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展出昔日照相馆老照片
2011-02-07 16:07:24 未知
曾几何时,每逢春节等重要节日上照相馆去拍一张全家福是上海人家的一件大事。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老照片如今已成为收藏品、民间艺术品。春节期间,上海美术馆携手良友文化基金会和《老照片》编辑部举办“海风:1949-1999上海照相馆人像摄影艺术展”,吸引了不少上海民众走进美术馆,在老照片的光影之中,感受时代的变迁、人生的况味。
展出的老照片之一
时空隧道
走进上海美术馆三楼,人们恍如进入了时空隧道。半个世纪前上海人生活的细微点滴,被泛黄的老照片放大得分外清晰。
“照相馆人像摄影艺术,在中国的艺术史上犹如一个匆匆的过客。”上海美术馆学术部主任肖晓兰介绍说,上海第一家商业照相馆出现在19世纪中叶,此后迅速进入发展与成熟的繁华期。30多年前,一度“搁浅”的照相馆人像摄影再度复兴,但仅仅十余年后,数码照相机迅速普及的大潮就卷走了它原先不可替代的优势。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上海的照相馆走向衰退,如今只留存“王开”等少数拥有传统品牌的老字号。
“四大名旦”
在繁华期间,上海已经形成了照相馆业的“四大名旦”——朱天民、朱光明、殷锡来、顾云兴,他们各自拥有一批不同喜好的顾客群。
肖晓兰说,上海昔日照相馆里的摄影师,在当时就是“城市时尚文化的发现者和记录者”。
人民照相馆的老摄影师顾云兴回忆说,进入上世纪60年代,镜头里的世界变了很多:大明星少了,普通劳动者多了;穿西服、系领带的少了,穿中山装、工作服的多了……不过,镜头里的人群在改变,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幸福观却越来越清晰地从照片中流露出来。
怀旧心理
如今,数码相机、摄像机的普及,使得照相馆已经成为上海街头的“老古董”。兔年新春,一些上海市民出于怀旧的心理,特地去王开照相馆拍一张肖像照或者全家福。而这些老照相馆则尊重顾客的心理,照片的布景、色调和拍摄手法都尽量保持传统,甚至连摄影师要求人们摆出的姿势,也是和过去一式一样的,以显示隆重和喜庆。
肖晓兰认为,如果说春节是累积了中华民族最浓重情感记忆的一个节日,那么,老照片也积聚了中国人的许多情感故事。不过,随着老摄影师们渐渐离去,关于照相馆人像摄影的记忆正在消失,抢救、整理和研究的工作已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马国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