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十二辰体诗

2011-01-04 15:01:35 谢甄星

  所谓十二辰体诗,是指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十二属相名称依次嵌入诗中的诗作,故又名十二属诗、十二神诗、十二生肖诗。

  这种诗体,在创作上必须考虑动物名称嵌入的技巧、位置以及在音韵上的和谐,常常因文害意,故少有佳作。文人创作十二辰体诗多为游戏,主要追求形式上的趣味,以此来展示自身的语言功底和写作技巧。

  最早的十二辰体诗

  关于十二辰体诗的起源,有考证说: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著作郎崔光曾依宫商角徵羽本音而作五韵诗,以赠秘书丞李彪。李彪又作《十二次诗》回报崔光,崔光再作《百三郡国诗》答之。后人认为这是十二生肖入诗的开始,可惜其诗现已不存。

  目前所见最早的十二辰体诗是南北朝的沈炯的《十二属诗》。

  沈炯是一位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诗人,尤其对玩弄文字技巧充满了兴趣。除了十二辰体诗以外,他还曾经创作过最早的六府诗和六甲诗。所谓六府是指将金、木、水、火、土、谷这六府嵌入的诗作。沈炯的六府诗是在每两句的句首嵌字:

  水广南山暗,杖策出蓬门。

  火炬村前发,林烟树下昏。

  金花散黄蕊,蕙草杂芳荪。

  木兰露渐落,山芝风屡翻。

  土高行已冒,抱瓮忆中园。

  谷城定若近,当终黄石言。

  其六甲诗,也是用同样的方法,不同的是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字嵌入诗中,其诗曰:

  甲拆开众果,万物具敷荣。

  乙飞上危幕,雀乳出空城。

  丙魏旧勋业,申韩事刑名。

  丁翼陈诗罢,公绥作赋成。

  戊巢花已秀,满塘草自生。

  己乃忘怀客,荣乐尚关情。

  庚庚闻鸟啭,肃肃望凫征。

  辛酸多悯恻,寂寞少逢迎。

  壬蒸怀太古,覆妙伫无名。

  癸巳空施位,讵以召幽贞。

  同样,其《十二属诗》也是在句首嵌入生肖动物名,诗是这样写的: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啸生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裴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裁。

  猴栗羞芳果,鸡跖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蠡悠哉。

  这首诗每句的第一个字是生肖动物,按顺序排列,为此后的十二生肖诗开创了的体式。可以看出沈炯擅于利用五言诗体来完成这种文字游戏。

  十二辰体诗自此成为诗人显示才华的一种新的方式,此后历代都有诗人仿作该体。

  历代仿写的十二辰体诗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曾作《拟乐府十二辰歌》。其诗曰:

  鼷鼠食牛牛不知,牛不愿而愿犁。

  虎噫来风皮见藉,兔狡宅月肩遭。

  欲兆幽烽二龙死,独微晋泽一蛇悲。

  失马吉凶方聚门,亡羊臧谷未宣分。

  沐猴冠带去始惬,木鸡风雨漠何闻。

  不须皎皎吠蜀狗,阮子与猪同酒樽。

  这首诗与沈炯的《十二属诗》不同,从五言变为七言,十二生肖嵌入的位置也不再固定在句首,而是随意出现在需要的地方,虽然更灵活了,能很好地表达思想内容,但是也显得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南宋诗论家、词人葛立方创作的十二辰体诗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其诗为:

  抱犬高眠已云足,更得牛衣有余燠。

  起来败絮拥悬鹑,谁信龙髯织冰谷。

  踏翻菜园底用羊,从他春雷吼枯肠。

  击钟烹鼎莫渠爱,小笔自许猴葵香。

  半世饥寒孔移带,鼠米占来身渐大。

  吉云神马日匝三,樗蒲肯作猪奴态。

  虎头食肉何足夸,阴德由来报宜奢。

  丹灶功成无跃兔,玉函方秘缘青蛇。

  全诗十六句,嵌十二生肖名,嵌入位置无固定规律,每句嵌入的数量也不固定,有时一句一个,有时两句一个,又以鹑代鸡,凑齐十二生肖。全诗达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在形式上做了不少的改动。

  十二辰体诗这种文字游戏在宋代受到文人的追捧,甚至连理学大师朱熹夫子也曾写过一首。只不过在题目上做了很多遮遮掩掩的解释。其诗题为:《读十二辰诗卷掇其余作此聊奉一笑》。交代了自己首先是读书的时候看到了前人这么写,然后自己才学着写,并且不登大雅之堂,只是戏作,“聊奉一笑”而已。

  诗曰:

