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年瓷器“龙”抬头 价格涨两成
2012-02-20 09:16:14 韩帮文
投资首选明清青花、釉里红官窑
拍出8344万元的清朝乾隆时期的青花海水红彩龙纹如意耳葫芦瓶,拍出2.24亿元的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凡收藏瓷器的藏家,对于龙纹瓷器并不陌生。龙纹是瓷器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通常情况下,同一个年代,同样器型,“龙瓷”要比山水、人物等其他纹饰的瓷器更值钱。
2012壬辰龙年与往年相比,“龙瓷”因其特有的龙文化,受到众多藏家的热捧。有媒体报道称,自春节前开始,龙题材的瓷器价格比平时上涨了约两成。可以预期,在本年度,“龙瓷”市场将持续升温。
“龙瓷”独领风骚600年
瓷器自产生之日起,龙纹亦即成了青瓷和白瓷常见的装饰题材,宋、元以后愈加广泛,明万历朝官窑青花瓷开创了“龙瓷”发展的新局面,并历经清朝延续至今。
明洪武年间宫廷在景德镇创办御器厂(清代改为御窑厂)开始,龙纹青花、釉里红器才是宫廷最珍贵的瓷器。当时,景德镇御器厂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官窑器上才能绘五爪龙纹,民窑器只能绘四爪龙纹。景德镇陶瓷研究所至今所藏的当年明宣德皇帝烧制赠送给其弟的“青花四爪龙纹残损大罐”,可能是一个仅存世的例外藏品。
也就是说,从元末出现青花龙纹瓷作为发端,明洪武开始,龙纹青花、龙纹釉里红瓷器,一直是被明至清宫廷奉为最高等级的藏品。从明初至今的六百多年以来,明清官窑龙纹瓷器一直独领风骚,引领明清青花、釉里红瓷器的收藏赏玩潮流。
新世纪后,同样一件龙纹青花瓷器,相比花卉纹青花瓷器,在海内外艺术品拍卖会上,都要贵数倍以上。进入2012年的龙年,中国古玩书画收藏拍卖预测进入观望盘整期。但是明清官窑龙纹陶瓷文化,延续至今六百多年,其特定的历史文化收藏价值,在中国古陶瓷界是公认的,又是明清宫廷陶瓷文化藏品中最具收藏投资标志性的精品。所以,收藏赏玩明清青花、釉里红官窑瓷器,投资收藏明清青花、釉里红官窑瓷器,选择其中的龙纹器物,既是首选又是终选,这就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且具有帝王文化背景之龙纹瓷器本身所决定的。
朝代鼎盛时期“龙纹”最雄壮
“瓷器上的龙纹,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各时代的不同特征,而体现出不同的神态。每当社会繁荣国力强盛之时,龙便呈现出威武雄壮之态;每当社会黑暗国力衰落之际,龙便软弱无力,徒具其表。”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蔡毅曾如是解析龙瓷与社会的紧密关系。
明朝早期瓷器上的龙,龙相威武端庄,强调至尊,龙形头部变大,前颚翘起,似猪嘴,身躯及四肢较为粗壮,龙须毛发浓密,是一种昂然向上的神态,彰显了明朝开国的蓬勃气象与豪阔的社会氛围。蔡毅说,这时期龙纹的爪最有特色,犹如鹰爪雄健有力,大有力透纸背之感。
而到了明代中期,政治日趋混乱和黑暗,而瓷器上的龙纹,已没有明早期所具有的蓬勃向上的风貌,变得温驯且无野性,像豢养的宠物,腹部细长成条状,身体僵硬,轮形脚爪软弱无力,两只龙眼目光呆滞,有如戴上眼镜一般,龙发稀疏地向上纷飞。
“纵观整个清代瓷器上的龙纹,它与皇帝的命运一样,气势日益虚弱。”蔡毅分析说,康熙、雍正时期的瓷器上有一些凶猛的老龙怒目而视,龙身健壮,头骨高高隆起,勇猛雄健之态令人生畏。而乾隆晚期以后的龙,状似威严,但实则毫无神韵,感觉上只有一个躯壳,已经没有了龙的精髓。
(责任编辑:陆晓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