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展”之前
2012-11-15 22:08:54 未知
对于中国的艺术爱好者而言,坐落于法国巴黎塞纳河左岸的奥赛博物馆无疑是一座世界级的艺术圣殿。这不仅因为它拥有数量丰富而流派系统的西方(特别是法国本土)近代艺术大师作品,更因它与中国,特别是上海这座“东方巴黎之都”有着奇妙的缘份。
早在1978年的春天,以奥赛博物馆为首的48家法国博物馆联袂,为严冬后的中国奉献了“法国十九世纪农村风景画展”。白驹过隙,即使时隔34年,这个展览当年展出的盛况以及大师们的杰作,至今仍清晰地留存在一代中国观众的心中。法国,以其特有的浪漫情怀,用艺术精心浇灌并培植出了绿色的榄枝,敲开了两国友好往来的沟通之门。中国观众不仅看到了高超的油画技艺,还从异国文化中看到了同样的自然、纯朴、现实和本真。2004年,在中法文化年的契机下,奥赛博物馆珍藏的51件“印象派”杰作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展出,观者如潮。印象派笔下微妙颤动的光与影深深触动了中国观众的心弦,再一次引发了观展热潮。
时至今日,中华艺术宫和奥赛博物馆联袂精心策划了“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展。我们将回溯过去,重新认识这座传奇的博物馆和它的珍藏。柯罗、米勒、库尔贝、博纳尔、勒帕热、雷诺阿……这些19世纪绘画艺术大师的杰作将再次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展览将多角度反映“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等在当时特殊历史情境下的形成、发展与衍化,进而探讨艺术与自然人文、社会更迭、时代变革之间的微妙交融。
21世纪的今天,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多的国人已经可以步出国门,直接去国外的博物馆参观曾经只是出现在画报和杂志上的原作;更多类型和面貌的文化,也成为自由可选的精神食粮。今天这个“自然主义”展所承载的初衷,不仅要为中国观众展现如同身临世界一流博物馆的观展体验,更希冀传达文化共通的理念──同样曾为农业国家的中法两国,在经历工业化、后工业化时代的同时,如何冷静审视人类与土地、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法国自然主义艺术有着田园牧歌式的开始,却终以现实主义脱胎,成为促进艺术衍化的助力,甚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利器。透过展览,我们将看到其中连接起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纽带,不仅仅是一件件精妙绝伦的大师杰作,还有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深思、追问和不懈探求。
预祝展览圆满成功!
中华艺术宫
2012年9月
奥赛博物馆重返上海!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法国馆展出了奥赛博物馆的7幅完美杰作,获得了中国观众的如潮好评。两年之后,恰逢中华艺术宫开幕,奥赛博物馆再次携珍藏作品来沪,叙旧贺新,共襄盛事。中华艺术宫脱胎换骨于由何静堂先生设计的“东方之冠”——举世瞩目的中国馆,它坐落于上海文化、遗产的地标区域,犹如一座火红鲜亮的灯塔。作为连接中国古老传统和炫目的现代特色的纽带,该馆卓越出色的环境足以令全世界的博物馆称羡,相信必能成功举办此次奥赛博物馆87幅珍藏作品展,展现19世纪的法国在技术、知识和艺术领域遭遇的深刻变革。
奥赛博物馆藏有创作于1848-1914年间的法国国家收藏品,这半个多世纪虽然弹指须臾,却更迭频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和审美变革。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工业革命,让人们意识到历史在加速前进,这一发现既振奋人心,又令人不安。卫生保健学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步,大大改善了大众健康状况,技术的进步虽然让人们有闲暇享受人生,也提高了生活水平,却也使人类和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带来反常的压力。人们一方面将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归功于机器的巨大威力,另一方面却哀叹农民、工人的工作条件艰苦卓绝,痛惜工业化令我们不得不牺牲一些风景。社会骚动时有耳闻,反过来会推动政治进步,这一现象在第二帝国时期(1852-1870)规模尚小,至第三共和国(1870年起)时产生的影响更加意味深长,但也加深了人们对社会动荡的恐惧。为回应两极分化的倾向,艺术家们探索不同的途径,积极创新,迎接摄影等新技术进步对绘画发起的挑战。他们不像先辈或大部分同代人那样专注于古代题材,反而汲取新文明为己用,因为这新文明也是属于他们的。
所以,“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法国奥赛博物馆珍藏”展览的作品希望展现一首“渴望真实”的史诗,但这真实中仍会保留日常生活的些许诗意。自然主义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一起构成理解该时期法国绘画的重要关键,它在我看来无比珍贵,因为当时摄影技术刚刚兴起,电影尚在襁褓中——1895年面世的第一部电影对一系列使图像连续运动的手段大加褒奖,自然主义让我们清楚看到,绘画在审视与图像的新关系后发生的变革。然而,我们为展览定下这一主题更多的是为了符合中国参观者的口味——我们感到庆幸,这一群体正在日益壮大——画作中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恰恰呼应了中国21世纪发生的变化和中国当代艺术中一些丰富多产的发展方向。所以,奥赛博物馆非常自豪,能带领中国参观者领略19世纪下半叶法国艺术家的才智和精神。从卡米耶·柯罗到欧仁·布兰,还有朱尔·巴斯蒂安·勒帕热,后者创造了一个画派,其教诲影响至今——本次展览汇集了所有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使者、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艺术家的作品,让中国观众有机会一睹其详。我衷心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到让·弗朗索瓦·米勒《拾穗者》中动人心弦的谦卑,康斯坦·特鲁瓦永《清晨去劳作的牛》中无与伦比的现场感,罗萨·博纳尔《尼维尔内的犁耕》中辛勤耕牛的力量之美,还有朱尔·布勒东《拾穗的女人》中坚强厚实的身影。除了田园风光之外,本次展览还将向参观者展示自然主义绘画并不局限于乡野,它逐渐将画笔伸向了都市和工业社会,无论是亨利·马塞尔·马涅的《建筑师》和阿尔贝·埃德费尔特的《路易·巴斯德》,还是拉法埃利的《养病的老人》和斯坦伦的《捡煤女工》,无一不是鲜活的证明。大家将会了解到19世纪法国的辉煌荣耀和贫困苦难。
希望此次展览能够巩固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上海美术馆和奥赛博物馆都拥有丰富的资源,相信此次展览能够促进两馆之间的交流合作。我衷心祝贺中华艺术宫揭幕,并期待这一首次交流能惠及四方,吸引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我也非常感谢上海美术馆团队全心全力努力完成了这个伟大的项目。
(责任编辑:谢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