  夜闻空簟啮饥鼠,晓驾羸牛耕废圃。

  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园嗟莽卤。

  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

  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

  手种猴桃垂架绿,养得鸡鸣角角。

  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全诗共十二句,每句嵌生肖一个,均不放在句首,而是在句中和句末。从全诗风格来看,轻松活泼,与板起面孔说教的朱夫子一贯的风格迥异。

  南宋辰州司理参军赵蕃,号章泉,其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并称“二泉先生”。勤奋好学,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不知道他写作十二辰体诗——《远斋作十二辰歌见赠且帅同作》是否受了朱夫子的影响。诗曰:

  虫臂鼠肝能几许,何如径驾牛车去。

  虎头未必果痴绝,死穴旧来输狡兔。

  先生端是人中龙,为蛇画足吾何功。

  士穷有愧食谷马,况乃烂羊关内封。

  春风开花到猴李,白酒黄鸡思下里。

  赋因狗监笑相如,猪肝不食宁为说。

  南宋方岳,曾为文学掌教,后任袁州太守,官至吏部侍郎。因忤权要史嵩之、丁大全,贾似道诸人,终生仕途失意。工于诗,多描写农村生活与田园风光,质朴自然。曾作《次韵十二辰体》:

  鼠技易穷谁比数,牛衣正可眠春雨。

  虎窥九关高莫扪,兔秃干毫老无补。

  龙婴鳞逆事可惊,蛇画足添心独苦。

  马宁垓下困盐车,羊勿梦中翻菜圃。

  沐猿从尔楚人冠,荒鸡宁起刘郎舞。

  狗监无烦诵子虚,豕亥纵分吾不取。

  全诗十二句,一句一嵌,除九、十两句嵌在第二个字的位置以外,其余都在句首。大有点回归传统的意思。

  南宋文学家许月卿与方岳相似,也曾因触犯权相贾似道而归隐,其所作《十二辰》诗为:

  饥鼠檐行骄捷疾,蜗牛角立争奇崛。

  似闻猛虎今陆游,从以卧兔未飘忽。

  先生龙卧未风云,春蚓秋蛇供醉笔。

  萧萧马鸣旆悠悠,牧民如羊良率易。

  人言唐土愧二猴,汉使碧鸡真浪出。

  屠狗师还戒勿用,驱猪试问问王弼。

  宋末元初的仇远诗名重于一时。其《金渊集》6卷被《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辑入,得以流传。其中就收录了一首《和子野见寄十二辰体》,明确称这种写法为十二辰体。

  良工鼠须笔,戢戢囊颍露。

  抄诗节经史,汗牛车载路。

  信知文中虎,一代人不数。

  细声笑蚯蝇,妙趣忘鱼兔。

  东野龙无云,胡为乎泥中。

  蟠屈如睡蛇,虚此云梦胸。

  且骑款段马,野服随田翁。

  相羊山泽间,直乐樵牧同。

  开林斩猴杙,种花续春意。

  他年处鸡窠,偃蹇增老气。

  锦鲸卷不宜,貂狗续亦易。

  老砚磨猪肝,翰墨作游戏。

  全诗二十四句,用五言,每两句嵌入一个生肖,但是位置不固定。

  宋末元初学者、诗人刘因有《十二辰诗》云:

  饥鹰吓鼠惊不起,牛背高眠有如此。

  江山虎踞千里来,才辩荆州兔穴尔。

  鱼龙入水浩无涯,幻境等是杯中蛇。

  马耳秋风去无迹,羊肠蜀道早还家。

  何必高门沐猴舞,豚栅鸡栖皆乐土。

  柴门狗吠报邻翁,约买神猪谢春雨。

  明朝学者胡俨,博学能文,琴、诗、书、画,皆有传授。其《十二辰诗》云:

  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

  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

  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

  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

  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五句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龙。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角触篱笆。十一句的“舞阳”指汉高祖刘邦封名将樊哙为舞阳侯,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丞相公孙弘,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

  乾隆御制十二辰体诗

  清代仍有写作十二辰体的文人,但是其中最爱卖弄的当属乾隆皇帝。乾隆四十年(1775年)孟夏月乾隆皇帝作了一首《效仇远十二辰体咏金川事解闷》。其诗曰:

