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书札都是历史孤本 赝品字迹呆滞缺随性笔意
2012-08-06 08:41:50 赵旭虹
10多年收藏200多通名人信札,陈少湘说:真书札都是历史孤本赝品字迹呆滞缺随性笔意
藏家心得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主席陈少湘除了在字画、瓷器等方面收藏颇丰外,早在十多年前,已开始涉足名人信札收藏,迄今已收藏了200多通。最大的一批信札是赖少其在近20年间写给一个朋友的65通信札;最珍贵的是一通徐悲鸿写给孤桐(章士钊)的信……陈少湘说,近年来,名人信札已成为一个时髦的收藏领域,整体价格每年至少以30%的幅度攀升。“每一通都是历史的孤本,因此,收藏的目的重在研究”。
宋文治的来信启发信札收藏陈少湘收藏的第一通名人信札是著名书画家宋文治的来信。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陈少湘要出一本藏画集,于是写信给宋文治,请求为其藏画集写题签。不久他便收到宋文治用毛笔写的回信,对方还附来了题签。信的大意是:收藏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可喜可贺,题签希望喜欢。宋文治这封暖人心扉的回信一下激起了陈少湘对名人信札收藏的兴趣。从此,陈少湘开始关注拍卖场、收藏圈子、藏品市场等渠道的名人信札收藏信息,10多年来已收藏了200多通名人信札。
在众多名人信札中,最珍重的一通是徐悲鸿写给孤桐的信。2003年,陈少湘获悉这通信即将在香港某大拍卖行上拍卖,他当即赶往香港,并在预展上确定其值得竞买。当时,该信的起拍价是6000港元,争了几口价后,陈少湘最终以连佣金1.2万港元的价格收入囊中。陈少湘说,这封信只有一页纸,内容简单。孤桐其实就是章士钊的别号,但当时人们大都不知道。徐悲鸿存世的书法和信札极少,而该信则体现了徐悲鸿书法的风格,因此,弥足珍贵。
陈少湘花费最贵的名人信札,是抗日名将蔡廷楷在1959年写给部下的三通信,当时陈少湘用了3万元从一位藏家手里购入。
陈少湘收藏的名人信札以当代书画名家为主,除了上述名人外,还有黄胄、程十发、启功、关山月、黎雄才等的。
“每年至少以30%的幅度攀升”
名人信札虽是方寸之间,却大有天地。陈少湘说,“每一通名人信札都是历史的孤本。”因为,艺术家可能会多次重复创作同一题材的作品,但不可能重复写同一封信,且每一封信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当时的经济状况、社会环境、政治气候等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见解、追求等,成为了解个案、解读历史、还原真相的鲜活佐证。故此,名人信札的收藏贵在研究。陈少湘指出,现在有些人也热衷于名人信札的收藏,但只是盲目跟风,并没有通过信札的内容加以研究整理,甚为浪费。
陈少湘说,近年来,名人信札已成为一个时髦的收藏领域,每年至少以30%的幅度攀升。有的名人信札已从原来的一两万元飙升到现在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广州、香港等地都有一帮专门收藏名人信札的群体,但相对于北京和上海的活跃程度,则较为逊色。广州地区,著名学者王贵忱收藏的名人信札较为丰富,陈少湘说,王老本身就习惯用毛笔与艺术家和学者们书信沟通,与他书信来往的不乏中国近当代的大家、名家。
陈少湘感叹,现在电信、网络的发达已使传统的书信来往日益减少,甚至有消亡之虞,而对名人信札的收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收藏小故事
关良册页换来65通赖少其信札
陈少湘收藏的65通赖少其信札还出版过《赖少其书信集》。这65通信札是赖少其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写给一个朋友的,全部是旧书信的格式,用毛笔从右自左竖写。内容涉及家庭、生活、政治、学术等背景,比如,信中谈到作者过往上饶集中营的磨难、对黄山画派的看法等。
陈少湘说,书信反映出赖少其的文化造诣、艺术修养与谦厚品格,以及对理想的坚定信念等多方面的信息,读这65通信也等于了解了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因此,广州艺术博物院把这批赖少其信札借出,编辑出版了《赖少其书信集》。
陈少湘说,这65通赖少其信札是赖老写给一位老朋友的,而这位朋友又很喜欢陈少湘收藏的一本关良创作的戏曲人物小册页,于是两人就彼此交换了。
●陈少湘语录
“每一通名人信札都是历史的孤本。因为,艺术家可能会多次重复创作同一题材的作品,但不可能重复写同一封信,每一封信都成为了解个案、解读历史、还原真相的鲜活佐证。故此,名人信札的收藏贵在研究。”
近年来,名人信札已成为一个时髦的收藏领域,每年至少以30%的幅度攀升。有的名人信札已从原来的一两万元飙升到现在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广州、香港等地都有一帮专门收藏名人信札的群体,但相对于北京和上海的活跃程度,则较为逊色。”
“名人信札的赝品越来越多。可以从纸张、字迹、内容等方面加以辨别。比如字迹,造假者因为要刻意模仿,书写时一定要谨慎小心,故此字迹就会显得呆滞,缺少原作者流畅、随性的笔意。”
对话——
先考虑名气再看内容用毛笔写的信札最好
收藏周刊:您收藏名人信札时,名气和内容两方面哪个先考虑?
陈少湘:既然是收藏名人信札,当然是把名人的名气放在第一位。
收藏周刊:如何才是好品相的名人信札?
陈少湘:最完美的当然是信函与信封、邮戳保留完整,但这样的可能性已十分稀少,最关键是字迹和信纸保留完整干净就行了。另外,用毛笔写是最好的,其次是钢笔、圆珠笔。
收藏周刊:您一般是如何收藏名人信札的?
陈少湘:信札的收藏相对简单,且占地不多。如果是毛笔写的信札,我通常会装裱成一本册页或手卷,便于收藏和鉴赏。如果是钢笔字写成的,就不能装裱,因为钢笔一遇水,墨迹就会化掉,通常的办法是用塑料套封好。
收藏周刊:可以从哪些渠道收藏名人信札?
陈少湘:北京、上海、香港、广州等地主要的大型艺术拍卖行都会有名人信札拍卖。以前,名人信札收藏拍卖都归在古籍系列里,随着人们的重视,现在名人信札已成为独立的类别。北京中国书店拍卖公司每年都会举行一两场名人信札、古籍专场拍卖,非常专业。
(责任编辑:邓小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