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书画市场的爱恨纠葛

2011-04-14 21:55:42 李蓉、周家丽

  艺术品投资在现今几乎是全民流行,想买书画去哪?很多人首先想到了拍卖行,不过,现在随着传统书画画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画廊也成了一个重要的书画交易场所。尽管与当代艺术画廊相比,传统书画画廊显得“门前冷落鞍马稀”,但随着画廊经营者们多年的摸索,其品牌打造和交易业绩已经进入到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

  近些年来,书画拍卖市场成交价格连续飙升,在受市场追捧的古代、现代传统国画名家作品的市场价格急剧上升、几欲探顶的同时,这几年间,当代国画市场的交易额和交易量也迅速攀升,尽管书画交易造就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由于参与的人群各式各样、健全的市场秩序尚未建立,也给当代国画市场带来不小的市场风险。 作为与艺术家有着“第一线”联系的画廊在面对当今“杂乱无章”的艺术市场时就需要有高端的眼光来审视夺度,因此真正聪明的画廊经营者和藏家要独具慧眼,除了经营那些业已成名、价格稳定的明星艺术家们,寻找新的彰显个性、独树一帜、受得住时间打磨的艺术作品,并给予强有力的市场宣传和推销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繁荣市场并提升大众审美情趣。这样,艺术市场的潜力才会被挖掘出来,画廊经营者须具备先知者的眼光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多赢思路,中国的艺术市场才会慢慢走向健康和成熟。

  总体看去,中国画的市场价格在连年飙升,但是上升的尺度却是有着地域性的差别。众所周知的像陕西、山东、北京、江苏、杭州、上海、广东等都是中国画的重要产地,书画市场自然也是比其它的地方要活跃得多,但是由于中国艺术市场的不规范和某些先天性不足因素,再加上艺术家的艺术操守和本土风格常常在投其所好的行为驱动下产生变异和突变,各地的书画市场涨幅却是呈现出了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其中以陕西、山东、杭州、北京四个地域的差异性尤为显著。

  陕西书画市场:

  酒香不怕巷子深

  从古到今,陕西就是一块文化的圣地,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孕育了一代代的文人墨客挥毫泼墨,他们当中大师辈出,像“长安画派”的赵望云、石鲁、黄胄等人,他们的作品个性强烈、风格鲜明,备受海内外市场的青睐,价格已过“千万元”大关。一些现代名家如刘文西、杨晓阳、王西京、郭全忠等人的作品价格也在跟风见涨。

  要想深入了解陕西的国画市场,就必须从与画家及其作品有着第一线联系的画廊入手,咨询了陕西当地的几家画廊,他们大都偏重于收集近现代、现当代的作品。陕西某画廊的负责人郭先生说:“现在我们主要经营的是学院派的书画作品,主要是西安美院的。”当问及现在陕西行情最好的艺术家时,他举出了刘文西、王西京、杨晓阳、王子武等人。另一家画廊的负责人同样肯定了这几个人的市场行情,从他们口中了解到,现在像刘文西的画已经卖到大概一尺10—20万,然而大约在07年以前,刘文西的画一尺只有5—10万;杨晓阳的画现在一尺大概6—10万,同样的在书画市场还未回暖的前些年,他的画一尺卖到3万元左右;王西京的画也由原来的5000元左右一尺涨到现在的3万一尺,也就是说陕西的当代比较知名的画家,他们的作品价格在近二、三年间以2-3倍的价格往上攀升。

  本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精神,陕西虽地处偏远,但是这几年在国内书画市场上也可谓是锋芒毕露。在当代这些名家的引领下,陕西的书画市场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画廊作为画家走出去的“第一推手”,必然与陕西书画市场的繁荣有着必然的联系。在问及画廊的发展方向时,一些画廊的负责人表示:“我们注重挖掘还没有被社会及艺术圈重视的中青年的作品,寻找那些有实力的艺术家,发现新一代的有发展潜力的新锐画家,通过出版画册、举办展览和媒体做宣传,另外还通过网络、拍卖公司等进行推广。当然选中的画家首先必须是作品的质量过关,画家要不断创新,通过革新自己的绘画技法来实现自己绘画艺术上的成熟”。

