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王文甫:大都会博物馆读画记(二)

2010-11-30 11:53:11 王文甫

  除上期谈到的王蒙《云林小隐图卷》外,赵孟、管道升《赵管夫妇兰竹合壁卷》也是大都会博物馆“元代书画展”特展中另一幅重要的作品。

  当笔者站在经过七百年洗礼的画卷前,笔端流泻出赵管夫妇的非凡才情,仿佛亲眼目睹他们传世风流的情形,那个千古绝唱,那段千古佳话,活生生地……远去了吗?我感到他们那么亲近,就像在观者面前,和我们对话,用秀美的书体,用潇洒的行笔……佛学大师赵朴初对赵孟与管道升这对神仙眷侣有着恰如其分的评价——赵孟才艺绝世,丹青艺术堪称元朝第一,书法世称“赵体”,诗词文赋诸体皆妙,开启元诗新风。管道升才貌双绝,能诗文,擅书画,笔意清新。

  这对精通诗、书、画三绝的夫妻在30年的相处中,在诗坛画苑相携游艺,在险恶的宦海风波中荣辱共守,相濡以沫,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佳话。而我眼前的合璧卷又是至今人们能够见到的绝代珍品。

  赵孟(1254—1322),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官道人,中年曾名孟俯,湖州 (今属浙江)人。宋宗室,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宋亡,归里闲居,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始任兵部郎中,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赵孟以赵宋“宗室子”而出仕新朝,颇受当时一些人的讥议,也影响到美术史对其人品之评议,但这些不应该影响对他艺术成就的正确评判。

  赵孟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书法绘画成就尤高,冠绝古今,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唐人和李公麟;工墨竹、花鸟,作品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遥追五代、北宋法度,论者谓:“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开创了元代“书意化”艺术审美品评标准的新画风。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一字瑶姬,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幼习书画,笃信佛法。曾手书《金刚经》数十卷,赠名山寺。嫁赵孟为妻,封吴兴郡夫人,世称管夫人。管道升所写行楷与赵孟颇相似,所书《璇玑图诗》笔法工绝。精于诗画,尤擅墨竹梅兰,晴竹新篁,为其首创。

  细赏《赵管夫妇兰竹合壁卷》的用笔,感到有很强烈的“书意性”,尤其是赵卷中的用笔,将其“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的用笔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幅虽为写兰,但行笔的特性与写竹同理,潇洒稳健,雅意突显。在画卷中,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作者运笔的抑扬顿挫,一波三折,转笔、提笔、拖笔……干墨、湿墨,浓淡相间……在这样的小幅兰竹中可以欣赏那么复杂的元素,让我们体会到的是中国毛笔的表现性是多么丰富。

  另外此卷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同朝名人的题跋,现也择其中二帧。

  其一,柯九思跋。柯九思在文学艺术领域多才多艺、卓有成就。他工诗文、好诗翰、识金石,可谓集诗人、词家、金石鉴赏家于一身。柯九思以书法笔致写竹,后人称他“绝爱鉴书,柯博士能将八法写疏篁。”故其跋在当时就十分有分量。

  跋云:“赵文敏公以书画擅,当时之誉。魏国夫人习於见闻亦时游戏翰墨。延祐间,上命中使取夫人书进入,上览之称善,乃命与文敏并藏秘府,固一时之盛也。今观王成之所藏文敏夫妇所作二图。令人起慕,目及当时盛事云……”

  其二,王冕跋。王冕为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王冕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王冕善作青团墨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

  跋云:“奉题赵文敏公,魏国夫人蕙竹图二首。春於故国草连天,梦落湘江夜雨悬。不说王孙旧时事,玉堂挥翰亦凄然。日暮风回翠袖轻,笔萃摇动不胜情。水精宫里春寒薄,却忆飞鸾在上京 。”

  这些名人之跋不只为此卷添色,更具意义在于,此卷将元代诗文才艺同时展于一卷,历数百年的战乱风雨,保存至今,读来令人感叹唏嘘。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