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追问中前行 对2007年度教育新闻的另类盘点
2007-12-18 16:12:38 丁肇文
年终岁尾,当我们习惯性地回望和总结时,总有一些人和事让我们至今感动不已,也总有一些话让我们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名教授辞职、博导跳楼、人事争斗……点击这些动态的词汇,让我们扼腕的是,在世风日下的今天,名校的浮华和沉沦;课堂辱师、消毒灯照孩子、小升初乱象……透过这些消逝的场景,令我们激愤的是,在传播爱与智慧的教育领域,道德的沦陷和公平的缺失。
追问,对于我们人人寄予厚望的教育。今天,我们用这样一种方式迎接又一个新年的到来;在追问中守望,在追问中前行。
名教授辞职归隐
卷入学校:清华大学
关键引语:“当我对体制背后的国情渐有更深的认知,最妥善的办法,乃以主动退出为宜。”“五年期间,我的教学处处被动而勉强,而光阴无情,业务荒废,我亟盼回到画架前独自工作,继续做个体艺术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丹青在给校方的辞职报告中写到
事件回放:曾经因为尖锐批评现行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名画家陈丹青,今年1月在送走自己最后一批研究生后,终于毅然决然的脱下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帽”,并宣布停掉自己在新浪网备受追捧的博客,回到画案前埋头安心作画。
周刊观点:陈丹青或许只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个案;一个陈丹青走了,更多的人却只能在体制内挣扎。
小升初“违规”通报
卷入学校:北京月坛中学
关键引语:“我今年初三,小升初离我已经有三年了,但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准确地说是阴影……我想请有权改变教育状况的人们明白:在一切皆以分数为准的现在,素质和分数是不可能兼得的……更请你们注意的是,你们的每一个改革都不仅仅是一些数字,它所控制的是我们这些学生的生活,影响的是我们的一生!”
——在本刊短信平台上,一个孩子发出这样的呐喊
事件回放:4月下旬,正当众多小升初的学生和家长终于盼来了自己心仪学校的开放日之际,教委的一纸禁令让他们陷入了束手无策的境地。市教委一反常态高调在全市通报对月坛中学小升初“违规操作”做法的批评。据悉,月坛中学之前进行招生宣传时声称,初一年级今年提前招生,面向全市进行综合素质测试并择优录取;市教委则认为,这种做法违反义务教育法有关精神以及市教委今年小升初政策关于招生工作时间的规定。本市小升初招生工作也罕见的因此遭遇为期15天的“紧急刹车”。
周刊观点:在“电脑派位”制度被异化的今天,家长们的小升初征程遥遥无期,孩子们的快乐童年何日得见?
艺校生课堂辱师
卷入学校:北京海淀区艺术职业学校
关键引语:“侮辱孙老师真的不是我们的初衷,当初我们只为好玩,才做出那样夸张的表现……”
——事件过后当事学生在道歉书中写到
事件回放:5月22日,北京海淀区艺术职业学校某年级影视专业班课堂上,一名男生冲上讲台,拽下年迈老师的帽子,当众辱骂老师;与此同时,起哄声频频响起,一些学生甚至向老师扔饮料瓶,课堂一片混乱……5月25日下午,这个视频短片现身互联网,随即成为国内各大论坛的置顶头条,20多名网友还自发组织到该校去,要求辱师学生向老师道歉。自5月27日起,事发学校的主页被黑客频繁光顾,学校网站陷于瘫痪。
周刊观点:与其追究这些年幼孩子的道德底线,不如追问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
高校陷入“人事门”
卷入学校:北京大学
关键引语:“光华在过去这么多年,好多方面是开创了中国教育先河的,我们非常地艰难,所以希望得到媒体一些同情,包括我本人都希望得到一些同情。”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表示
事件回放:今年6月中旬,世界银行研究部研究员、北大经济学一级教授邹恒甫在网络上给教育部长周济写公开信,称因为他在张维迎当院长一事上“站错了队”,导致两人反目成仇,结果被解除了他在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职务;仅仅过了5个月,一封署名何志毅的网络版公开信,再次直指张维迎,宣称张免除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案例中心主任职务,是处心积虑抹杀他十年贡献的行为,从程序上说是“不顾事实、不负责任的”,是“霸道的”。
周刊观点:在世风日下的今天,希望我们的高校能够“免俗”,真正成为学术的阵地,而非权术的“战场”。
幼儿园消毒灯照孩子
卷入学校:中国农业大学幼儿园
关键引语:“因为我们不听话,老师才用灯照我们,我们就钻到桌子下面躲起来。”
——农大幼儿园的一个孩子
事件回放:11月中旬,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幼儿园的20名家长联名投诉该校老师用紫外线消毒灯惩罚不听话的孩子。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引起轩然大波,然而当事老师和幼儿园方面却极力否认;农大校长陈章良则对媒体表示,将责令彻查此事,给家长和媒体一个公示。
周刊观点:体罚学生的新闻并不少见,但用这种隐蔽恶毒的手段对付不谙世事的幼儿,还是让人心惊。
博导“习惯性”跳楼
卷入学校:中国人民大学
关键引语:“像一个人样地活着太不容易了,我们每个人只要还有一点人气都会有一些难以跨过的人生关口和度日如年的时刻,也总会有一些轻生放弃的念头,正因为如此,才有人说自杀不易,活着更难,当然不是苟且偷生的那种活。”
——人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余虹在生前最后一篇博客《一个人的百年》中写到
事件回放:12月5日,人大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余虹在家中坠楼身亡。警方经现场勘察,排除他杀的可能,属于高空坠亡。按照死者遗嘱,其个人藏书将全部捐赠给人大文学院。而一年多以前,北师大管理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文力也曾因工作压力大从该校主楼上跳楼身亡。
周刊观点:自杀不易,活着更难;但是当博导们习惯性地一跃而下时,他们有没有想过,作为老师,他们给身后的学子们做出了怎样的榜样?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