  大致看来,陕西书画市场在最近的几年中,收藏重点主要是近现代、现当代的作品,市场最好的还是像石鲁、赵望云等现代大家;其次就是当代的名家比如刘文西、王子武、王西京等人,他们的书画价格与以前相比大致涨了3倍;另外在陕西的画廊中他们收藏的主要是现当代名家的和学院派的作品,当然这两个领域并不是完全隔离的,它们之间存在交集。

  山东书画市场:

  “虚火”过旺?

  当今的书画市场,山东人及其背后的书画市场在推动书画产业的发展中,其力量不可小觑。因文化传统等原因,山东在全国书画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南方周末》曾报道说:目前山东每年消耗在书画上的资金有数十亿元人民币;一些国内著名书画家和美术评论家也认为,山东书画市场占到了全国市场的50%到60%的份额。由此看来,把山东比喻为书画市场界的“龙头老大”的说法似乎并不为过。

  山东的画廊、书画市场不但数量众多,而且规模庞大。以淄博为例,这座人口不足500万的城市中,拥有三个大规模的书画交易市场,其中两个由房地产商支持,及近万家大小画廊,充分体现了该地中国书画交易重镇、山东市场的核心地位。

  综观山东书画市场现在收藏的重点虽偏重于近代以及现当代的书画名家,但是山东市场对书画作品的接受程度很广,从千万元级到1万元级的画作,都有买家,都能够被吸纳,不管什么水准,什么价格的画作,在山东都能找到接盘者。一家画廊的负责人于先生告诉记者,他现在主要经营的是近现代、现当代的一些画家作品,老一辈的有齐白石、张大千等艺术家;当代的有刘大为、田黎明、张志民、乍启典等。另一家画廊的郝先生也说现在山东书画走红的当地画家有张登堂、常朝晖、张志民等人。据于先生介绍,像齐白石、张大千这样的大艺术家的作品,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真伪难辨,在保真上存在难度,即使这样,齐白石的画还是卖到一尺30万—50万不等的高价。现当代的名家像刘大为一尺卖到5—7万,而在三年前刘大为的画一尺只卖到1-2万的价钱;同样田黎明的作品现在一尺卖到4万左右,在前些年只卖到几千元一尺;再如像张志民、乍启典、常朝晖等人,他们在名气上没有前面提到的画家大,但是作品也是卖到一尺2-3万的高价,而在前几年他们的价格只有几千元一尺,如此水涨船高的书画行情,的确令人咋舌。

  同全国各地的书画市场一样,山东的书画市场也是鱼龙混杂,书画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再加上山东当地的文化背景,书画不仅仅是收藏家或是画廊、拍卖行的“专属”,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作为一种礼品、一种地位象征和装饰品出现在各家各户的厅堂内。在这种大环境下画廊经营者就必须要有独到的眼光来挑选自己的作品,因此选择那些有实力的画家,能够保真又有收藏价值的作品就非常有必要了。

  杭州的书画市场:

  市场火爆的背后

  是投资还是“博傻”

  作为中国书画艺术重镇的杭州,不但民营企业发达,是国内民间资本最充裕、收藏实力最强的地区,北京、上海、香港、伦敦等大拍上随时可见“浙人夺宝军团”。而且浙江亦是名副其实的书画之乡,自明清以来,特别是近现代,浙江出的大书画家举不胜举,如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等人,此外中国美院、西泠印社等无不是浙江人的骄傲。

