邦达先生认为笔浓墨滞,宋宣和绍兴印皆伪。装裱中隔水有些问题,宋代御玺作伪是要灭九族的,元代不可能,有一派学术观点认为是明仿,这件作品的确不是《绛帖》和《宣和画谱》著录的那件作品。但这些学术观点与市场无关,学术是永远争论不出结果,但是市场总要有一个结果,这件作品是明仿也好,是宋仿也好,我认为不够唐仿,但的确是著录《石渠宝笈》,王羲之的名头又这么大,是一件好东西。
朱绍良点评:
关于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摹本断代问题,有人说是明代,有人说是宋代,嘉德宣称是唐代,我觉得大家应该好好学习徐邦达先生《中国古代书画伪讹考辩》,徐老先生认为《平安帖》为南宋中晚期作品,其据是“柯九思印均古,应非伪物”,但其实这一观点大有可商榷之处。首先,徐先生自己这句话也并未排除其为伪物的可能。徐先生认为宣和及绍兴众玺皆伪。 我认为是南宋末年临摹,我相信徐老的判断,但另一派学者也有一定道理,如果柯九思印伪,那此作就是明代临摹,但肯定不是唐代,绛帖和宣和画谱肯定没著录,这件平安帖他们讲的是台北故宫那件,所以是宋是明,主要取决于柯九思印。我尊重徐老的意见。
马建军点评:
这件作品刘总已经有一件大哥哥级别的作品在台湾,如果那件作品是标准,那么这件作品是宋人临摹,还是唐人临摹,我觉得北京故宫的专家应该去台湾仔细研究那件作品,不像《汉宫秋》和《纯惠贵妃像》都没有疑问,那么这件作品徐老的弟子们也应该继续研究,给热爱这件作品的人提供一个结果。
佚名-《-汉宫秋图》-设色绢本
《汉宫秋》
取自保利网站推荐文字:
南宋宫廷画家笔下的《汉宫秋图》卷,深得赵令穰、刘松年画法三昧。整卷殿宇回廊,湖石苑囿,竹树纷披,池桥河汀相间,其间人物聚散动息,顾盼有态,意境古雅,其典雅工丽的风格,蕴藉沉稳的笔法,乃典型的南宋院体风格,是宫廷画家笔下的上乘之作。该卷原藏清宫御书房,前有乾隆在仿澄心堂纸上亲笔题写的引首“萧景澄华”四字,前隔水还有御题诗。
足见乾隆皇帝对此卷之看重。加盖御玺27 方并题诗四首,该卷描写汉代宫廷生活,汉武大帝御容唯妙唯肖,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御题诗则分别著录于《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和《乾隆御制文物鉴赏诗》。此卷流出清宫后为沪上小校经阁主人刘晦之(1879-1962) 所藏。刘氏所藏文物堪称海内一流,著名历史学家容庚先生尝言“庐江刘体智先生收藏经籍书画金石之富,海内瞩望久矣”。
朱绍良点评:
这次保利算是书画合璧了,《汉宫秋图》和曾纡《人事帖》都是了不起的作品,我非常期待这两件作品。 汉宫秋太难得了,一看就是标准宋代宫廷院画,而且还把汉武大帝画进去了,描写汉武大帝行宫的一段生活,又是《石渠宝笈》,其实曾纡《人事帖》也很难得,曾巩拍了一个亿,现在市场又涨了,那么曾予要拍多少钱呢。
马建军点评:
我认为从市场的角度讲,我们的常识范围只见过清朝的御容,甚至连明朝的都很少见,你想想这件作品中光汉武帝的御容就值多少钱,更何况还系统描述了汉武帝行宫的生活方式,这件作品和《纯惠贵妃像》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研究当时的宫廷文化都是非常好的教科书。
刘尚勇点评:
