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析:八大山人的传承
2012-08-29 10:58:54 未知
八大山人画风豪迈沉郁,笔墨简朴雄浑,书法线条狂放不羁,恣纵奇古,以其简约、概括、夸张、变形的水墨大写意,为中国绘画艺术进一步向前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既体现了明末清初的时代风貌,又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
八大山人早期的笔墨,主要继承沈周、陈淳、徐渭的水墨传统。画风也比较规矩严整,且收敛有度。董其昌大力提倡“南宗”文人画,极力反对画作中恣意挥洒、笔墨纵横之气。而只有徐渭、八大山人和石涛反其道而行之,彻底冲破小写意花鸟画温尔文雅、柔美秀润的枷锁,用热情豪放、奔肆不羁的画风取而代之。由此,花鸟画由着重刻画“意境”的小写意,逐渐向着重推崇“格调”的大写意转变。
八大山人由于明朝遗民的身份,心中的苦痛和压抑无处发泄,徐谓的画风使其情有独钟,备感亲切、对路,因此,渐渐转变自己原有的画风而向徐渭的风格靠拢。徐渭绘画用笔变化多端:线条的粗细、笔力的轻重,速度的快慢等方面都出手不凡,笔随墨走、墨由笔生;还将作书的笔法参入其间,形成自己充满个性的独特风格。基于徐渭的风格特点,加上自己的领悟和消化,八大山人的绘画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画作中尚有沈周、陈淳的东西,但极大部分都来自于徐渭。构图惊险、笔法狂草、情思涌动、笔墨酣畅、气势豪迈等特点,都属徐渭法度优游这一派别。
画家60岁后,是其绘画艺术较为成熟的阶段,并以“八大山人”署款者为代表。八大山人在临写法书碑帖的过程中,参悟出落一个道理,若一味使用尖笔硬毫,侧锋笔势表达刚斫、棱角的手法有所不妥,就逐渐以软毫中锋进行调整,使之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八大山人后期的创作,随着世俗干扰的彻底排除,长期压抑的心灵得到放松,因此原先绘画中狂怪、生硬的气势有了收敛,笔墨意韵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八大山人以其孤傲的性格、奇奥的画境、近乎怪诞的笔墨,对诸家花鸟画派兼容并蓄的前提下,大力发扬了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的整体风格,并为清以降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责任编辑:宫剑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