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西关铜器亦新潮

2012-11-05 09:10:18 苏文翰

  苏英敏,以传统纯手工打制铜器皿和铜制品闻名的天程铜艺掌柜。2007年开始从父亲手中接管天程铜艺,除了接下了父亲对铜器的坚持、还原西关铜器本来的面目,也一直尝试突破传统铜艺框架的产品。

  1.铸一副铜器麻将

  苏英敏接手天程铜艺的时候生意并不十分理想,经常十几天“零”出售。他心里有两个想法,一是守住传统铜器皿,即西关的铜器厨具,二是自己要用新思想对铜器款式进行创新改变。

  恩宁路人流量少,在这个只有四平方米的店里做生意,苏英敏发现来看的街坊大都是40岁以上且消费力不高的人,因此他开始考虑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留意传统铜器工艺?

  打开销售渠道、吸引眼球是当务之急。苏英敏希望做一些在铜器范畴里没出现过的东西,他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各种铜器琳琅满目,独没有麻将,于是苏英敏决定做一副特色的铜器麻将。

  这副麻将用了四个月时间做了出来,在老师傅的用心打造下显得精巧别致。它为天程铜艺带来的是十天之内六家媒体的竞相报道,门口站满街坊,还有远道而来的摄影爱好者。

  “我和我爸都是很倔的人,当时他对我的决定几乎以‘不切实际’来否定。我借钱做这副麻将,因为当时预计要7万元,正常营业的收入可能几年都回不了本,结果完全超乎大家想象。”

  2.亦传统,亦新潮

  有了这一次的尝试,接下来的几年,苏英敏一有新想法便会将其实践。大至招牌制品如雀笼、家私、象棋,小至各种挂件饰物。

  苏英敏又尝试将很多广府文化元素融入铜器中,首先是芭蕉,然后是荔枝和云朵。他计划做一个巡回展,让更多人了解传统铜器常备在身既有保健作用,亦能玩得新潮。

  这些年让苏英敏满意的作品不少,但他表示事实上是“越满意的东西就越不赚钱”。现在天程铜艺门口的芭蕉椅造价近5万元,苏英敏很爱这件作品,他说这作品的师傅肯定是懂艺术不懂赚钱的“傻佬”。

  芭蕉椅这块铜板,厚4毫米,这样精美的流线需要登峰造极的锻打技术,放在门口任人摸任人坐,就是一种姿态,铜器可以做家具,更多融入生活。2米多高的铜质鸟笼,能吸引眼球却卖不了几个钱,但苏英敏同样会做。

  尽管自己不出手打铜,但所有流程苏英敏都了然于胸。他“收藏”了16位打铜师傅,苏英敏把他们视为财富。他知道每位师傅最擅长什么,知道做一件东西用哪一位师傅更合适。天程铜艺最新的茶壶挂件,制作前苏英敏找其中一位师傅咨询最小的茶壶可以做到多小,师傅说大概一个手指头大小,苏英敏告诉师傅他要做小拇指的指头大小的茶壶。

  就这样不断突破、不断挑战创新,苏英敏参与制作、运营和搭建自己的团队。他知道只有设计出更有创意、更时尚的铜器产品,才能打开市场,很多师傅才会复出,传统才不会被埋没。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潘慧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