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08期:铜胎珐琅贲巴壶的拍卖行情
2005-08-17 17:24:02 裴朝辉
在关注藏域瓷器上涨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铜胎珐琅的作品。随着近年来铜胎珐琅工艺的没落,古代和近代的铜胎珐琅作品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值得引起藏家重视。 铜胎掐丝珐琅,创于明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才广泛流行。景泰蓝的制作工序分: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其中最为复杂细致的工艺就是掐丝和点蓝的技术。 清朝初期,由于社会的安定与经济的繁荣昌盛,铜胎珐琅在继承明代的传统上有所创新。清初设立了“珐琅作”,至清代乾隆时期,珐琅制品已很多。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记载“乾隆三十二年二月初四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多宝格内着作仿古样款掐丝珐琅一件、宝瓶一件、罐—件,俱要大明景泰阳纹款,先画样呈览,钦此。” 乾隆皇帝笃信黄教,要求把西藏器物的造型运用到珐琅制品中。有的是照旧样仿制,有的是画新样制作。清代掐丝珐琅的生产和流传数量有限,而且多为皇室御用或仕宦商贾之珍藏,相当于瓷器中的官窑器,其收藏群体也比较小。传统铜胎珐琅制品受到瓷器、漆器、织绣等工艺的影响,尤其是受瓷器的影响最大。 每年春秋两季大拍,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行都会推出高品级的掐丝珐琅制品,比如香港佳士得2002年秋拍的明景泰御制掐丝珐琅缠枝番莲莲蓬纹盒,径12.4cm,成交价高达1057万港币。 内地拍卖市场铜胎掐珐琅拍品非常少见,贲巴壶更是罕见。1997年12月20日北京翰海编号1317清铜胎掐丝莲托八吉祥纹贲巴壶,高22.5cm,铜胎鎏金。盘口,束颈,球腹,覆盆式底座。肩、足掐丝莲瓣图案,镏金。腹部主题花卉图案借鉴瓷器上较流行的缠枝莲托八吉祥纹。此器制作技巧精细,风格华丽、清秀。形制端庄中不失典雅,大气又不乏精细,估价40万-60万元,成交价仅 77万元。此件拍品创造了铜胎掐丝珐琅贲巴壶国内的最高价。 2001年11月4日嘉德又上拍了一件贲巴壶,编号1362清中期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贲巴壶,高19.8cm。贲巴壶自上而下装饰繁密,通体以蓝色为地,腹部以掐丝珐琅绘缠枝西番莲托八宝纹饰,庄严肃穆,肩部与胫部突起的鎏金莲瓣纹装饰,为该器增添华贵之色。底部錾花十字宝杵纹。预估价10万至15万元人民币。由于当时藏家对铜胎掐丝珐琅器认识不够,惜未成交。此外,2001年6月27日天津市文物编号87清铜鎏金贲巴壶,高18.5cm,成交价为1.32万元。 目前国际市场上,珐琅类艺术品长势凌厉,内地的市场行情还相对滞后。相对来说,内地拍卖市场上拍的掐丝珐琅量少质次,难见大作。而且与香港相比尚存在明显的价差。
(责任编辑:雅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