《汉宫秋》、《人事帖》在断代上没有问题,一个是南宋一个是北宋,现在博物馆里面有几张宋画啊。《汉宫秋》在传世的宋代宫廷绘画中也是上品了,翻番台北故宫的绍兴文艺,南宋画集,就很明显的看出《汉宫秋》是南宋院画无疑,如与其画集中比较当属上品。我一直喜欢保利尤伦斯的仇英,王己千藏明四家等十二扇面,他们东西比较多,有十二张《石渠宝笈》,这次肯定又创记录了。
郎世宁《纯惠贵妃像》-纸本油画
郎世宁《纯惠贵妃像》
刘尚勇点评:
这个秋季拍卖所有拍卖公司都拿出了了不起的好东西,到底孰高孰低,还要看完拍卖才知道,我个人更喜欢《纯惠贵妃像》,因为这件作品太特殊,我们刚才还在讨论艺术品值钱的一个原因就是能够挑战了人的尊严,保利有三个郎世宁设计的兽头,都已经拍到了上亿,那还只是郎世宁设计的,这张《纯惠贵妃像》是郎世宁唯一可以在民间能够找到的油画拍品,这件作品是中国油画的启蒙,正好又是中国圆明园150 周年,希望它能留在国内。张晓刚的油画
都卖到了5000 多万,追根溯源,也要感谢郎世宁在中国油画教育的开始,多少钱买到这件作品都不贵。
马建军点评:
《纯惠贵妃像》从回归到首都博物馆展览,都听到了一些专家的评价,民族的尊严暂且不说,首先我们中国的油画就是从郎世宁开始,当时一些台湾的专家都在抚摸这张油画,为什么要抚摸呢?因为当时郎世宁用了几层高丽纸就画出了油画的感,所以从技术层面上讲,郎世宁也改变了中国油画绘画的历史。、
李昱:
2005 年,一幅只有54.5 厘米×42 厘米的郎世宁《纯惠贵妃像》出现在香港苏富比的春季拍场上。看惯了郎世宁绘就的射猎题材作品的各路藏家,似乎并没有被这件十分少见的油画作品所打动。因为没有落款,可如今确认了这件是郎世宁的真迹,因为福寿宫中每一件作品都有记录,弗雷抢走的这四件郎世宁的油画都在其中记录,所以肯定没有问题。当这件估价200 万至300 万港元的帝后肖像付拍时,来自北京的藏家朱先生将其一举收入囊中,成交价为236 万港元。谁料,看似平常的帝后肖像刚被朱先生拿下,就有海外人士开始与朱先生“讨价还价”,而价钱一下子就涨了五六倍。如今不知道要多少钱成交呢!弗雷将军同时抢走的还有如下四件郎世宁作品,如今我们只能看到一件皇妃的作品,可惜呀
1、《乾隆皇帝半身朝服像》纸本油彩画,纵54.5厘米、横42 厘米。乾隆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四代皇帝,在位60 年。现为法国吉美博物馆藏品。
2.《慧贤皇贵妃半身朝服像》纸本油彩画,纵53.5 厘米、横40.4 厘米。慧贤皇贵妃,为大学士高斌之女。雍正年间选入弘历藩邸为侧福晋;乾隆二年被册封为贵妃;乾隆十年去世,追封为皇贵妃,谥号“慧贤”。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3.《纯惠贵妃半身朝服像》纸本油彩画,纵54.5厘米、横42 厘米。纯妃,生年不详,满族,姓苏佳氏,为苏召南之女。雍正年间入侍弘历藩邸,生皇三子。弘历继位,赐号纯嫔。乾隆二年(1737年)晋封为纯妃,又生一子一女。乾隆十年(1745
年)晋为纯贵妃,乾隆二十五年再晋为纯皇贵妃,于当年4 月去世。现为私人收藏。
4.《婉嫔半身朝服像》纸本油彩画,纵54.2 厘米、横41 厘米。图屏背后贴有黄签条,上写“婉嫔”二字。与史料对照,可以确定她是乾隆皇帝的嫔妃之一。婉嫔为陈廷章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 年),雍正时赐弘历藩邸。弘历即位后初赐号为贵人,乾隆十四年册封为婉嫔,乾隆五十九年晋封为婉妃。嘉庆十二年去世,终年92 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