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海楼630岁啦!
2011-01-27 08:57:45 李晓瑛
曾经五毁五修,唯门前两只石狮从明代“站”到今天
“未登五层楼,不算到广州”。在明代,五层楼(即镇海楼)曾经是广州的制高点。今天,虽然它的“高度”早被超越,然而在老广心中的地位依然无法取代。昨天是它630岁生日,麦英豪、李卓祺等文博考古专家齐聚为其庆生。
比故宫还早40年的城标
关于镇海楼的记载,最早可见修订于1461年《大明一统志》:“望海楼,在府城上北,本朝洪武初建,复檐五层,高八丈余。”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表示,镇海楼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80年),其年份比故宫还要早40年。
据介绍,镇海楼最初的名字叫“望海楼”,但广州只有江,何来海呢?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主任汤国华介绍,因为明朝时的珠江至少有千米宽,像是一个海,“海”字由此而来。“这样的命名也体现了它的气派,可以将珠江尽收眼底。”
门前一对石狮硕果仅存
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原因,镇海楼屡遭损坏,数次重修。其中大的修葺有5次。特别是1928年重修时,原来楼内的木结构全部改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仅保留了外墙建筑。虽然镇海楼变故多,但其门前的一对石狮子却是从明代一直“站”到今天。
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介绍,这对高达2米的石狮子,不同一般常见的石狮,其模样有岭南地方特色,其用料是红砂岩石,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过相同材质的石狮。“我们根据一张外国人于19世纪中叶所拍的照片,推断这对古老的石狮子一直保存至今。”
这样一座五层高的塔楼,为何最终成为广州的城标?”广东省著名考古专家、广州博物馆名誉馆长麦英豪认为,在建筑形制上这种塔式的五层楼,是当时全国的唯一;其次是它的地理位 置 — ——处 于 广 州 的 老 城 之北、越秀山之巅;而且百年来,外国人都将镇海楼作为他们游记、摄影、绘画的对象,自明代起,漂洋过海的外国商船,望到高耸在越秀山上的镇海楼,便知到达了广州。
(责任编辑:潘慧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