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亿元,爱国主义还是拍卖运作?
2010-11-16 08:54:30 潘奋图
乾隆瓷瓶秋拍上演疯狂一幕,40天两度刷新纪录
![]()
乾隆瓷器拍卖纪录从2.5亿元到5.5亿元,只用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10月7日,香港苏富比秋拍,一只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经过足足45次竞价以2.5亿元成交,创下了中国瓷器的拍卖纪录。本月12日,伦敦Bainbridge拍卖行,一个估价并不高的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5.5亿元(5160万英镑)再度把纪录改写。
乾隆瓷器拍卖之疯狂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甚至有媒体以“中国富豪海外天价抢购流失文物”为题来报道这次拍卖。但是,有业内人士猜测,“2.5亿”、“5.5亿”已背离了藏品价值的本身,“爱国主义”也不能完全解释天价的原因,背后可能涉及到“拍卖运作”。
5.5亿元是单纯为了“爱国主义”?
据了解,拍出5.5亿元的这只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是由伦敦一对中年兄妹在收拾已故父母的旧宅时发现的,在其家中收藏已约70年。拍卖行的负责人表示,这个瓷瓶是乾隆三十余年官窑制品,属于皇宫收藏,但怎么流到英国则无从稽考。
该瓶在拍卖前,估价折合仅为1285万元人民币,但是拍卖一开始,在短短30分钟内就被拉高到近5亿元的价位,最后加上手续费总价高达5 .5亿元,买家是一位来自北京的藏家。
近年来,中国买家在海外拍卖上就异常活跃。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来自中国、伊朗、埃及和印度的人们,正不惜代价买回他们失去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因为战争或是西方收藏者的掠夺而流失海外。从《太阳报》刊发的新闻图片也能看到,在拍卖会现场,竞拍者几乎全是华人。国内也有媒体报道分析,这次“5 .5亿元”与买家抢购流失文物有关。
然而,5.5亿元真是一次单纯的“爱国主义”的行动吗?深圳金一百文化典藏的瓷器专家高超认为,“拍场上的买家全部都是中国人,如果真的为了抢购文物,何必把价格拉得这么高?而且这次拍卖足足超过估价的50倍成交,已经不符合正常拍卖的规律,因此有‘刷新数据’的嫌疑。”
据介绍,所谓的‘刷新数据’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刺激艺术品在拍场上的价格因素。有业内人士指出,从艺术品创作和复杂程度上来看,中国艺术品在国际上的价格与其地位是远远不相称的,也就是说,即使这个“5.5亿元”瓷器偏离了价值本身,也不排除其中有一定“爱国主义”成分的。
是否“运作”专家有分歧
2009年秋拍,一只乾隆“青花海水红彩龙纹八吉祥如意耳葫芦瓶”创下8344万元的记录,直至今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万寿连延”拍出2 .5亿元才完成了“破亿”、“冲关”的“使命”,而2.5亿元到5.5亿元的跨跃,却只用了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对此,高超质疑背后是否存在“运作”,“10月那个纪录是某著名藏家创下的,而其家族收藏了大量顶级瓷器精品,借助一两件藏品大幅拉高价格,可以带来整体的迅速攀升。”
“这个不好评论。”对近期的两个天价记录,深圳收藏家曾景群表示,“乾隆瓷器的价格,如果单单从艺术、文物等价值来看,真的很难说清楚。”
深圳收藏协会会长韩昌晟则认为,其实5 .5亿元的价格是合理的,“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带着中国烙印,特别是皇家珍品,都会走俏。”尽管天价成交让很多业内人士愕然,但是“‘炒作’、‘个人刷新数据’的说法必须要有依据”。从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来看,“这些说法大多也只是传言和猜测而已。何况欧美、香港的拍卖市场还是比较规范、程序严谨的。”韩指出,“如果一件藏品具有了一定的‘势态’就会在价格上体现出来。”
(责任编辑:潘慧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高孝午作品被盗版至110多国 首次发起全球维权
翟莫梵:绘画少年的广阔天空
OCAT上海馆:参与构建上海艺术生态的十年
周杰伦都要去的伦敦弗里兹,到底有多火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