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达·芬奇:我要飞得更高

2012-09-15 10:09:23 冯嘉安

“达·芬奇的科学密码”在广东科学中心免费开展

  有人说达·芬奇是曾经穿越到现代的人,看到了现代人类的科技文明以后,回到他的时代记下来。早在500多年前,他就设计发明出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现代科技”,包括自行车、潜水呼吸器、潜水艇、军用坦克甚至机器人的模型。如果需要穿越才能激起这些创意,达·芬奇就不是如今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奇才了。近日,广东科学中心推出从意大利引进的“达·芬奇的科学密码”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展览通过“解码”达·芬奇遗留后世的手稿,复原制作了100多件达·芬奇的发明、设计以及艺术作品,全面展示了他在自然科学和艺术方面的天赋和成就。据悉,展览将持续至年底。

  解码

  天才的智慧藏在密码一般的手稿中

  16世纪意大利米兰的卢多维科公爵以资助达·芬奇等艺术家而闻名,他雇请达·芬奇在米兰圣母院的圣餐厅作了一幅壁画,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最后的晚餐》。

  其实,达·芬奇的才华远不止在艺术。他在此前给卢多维科公爵的求职信里面,说道:“我已经看过而且研究了所有自称为军器发明技术大师们的试验,而且发现他们的设备与普通使用的并没有什么重大差别。我特向阁下报告我自己的某些秘密发明。”

  达·芬奇,因创作出《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后的晚餐》等不朽名作而闻名世界,却鲜少有人知道他身为工程师、发明家与科学家的成就。他的思维、发明和观察都巨细靡遗地记录在他的亲笔手抄本中,总计有6000多页留存至今。达·芬奇的笔记一开始可能只是用来增进画作的质量,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手稿已经完全超乎艺术创作的范畴。

  达·芬奇在笔记里自创了一种难以判读的“镜像文字”,就是把字母从右到左反向书写。有些人认为这是为了保密他的思想创作,预防被抄袭。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他为了避免鹅毛笔的墨迹沾到纸张而作的自我训练。达·芬奇只有在为别人书写的时候才会采用正常的方向。

  后人解密设计图,还原达·芬奇的创意

  本次在广东科学中心展出的“达·芬奇的科学密码”展览,通过“解码”达·芬奇遗留后世的手稿,复原制作了100多件达·芬奇的发明、设计以及艺术作品,包括军事机器、水力机械、力学机械、飞行器、解剖学、机器人、最后的晚餐、达芬奇艺廊八个展区,展示达·芬奇在自然科学和艺术方面的天赋和成就。

  本展览是由意大利达·芬奇博物馆组织研究团队历时十年策展制作。它曾在世界多个国家巡回展出,现在来到广州,下一站将是新加坡。本次到广东科学中心展出,属在中国境内的首次,也是国际巡展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广东科学中心相关负责人吴晶平介绍称,达·芬奇留下来的不是展品,而是设计图。意大利达·芬奇博物馆在复原这些物品的时候,尽量尝试用达·芬奇所在的年代能够找到的材料以及能够运用的工艺来制作。“例如在制作潜水器的时候,会考虑到达·芬奇所在的年代并没有橡胶,管子会是用动物的肠子来制作。”

  研究人员在揣摩达·芬奇手稿里面的创意时,其实自己也在进行二次的创作。达·芬奇在一篇手稿里面只画满了一堆零件,研究人员觉得很困惑,不知道达·芬奇想要制作什么。当他们按照手稿的指引把所有零部件制作出来以后,经过装嵌发现竟然是一个会打鼓的机器人。吴晶平表示,“这就是达·芬奇的神奇之处,也是复原达·芬奇手稿的价值所在。”

  现场

  达芬奇的翱翔之梦

  在莱特兄弟1903年完成人类首次飞行前400多年,达·芬奇已经对飞行器做过大量研究。在他的笔记中,曾记载他从孩提时期就梦想着能如同鸟儿一般在天空飞翔。达·芬奇留下许多飞行器的设计图,早期他模拟鸟类的翅膀来设计机械装置让人飞起来。他可能发现这种方法并不可行,于是在后期改用风力的设计。

  目前不清楚达·芬奇是否已成功打造出飞行器,但飞行的梦想一直在达·芬奇那颗充满想象的脑袋里,这些人类飞行创想,在“达·芬奇的科学密码”展览中被一一还原。

  创想1通过拍打翅膀飞行

  达·芬奇并不满足于将羽毛插在臂上使人飞行,他决心创造出一种令人类飞上天空的机器。在《拍动式机翼》和《机械式机翼》等绘图中,他详细展示了首个全机械化飞行原型的细节。他模仿鸟类的翅膀和肌腱,用杠杆、滑轮和绳索制作机翼,这些研究促使他进一步发明现代滑翔器。在完成鸟类的解剖研究后,他便决定将相同的定律应用于飞行器。《单翼的研究》这幅手稿显示出达·芬奇利用木材及藤条拉动整块帆布,模拟蝙蝠的翼,展开深入的研究。他从观测鸟类得来的数据,在《拍翼飞行实验》推算出翼展的正确尺寸为长、宽12米。

  《飞行器》是达·芬奇最著名的绘图之一,绘图非常精确,并且附有实用批注。一个人在平台伸开身体,并把脚放在镫索里,这样就可以一只脚抬升机翼,一只脚降低机翼。

  《垂直起降机》中,达·芬奇设计人坐在大型座舱内,机器的大小是“机舱12米,登机梯从地面算起为12米,机翼展幅为24米,并作上下4 .8米的挥动”。达·芬奇认为需要飞行器两对机翼才能起飞,像是马奔跑时四蹄的运动方式。    创想2垂直飞行离开地面

  《空气螺旋桨》是达·芬奇最著名的设计之一,被认为是早期直升机的雏形。这件作品以芦苇、亚麻、铁丝制作而成,由四人操作,通过旋动旋转轴离地升空。不过很明晰,这件机械装置纯属假想,绝不可能起飞。但如果有适当的马达提供充足的动力,或许就能使螺旋桨离开地面飞到空中。

  创想3抛弃人力,以空气为动力

  达·芬奇的构思在研究“滑翔翼”时更显巧妙。研究可以分为两个不同阶段:1、以人力带动机器飞翔为主;2、以风力为动力。“滑翔翼”属于后者,这个机器也有方向舵,可供飞行员调节航向。

  在另一篇名为《滑翔器》手稿中,达·芬奇通过观察鸟类的飞行,从而得出了内部支撑外部的见解。滑翔器的飞行员选择一个可以保持平衡的位置,通过手柄控制绳缆,从而控制那类似鸟翼且固定在机身中的机翼,便可以在空中翱翔。

  还有一件发明显示了达·芬奇思想的巧妙,那就是降落伞。降落伞由亚麻布碎拼接而成,削尖成金字塔的形状,各边尺寸均为7米。达·芬奇曾写道:“利用此装置,任何人都可从任何高度无惊无险地到达地面。”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陆晓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