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知青收藏进行到底(组图)
2011-09-30 08:56:17 应嘉轩
知青邮票
知青招贴画
“我要当社员”招贴画.
上世纪中期的“知青潮”中,一批批生活在城市或城镇里的热血青年,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开始了他们青春的磨砺。时隔半个世纪,记者近日在朝天宫古玩市场发现了一家叫做“知青之家”的店铺,店主是位年近花甲的老知青陈志林,作为资深的知青藏品大户,如今陈老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将“知青收藏”进行到底。
花甲老人忘不了16载知青生活
在“知青之家”,总能看到陈志林老两口忙碌地接待一拨又一拨的朋友,店内满眼都是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物品,还有一面很有时代特色的照片墙,上面贴满了知青的老照片。陈老笑着说,每次看到这些照片,总能勾起他年轻时的回忆,想起自己当年还是个干劲十足的小伙子。当年他满怀热情,加入到轰轰烈烈的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潮流中。陈老告诉记者,自己在农村足足待了16年,就是这16个春夏秋冬的知青生活,让他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身体结实的青年。记者发现,照片墙上知青们的表情各不相同,既有激昂的,也有平静的,所有的这些表情,拼成了一部关于那段历史的真实记录。2008年陈志林曾在清凉山公园举办了南京首届知青红色收藏展,并将门票收入全部捐给了汶川地震灾区。
知青招贴画取材生产生活
当年为了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全国迅速掀起了上山下乡的高潮,对于这段历史,陈老至今记忆犹新。他说,知青藏品作为过往生活的再现,逐渐成为一项新的收藏类别。记者在店内看到许多知青时期的招贴画。这些色彩丰富、形象生动的大幅宣传画,无不反映出当年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的精神面貌。陈老指着其中的一张介绍说,这是一幅讴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作品,题材取决于生产生活,角度新颖独特。画面正中的小主人公手拿小铁锹,笑着告诉知青阿姨,“长大了我也要当社员。”对于自己的未来,她充满了热切的期待和憧憬。窗外灿烂的阳光和拉起的红色横幅,极大地烘托了作品的气氛。陈老说,这类招贴画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知青藏品之一。
再现知青奋斗经历和坎坷人生
1963年下放到连云港岗阜农场,1979年返城,陈老感叹起16年的知青岁月给他带来的种种磨砺。这么多件藏品的背后,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一个印有“山上下乡纪念”字样的搪瓷茶杯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老陈笑着接过杯子说,当年许多知青得到返城的消息后非常兴奋,几乎把所有的东西都销毁或丢弃了,而这个杯子是发给知青回城的纪念物。“志在农村”、“志在四方”、“广阔天地”,抚摸着这一个个有着浓厚时代背景的搪瓷杯,陈老向我们描述起当年的点滴。他说晚上学习报纸,谈扎根农村,作为这段历史的亲身见证者,陈老希望用自己的方式留下这段难忘的日子,他不愿让一代人的奋斗经历和坎坷人生被时间所遗忘,立志要将知青文化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郑宏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