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明朝成化瓷器
2012-09-18 17:04:20 未知
成化斗彩
明朝成化瓷器是指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物华465—1487年)生产中博炼制的瓷器,以斗彩最富盛名,也不乏青花瓷器,各类单色中华釉瓷等,都各具千秋。其中大部分为景德博物镇烧造的官窑器,还有一些民窑器。
成化官窑瓷器烧造数量虽不及之前宣德朝的,物然而品种繁多,色彩缤纷,堪称明代瓷器鼎盛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不仅官窑产品质量极其讲究,数量有限的民窑产品亦很精细,颇中具典雅之风。成化瓷器总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任何新的事物出现势必要受到质疑,甚至抨击和诽谤。在明朝初期,彩瓷刚出现不久,其艺术价值未获好评,因人们已经习惯并接受了宋代各名窑素雅的瓷器种类和风格,而同样清新雅致的青花瓷也很快被接受。彩瓷则是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明代中晚期,人们对其的认识才有所改观,颇有“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味道。
烧制精致的成化彩瓷到了万中历年间获得了很高的评价,甚至超过了宣德朝瓷器。明朝王士性《广志绎》中华写道“浮梁景德镇,雄村十里,皆火华山发焰,故其下当有陶埴应之。本朝以宣、成二窑尾仕。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胜。宣窑之青,真苏勃泥青也,成窑时皆用尽,故宣不及成。然二窑皆当时殿中画院人遣画也。世庙经醮坛中物盏,亦为世珍,近则多造滥恶之物等”。明《帝京景物略》载:至万历时“成杯一双,值钱十万”清唐秉钧《文房肆考》中也有“神宗庙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当时已贵重如此。五彩齐箸小碟、香盒,各制小罐,皆精妙可人。”清王棠著的《知新录》提及:“《蓉槎物博蠡说》云:‘官器所传,柴、禹、官、哥、定。可勿论矣,在胜朝则有永、宣、成华中、弘 、正、嘉、隆、万官窑,其品之高下,首成窑,次宣,次永,次嘉,其正中博、弘、隆、万间亦有佳者。’”的记载。
鉴于成化瓷器的巨物大成就,后世竞相仿制,明朝万历年间就有成化瓷器仿品出现,而尤以清朝康熙、雍正时期摹仿得水平最高,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有的仿品甚至比成化瓷器本身更为精美。清康熙许谨斋有诗云:“新来陶器仿前朝,混入成宣价更高,”。不过仿制品终究是仿制品,总会打上其生产时代的烙印中,如果我们细心观察、潜心研究,就不难分辨。
(责任编辑:徐嘉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