  鼠寇猖金川,于唐吐蕃种。

  牛相却悉怛,自昔恶蠢动。

  虎年即背盟,构衅邻封冗。

  兔穴营三窟,蚁斗相冲挏。

  龙骧未足劳,方伯命戒董。

  蛇蝎为其心,迁延竟悯懵。

  马年增筑碉,吞并心益涌。

  羊子效父触,羸角曾弗恐。

  猴谲不可赦,王师发精勇。

  鸡肋非所图,群番筹安巩。

  狗苟与蝇营,压卵山临耸。

  猪靴羌儿俘,成功不旋踵。

  乾隆皇帝借用十二辰体讲述了平金川战事和自己在这场战争中的心情。他在诗前的小序中说:“日来大功将成,盼挟益切。寝食为之不安,拈翰成此,聊以自遣,而灌鼠、屠猪籍以取譬于施力之易,庶几吉语是征耳”。表现出他在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的不安、兴奋和期待。还包括发现这种新的文字游戏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他在小序中说:“近于《永乐大典》散篇中裒辑得仇远《金渊集》,有所谓十二辰体者,颇创见,可喜。惜一诗凡三易韵,且鼠、牛等字参差用于句中,不若鲍明远数诗之精审。余昔尝效照体论君道,兹效仇远此体咏金川事,所用十二支字并列句首,从鲍法也。”显然他是在最近读到仇远《金渊集》的时候刚刚发现,并开始尝试写作十二辰体的。在兴奋的同时他也提出仇远十二辰体中的不足,比如频繁换韵和生肖嵌入位置的不确定。并且将仇远与鲍明远相对比,说其不够精审。所以乾隆该诗用五言,二十四句,每两句一生肖,嵌入句首,并一韵到底。题目虽自言效仇远十二辰体,其实更像是南朝沈炯的格式。他自己解释:“所用十二支字并列句首,从鲍法也。”鲍照是南朝文学家,年代还要早于沈炯,但是目前尚未看到鲍照的十二辰体诗,所以也有可能是从鲍照其他技巧性很强的作品中得到了启发,仅仅用其法而已,这法大概就是一韵到底和把特殊字嵌入句首的形式。

  很明显乾隆皇帝对于这种游戏诗的技巧性更为看重,所以自然采用更困难的方式创作。这种创作之后的兴奋和成就感还延续了一段时间,在他的御制诗集中紧随其后的一首诗(作于前诗的第二日)——《用十二辰体本字题四库全书》仍然是这个路子。

  其诗曰:

  四库搜经史集子,绝胜书画收张丑。

  木天群彦聚清寅,宁一青藜照金卯。

  名山搜校及兹辰,给扎授餐岁始巳。

  讵以军事废旁午,速成欲信斯之未。

  玩愒有戒居申申,继晷焚膏穷二酉。

  乙览秉烛金屈戌,三豕子夏辨己亥。

  在这首诗的序中,还可以读出乾隆的兴奋和得意。他说:“昨既效仇远十二辰体咏金川事,各以肖生字用于句首,且通体一韵,非好为其难,盖参用明远数诗例也。诗中如虎年、马年,适符金川时事,而牛相则又以数典借用及之。所谓因难见巧,亦幸巧不伤雅耳。”他自夸写作这样的诗难度极大,也正因此难才显得自己的巧,而且最牛的是他还做到了巧不伤雅。自夸还不够,他还举出事实:“曾命内廷诸臣和韵,率皆阁笔,且云‘不可无一,不能有二’。”内廷诸臣搁笔不敢和韵,并且奉承道:像这样的好诗有您这一首就足够了,不可能再有人写出第二首了。于是乾隆自己感叹:“其然,岂其然乎?”表示有点怀疑,但是更多的还是得意。他所写的《用十二辰体本字题四库全书》比及前一首更难,他将十二地支用在句末,“惟十二支字本不同,仿远体三易韵,按古韵协之,自然恰合”。这回游戏再次加大了难度,乾隆自己设想如果“仍以咨内廷及四库全书诸臣,共效其体,宁当如前诗之谀,为寡二少双可耶?”他再次得意的估计到大家(包括编撰《四库全书》的大学者们)仍然会以“不可无一,不能有二”的话来奉承自己。

  乾隆皇帝不仅在自己的诗集中沾沾自喜,还制作了一系列十二辰的“工艺品”,在外包装盒上镌刻下《效仇远十二辰体咏金川事解闷》等诗,意图流传后世。

  从南北朝的沈炯到清朝的乾隆,写十二辰体的诸位“诗人”,并不是真正关注“十二属相”,十二辰在他们那里只是文字游戏的一个由头,没有十二辰,他们照样也会找出别的什么“十二某某”来做文字游戏。这就决定了十二辰体诗自产生之初就是一种文人的文字游戏,因一心要嵌入十二个字,致使句子古奥难懂,磕磕绊绊,支离破碎,违背了诗以言志的宗旨,既不咏怀,也不抒情,更不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过于追求技巧而忽视内涵,因而注定少有佳作传世。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谊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