  杭州在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社会人文条件下,其书画市场对近代的书画名家们更偏重一些,现当代的名家名作也在每年的拍卖中被高价拍出。据浙江某拍卖公司的负责人钱先生介绍,他们的书画拍品主要是集中在近现代这一块,其中以名家作品为主,像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等人的作品大受欢迎。据悉像吴昌硕的作品现在质量稍差的一尺卖到30—50万,质量上乘的则卖到100万左右一尺,但是在06年之前,他的作品仅仅平均卖到20—30万一尺;齐白石的画作也是同样的命运,现在卖到100多万一尺的画作在之前只有20—30万一尺的价格。名家的作品在短短的几年内上升幅度之大实在是令人吃惊的,不得不说,浙人在享受着藏富于民的同时更实在藏富于画。

  同样的像现当代的名家如已经过世的周昌谷、吴茀之,他们的画作技艺精深,在现在大好的市场运作下,已经卖到了20—30万的高价。撇去已故的艺术家不说,现在当红的浙派画家中像曾宓、童中焘、吴山明等人的画作亦是在书画市场上叱咤风云。曾宓的画现在是一尺10万,比起以前起码涨了5倍;童中焘现在的书画价格一尺为7-8万,大约在06年的时候还只卖到2万一尺;吴山明的也是一尺4—5万,相比以前涨了5倍左右。

  面对现在有些躁热的书画市场,钱先生认为,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能找到真正的精品,在远离大师的年代中,寻找新人是困难的。既能保证作品的真实性又能紧跟住市场,这是当今的画廊和拍卖行等的行家需要注意的。

  北京书画市场:

  一块最大的蛋糕

  拥有大批一线艺术家、一流美术院校,一流美术馆以及画廊等优势资源的北京无疑是全国书画收藏交易中心,作为文化和经济中心的北京由于聚集了数量最多的艺术家、收藏家和资本,在艺术品交易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其浓郁的文艺氛围造就了这个全国最发达的书画市场,成交额往往占据全国总额的大部分。而且与其它省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北京的多元文化使得它在艺术家的选择上比其他地区宽泛得多,除了在北京地区活跃的艺术家之外,其它省份的出色艺术家在北京的交易额也是蔚为可观,而且由于北京文化对全国主流文化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北京地区主流收藏的趣味往往对全国产生影响。

  除了在拍卖中稳中求升,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的书画交易也在总成交额中占据着不容小觑的比例。虽然798被誉为北京最大的画廊集中地,不过传统书画的画廊却多分布于琉璃厂、潘家园、观音堂等区域,但是中国书画历来逃不过作伪一事,由于大量名家作品被造假出售,给实际的成交统计带来不小的困难。另外,拍卖市场的热度也造成画廊生意的一定困难,一位画廊主就抱怨“画廊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画家直接拿着画去找拍卖公司就行。”但是总体来说,画廊依然是不少藏家首要选择的场所。

  齐白石、李可染、李苦禅、张大千这些已经去世的大家由于其经典价值已被确定,其作品自然成为被追捧的热点,但是由于大多数作品已经掌握在美术馆和收藏家手中,所以市场上多出现在拍卖行中,而画廊由于近些年来真伪不辨、鱼龙混杂、价格虚高而导致买家避而远之。相对而言,在世的当代书画家们在画廊中交易的情况要乐观得多,自2009年以来,书画市场呈现出越来越火的局面,像刘大为、冯远、何家英、范曾、史国良、贾又福、王明明、袁武、范扬等画家仍旧占据着京津交易市场的一线,范曾是今年涨势比较高的,由前几年的七八万一平尺涨到现在的约50万一平尺,史国良、田黎明也突破了10万,而何家英更是涨幅惊人,由2010年的十几万一平尺涨到四十多万一平尺。一家知名画廊的负责人很兴奋地告诉本报记者,尽管今年还没有进入交易高峰期,但是很多画家的作品已经有了不小的涨幅,今年很有可能超过去年,形成新一轮的价格高峰。

  火热中有混乱,发展中有曲折。北京的书画市场仍然也避免不了这些问题,虽然这是一块最大的蛋糕,但也吸引了不少苍蝇,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艺术爱好者进入到书画收藏的圈子,艺术市场规章也在不断建立和完善,将来北京地区必然形成一个有序循环、健康发展的艺术市场,也将会为全国各地树立一个优良的典范。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郭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