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文玩雅藏之湘妃竹扇骨

2011-07-28 12:01:47 郑晓芬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拍卖图录上对于扇子的介绍,不仅仅停留在扇面是谁画的、书法是谁写的。还会对扇骨的材质,以及名人的雕刻等进行附加介绍,这样的扇骨其实已经不是扇子的“附庸品”,它已经具备了独立的艺术价值,独立的审美价值。所以,折扇扇骨作为收藏类的“杂项”,成为一个可以与扇面分离而存在的艺术收藏品。

  常见的扇骨材质大体可用四字概括,“竹、木、牙、角”。折扇本是文人学士的“怀袖雅物”,讲究的是“风雅”两字,竹子不仅柔韧性和坚硬度好,且清新秀美,始于自然,尤为文人雅士所青睐,其中湘妃竹是做扇骨的上佳材质。

紫花腊底阔板大圆头十四档扇骨(局部)

  用湘妃竹做扇骨注重的是它自身的斑点,湘妃又称“斑竹”、“泪竹”、“湘竹”等。湘妃竹的名称来自《述异记》。传说尧禅位于舜之后,尧帝有二女,一位叫娥皇,一位叫女英,皆嫁与舜为妃。舜南巡,死葬于苍梧,娥皇、女英闻讯后站在湘江岸大哭,泪洒在竹上而成斑。这一古老而凄美的故事或许是藏家们心中隽永的情结。据说晚清时,上好的湘妃竹计算其价值时,要在天平上称,与黄金的价值相等。近年来,湘妃竹在收藏品市场上颇出风头,一把普通的新的湘妃竹扇骨,动辄也要几千元。2011年1月,长风2010秋季拍卖会上,一把“香妃紫花腊底尺方十三单扇骨”以1,008,00成交;今年6月,长风2011春季拍卖会上,一把“紫花腊底阔板大圆头十四档扇骨”更是以115万创近年湘妃竹扇骨拍卖新纪录。

  湘妃竹系散生型竹种,竹竿高5米至15米,竹壁厚度中等,节间长三十厘米左右,正好做扇骨用。但由于其价高量少,造假古已有之。湘妃竹的竹斑是天然而生,斑痕很自然;造假者除用梅鹿等低廉的斑竹冒充外,(梅鹿竹与湘妃最大的区别在于梅竹与竹地交织在一起,竹地上有点点兽斑状的斑痕)还在普通的竹子上,用火烙烫,使竹皮局部焦糊而成斑痕。火烫有凹下去的手感,所以行内人建议闭上眼睛有手摸来辨认,手触摸被烫处,如果是凹瘪下去的,是烫花,如花斑凸出来的是真品。目前藏家主要追捧产于湖南九嶷山境内的红湘妃竹,这类湘妃竹黄蜡色底,上浮点点红褐泪斑,形如烟霞,疏密得宜,韵味隽永,是制作艺术品的上佳质材。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郑晓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