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庚延是谁?(多图)
2011-03-31 15:12:49 张襦心
郭庆祥再次发炮抨击怪现状
在天交所挂牌交易的两批艺术品“股票”中,除了天然粉钻外,其余作品无一例外全部出自一位名为白庚延的已故画家手笔。
莫承蔚曾应邀参加一个收藏圈的讲座,当时几乎所有的收藏家都问了他一个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只有白庚延的画能上市?”
据公开资料显示,白庚延1940年生于山东德州,196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中国书画研究会会长,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等职务。擅长山水、人物。作品《源远流长》入选1981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日出戈壁滩》、《龙口激流》、《祁连山下》、《山色有无中》入选1985年当代中国画展;《黄河水黄土地》1991年获全国一等奖。2005年2月14日至5月25日,白庚延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个人画展。2007年11月15日辞世。
白庚延作品
“我们都不敢说,因为一点都不了解,他在收藏界一点名气都没有,这个玩笑开大了。而且价格拉得太高,不能不怀疑里面有猫腻。” 著名书画收藏家郭庆祥直言。
白庚延作品
在2010年中国嘉德春拍上,张大千晚年巨幅绢画《爱痕湖》经过近60轮激烈叫价,以人民币1.008亿元的天价成交,这也是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而白庚延的“黄河咆啸”,刚上市短短几十天内即过亿,令人怀疑:“天交所,是不是块泥也能炒到上亿?”
白庚延作品
有人士对此嗤之以鼻:“怎能拿已上市的画和没上市的画做比较,股票买的是预期!”对此郭庆祥抨击道:“徐悲鸿、李可染、吴冠中的画,在市场上都流动了这么多年了,谁也不敢预测10年以后什么价,何况一张‘地方粮票’,弄得比大师还大师!”
白庚延 癸亥(1983年)作 挂剑图
莫承蔚发现,天交所第一批两幅画作,持有人上市后保留份额是10%。而在第二次上市的新8股里,7幅画的持有人份额变成了20%,而天然粉钻的持有人份额则是10%。
“如果都是10%或者都是20%,我没话说。但是一个10%,一个20%,我就怀疑这里面天然存在内幕交易的嫌疑。”
他仔细研究了《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暂行规则》,在第五十八条看到这样的规定:“份额首次发行时,艺术品持有人可以保留约定比例的份额,发行代理商可以优先购得约定比例的份额。艺术品持有人所保留的份额在该份额上市180个自然日后方可在本所交易。”
白庚延 1999年作 大河旭日
“在股市,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避免大股东以圈钱为目的上市,规定大股东在上市3年以后才可以套现。而在天交所,艺术品持有人只需要短短6个月就可以套现了。如果我是艺术品的收藏人,我就去市面上花钱买一张真的齐白石的画,过6个月卖掉10%的份额,就多了一幅齐白石的画,卖掉20%,就是两幅。如果不停地去操作,你想想财富增值是多少?这简直是梦寐以求的无风险套利,我肯定会这样去操作。”
但对天交所而言,无论是与持有人约定10%,还是20%,都不存在任何违规之处。“暂行规则里并没有确定份额的比例,本来就很松动,这样就给持有人和相关利益者,保留了相当大的利益交换空间。”
“天交所当初选这个标的,确实是有一点问题。即使真的看好白庚延的画作,至少应该在他的画之外,再选几幅大师级画作,让市场自由选择,自然就知道白庚延的画是真不值钱,还是真值钱。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选他一个人的画,弄得自己很被动。”
但在某些艺术品操盘手的眼中,去市场上花巨资买幅大师有代表性的作品,才是真正的“非专业”。且不说能不能买得到,暴利空间也会被极大压缩。
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是靠业绩和利润支撑,但书画等艺术品的价值靠的是书画家的知名度、艺术界的地位、作品的水平等因素,由于后者缺乏明确标准,在拍卖市场的价格就突显一锤定音的效果。
那么过去数年,白庚延画作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如何?根据雅昌艺术网历年的成交记录显示,白庚延的656件总拍品中,除1件预展拍品外,已成交拍品327件,未成交拍品328件,流拍率达50%,总成交金额为2019.8万元。
2006年秋,白庚延一幅约4平方尺的作品《戈壁驼铃》(67.5×67.5cm)拍卖,成交价68200元,每平方尺约合16000元左右。
2007年秋拍,白庚延一幅约10.8平方尺的作品《巍巍太行》(106×111cm)拍出14.56万元,每平方尺约合13000元左右。
金融危机爆发后艺术品遭遇寒流,2010年3月,白庚延一幅约89平方尺的作品《黄河畔》(200×486cm)在保利“无底价”拍卖,最终仅以11200元成交,每平方尺不足126元。
但令人感到蹊跷的是,当年秋拍,白庚延的画作竟然意外暴涨。其创作于2005年的一幅《千峰接云图》(124×124cm),最终拍出392万元的高价,约14平方尺,每平方尺约合28万元,比上半年暴涨2000多倍。《巍巍太行》每平方尺价格也从1.3万元上涨到18万元。
这里面无疑有艺术品市场整体回暖之功。但如此暴涨,不由令人联想到当前中国整个艺术市场的混乱现状。郭庆祥告诉记者:“近一两年拍卖会上频频出现天价,我认为都是和未来艺术品上市有嫌疑,至少我们要怀疑,有人在提前把局做好,给外界一个错觉,这个艺术品值多少钱了。”
在上市前,白庚延两幅画作,经过天津艺术交易所指定的两家机构鉴定后,《黄河咆啸》(606×218cm)确定价值600万元,《燕塞秋》(503×192cm)确定价值500万元。这又比2010年秋拍更神话。
这两家机构,分别为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和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前者非官方鉴定机构。后者虽挂名文化部,但实际上已经在改制后归属中国动漫集团。
“就像我们收藏家找人鉴定,首先要把这个鉴定家给鉴定好!这位鉴定家,究竟是真是假。不管是吴冠中,还是李可染、傅抱石的画,都可以看到20多年艺术品拍卖市场出来的价格每年增值了多少,但白庚延的画完全看不到这个。光靠几个庄家、操盘手,把一个不值钱的画家因为画便宜就炒上来,这是不长远的。他的钱炒完了,也就意味着这个画家完了,最后没有接盘的,可怜还是老百姓。”郭庆祥表示了担忧。
(责任编辑:马国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