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之韵--范曾的艺术专场
2011-05-09 12:04:15 未知
被誉为现代书画界大师的画家范曾,凭借着深厚的国学修养和娴熟的笔墨功力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为当代最重要的人物画家之一。其绘画熔山水、花鸟、人物于一炉,在绘画语言上承古开新,功力不凡。范曾作画主张用石涛“一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擅于减笔写意人物。识者谓其:气韵生动,神采飞扬,精湛娴熟,笔力遒劲,线条简括,形象生动。范曾高超的艺术成就使其作品近年来广受书画市场激烈追捧的,成为艺术市场上的“焦点”、“热点”。同时其书画价格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在拍卖市场中屡创新高,屡次出现众多书画爱好者争相竞价范曾作品的热烈场面。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大家品鉴范曾书画艺术;更好地满足广大书画收藏家、爱好者的需求,九歌艺术品拍卖公司汇集了大量范曾书画精品,特隆重推出《中华之韵——范曾的艺术专场》。这些风格各异的佳作精品,既有范曾早年精品又有庚寅年新作;既有鸿幅巨制又含精美小品,无不美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藏家可以同时欣赏到范曾不同艺术时期的创作,体会这位艺术大家的勤奋革新精神,感受其“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
《八仙图》
八仙的故事千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范曾先生将其转变成巨幅长卷之画作,气势磅礴,令人震撼不已。此幅《八仙图》作于1997年,充分展现出范曾先生的非凡笔墨功力,所透露出的高华之气,非一般画者所能追及。佳作运笔洒脱,墨气淋漓,读之意味深长,为彼时杰作。
细品巨作,构图巧妙,化八仙为三组人物,姿态各异相互顾盼,分而不散,在山石清泉间悠然论道,观之言语之声犹在耳矣。背景中古松蜿蜒伸展,山石中隐现飞流瀑布,留白巧妙,寥寥几笔,即表出了泉水之湍急、云雾之朦胧,又衬托出了主体人物,将画面和谐统一使的整个画面显得浑厚华滋。诸位仙老在范曾先生的笔下,都被刻画的入木三分。范老用笔简练洒脱,淡墨勾衣纹,轻巧明快,重墨画松石,厚重沉稳,劈空而来的笔势直取高山坠石,笔出惊人而无剑拔弩张之嫌。墨皆随笔而上,淡处如薄雾,浓处如双眸炯秀。通篇气息清脱高雅,不染纤尘,意至神备。
《钟馗神威》
在中国画中,人物画科最难,而减笔人物尤为不易。范曾却以写意人物著称,其个性之强,面目之新,格调之高,为世人赏慕而风被遐迩。范老的书画实现了诗书画的高度而完美的统一,充分体现出“诗为魂、书为骨”的美学原则。钟馗是我国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千百年寄托了来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钟馗神威》是范先生经常创作的题材之一,这两幅《钟馗》可谓同类作品中之经典。其一,画中钟馗神威凛凛,跃马扬鞭,骏骥腾扬,凌人气势扑面而来。而第二幅画中钟馗却透出更多的文人气质,侧坐石上,蹙眉深思。两种形象一文一武,一静一动,体现出范老创作时的不同尝试。人物用笔简练、线条勾勒准确,笔笔落于结构之处,造型生动准确。构图大胆精妙,笔墨挥洒自如、范曾笔下的衣纹充分体现出中国画墨线条之美,松弛有度,可谓“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有出水当风之概。皆堪称范曾先生的精品力作。
范曾《老子出关》
《老子出关》是范曾最具代表性的创作题材之一 ,他曾谓:“平生爱写老子出关,意永神隽,笔趣古朴,世人宝之有由然也”。在此呈现的这三幅《老子出关》,其中两幅同作于庚寅年。择其一者观之,画中老者双目微唅,凝视远方,侧坐于牛背上,童子牵牛,神采奕然,真似神仙东来,一派祥和。画作线条明快,人物造型生动;一股古朴隽朗、舒然淡雅之气跃然纸上。这三幅构图虽大致相同,但细品味之却会发现每处具体微处绝非一样,人物神态更是变化精微,可谓是变化无穷,百看不厌。因为先生对待每一幅作品都以出古推新的心态而为,以捕捉新鲜的感受,获得更高层次的新领悟为追求。正是秉承这种内心的激情与沉静以及殊堪自信的非凡笔墨,范曾造就了这独特的绘画符号,开创了范式的“老子出关”。
《达摩》
此幅《达摩》当是范曾先生的得意之作。头、手等局部细笔出之,而衣服则用泼墨法,粗细结合,相互生发,相得益彰。画者将置放在一个旷远的空间之内,全无松石之背景,而读之却发现高士的悠闲心境展露无遗。计白当黑,是中国文艺哲学的精微之处,表现在绘画艺术中,尤觉奥妙无穷,范老尤善用之,此幅作品中更为精彩。范曾平生最佩服陈章侯老莲、任颐伯年人物,因其朴雅高古力求追之。其勾勒、泼墨之法,仿佛焉。范曾亦用此法作《女娲补天》。
范曾尤为偏爱取材于历史、典故或传说中,对这些题材的再创作实际也折射出作者本人对文史人物精神操守的理解和内心的情感寄托。专场还提供两幅市场上不为常见的,范曾先生与其他书画大家合作的作品:与董老(寿平)合作《胭脂偶染牡丹红》;与袁老(熙坤)合作的《伏狮罗汉图》。范老或为填景,或为补人物。不同风格的画家却呈现出和谐一致的画作,真可谓珠联璧合,凝聚两家之笔墨精华,造就出精美奇作。
此外,专场亦呈现数幅范老精美书作,细品赏之,往往叹其风清骨峻,感其使笔落墨的擒纵自如,或重如崩云,或轻似蝉翼,真得沉着痛快之书法妙旨。既有波折婉转之笔作,又有用笔直取、爽快利落的书作。书画同堂,文雅秀美,引人入胜,颇有玩味之处,诸多佳作,期待赏音。
(责任编辑:张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