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音古曲说名琴——谈古琴的收藏与市场
2008-01-14 11:27:24 张天羽 朱浒
在古老的东方,可以帷幄音律且蕴涵风雅者唯华夏民族的独特乐器—古琴莫属。天音古曲,向来都是文人墨客的标榜之一,所谓“琴棋书画”,当演奏从技能变成一种文化蕴含的标志的时候,古琴的角色也从演奏乐器发展成一种标志着儒雅风范的文化收藏,一种文人墨客闲情雅致的精神象征了,“陈琴而乐”是历来文人雅士对古琴所蕴含的风雅追求的真实写照。 古琴最初为五弦,周代时已有七弦。嵇康有“手挥五弦,目送归鸿”的名句。南北朝之后,古琴的形制定为七弦、十三徽,一直流传沿续到现在。 到了隋唐时期,音乐发展到了高峰。诗仙李白本身就是位琴痴藏家,“横琴倚高松,把酒问远山”。白居易更是与琴 “穷通行止常相伴”,传统文化的代言者们,已经将风雅风范注入到明琴典藏之中。 宋朝的古琴具有怀旧复古主义倾向,明、清时期琴谱大量刊刻流传,古曲名琴不再是文人墨客精神依托的载体,它本身俨然就是文化的象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清末与民国年间由于战乱和社会变迁,特别是古琴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古琴音乐濒于绝灭。当时全国各地出现了一些琴会组织,北京的“云琴集”、济南的“德音琴社”、上海的“今虞琴社”等,他们对古琴艺术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琴的声音独有的古朴苍茫的音韵和神奇魅力,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淡雅与平和的一面,暗合“中庸”之法,因此古琴是我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如果说琵琶擅长表现力度和速度,那么古琴则长于表现空灵与抒情。聆听着微颤而心醉的琴声,品味着芳香沁腑的清茗,把玩着文房四宝,倾心于诗书画印,这才是典型中国文人的写照。古琴被历代文人士大夫所钟爱和推崇,列“琴棋书画”之首,代表了文人精神和情怀。而“高山流水” “凤求凰” “胡笳十八拍” “广陵散”等典故的千载流传,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塑造了友谊、爱情、国格和人格的不朽传奇。可以说,古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琴的意义与价值早已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乐器。 名琴珍品 典藏成金 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说。分别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公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琴”。当然,传说中千古名琴虽然已经无从寻觅,但是历经千年而依然保存完好的唐琴就成了琴中圭臬,成为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乐器。唐朝是琴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之一,现存的唐朝古琴无论从音质、形制还是历史价值,皆是历代琴器中不可多得的顶级至宝。所以,传世唐琴,实是历代琴人梦寐以求的神品。现存的传世唐琴并不多,主要包括:诗梦斋旧藏的“九霄环佩”(现藏北京博物院),汪孟舒旧藏的“春雷” “枯木龙吟”,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圣遗音”,上海吴金祥旧藏的“九霄环佩”,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春雷”“松风清节”等。 古琴之所以能够成为顶级至宝,是因为其蕴藏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极为深厚。以“春雷”为例: “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传世古琴,以唐琴为最珍贵之神器。唐琴之中,以雷公琴为最。蜀中九雷中,以雷威成就最大。而雷威一生所斫之琴中,又以“春雷”为最。所以,在古琴神品中,“春雷”实是最最珍贵的无价之宝。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在其宣和内设“万琴堂”,广罗天下古琴神品于其中。雷威的“春雷”琴,是其中的第一品。金灭北宋后,金人将夺自宋宫的珍宝,装了两千多车,运往北方。“春雷”琴也随之来到了北京,成为了金帝宫中的第一琴,被收藏于承华殿中。金章宗死后,以此琴陪葬。在地下埋了18年后,“春雷”又复出于世,成为了元宫中的珍宝。后来,“春雷”琴被赏赐给了元朝丞相大琴家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又将其赠予老师万松老人。以后,“春雷”琴又复归耶律楚材之子耶律铸。以后其琴又归赵德润所有。明朝时,“春雷”传入明宫之中。到了清朝,“春雷”琴流传到裕亲王府中。以后,该琴又流出府外,为清末名琴家佛诗梦所得。后来,佛诗梦又将“春雷”琴传予其入室弟子北京大琴家汪孟舒。现“春雷”琴仍为汪氏家传珍宝。无价之宝“春雷”,得以传承至今,实在是一大幸事。 传世名琴中,仅次于唐琴的,当数宋琴。宋朝也是琴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时代之一,其时政府对斫琴十分重视,设有“官局”,同时野斫也十分风行。所以,宋朝的传世珍品也很多。现存的两宋古琴佳器较多,不多赘述。传世元琴与明琴,虽不如唐、宋琴那样珍贵,也同样是古琴珍品。 古传名琴,必刻琴铭。自古以来,凡传世名琴无一无琴铭也。古人为琴赋予了众多美丽动听的名字,如“大圣遗音” “九霄环佩” “枯木龙吟”等,举不胜举。另外,古琴形制、材料、附件都十分考究。在鉴藏传世名琴时尤其应该注意。一张较好的古琴,应具备以下一些优点:一、高音区要清脆有金石声,中低音要浑厚丰满。二、发音要松透、明亮、圆润、有韵味。三、琴弦离琴面不可过高,琴面要平匀,不可有噪音。四、徽位排列要正,否则会影响按音的准确和泛音的发音。五、年代久远有历史价值的古琴,琴身上往往有“断纹”,这种琴常常发音松透、圆润,优美动听。 琴市云涌 藏家追宠 由于宋元之前的古琴的数量极为有限,而其艺术与历史价值极高,所以一旦其在拍卖场中出现,就会引发新一轮的“古琴热”。我们还记得,4年前的嘉德春拍中,一件伏羲式唐代古琴“九霄环佩”亮相拍卖市场,底价为150万元人民币。众多买家竞相举牌,经过数轮激烈争夺,最终以346.5万元人民币成交。这一价格在当时创造了中国古琴拍卖的全球最高价。 而仅仅4个月后,在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张名为 “大圣遗音”的唐琴,以250万元底价起拍,一位买家随即叫价600万元,根本没有按竞价格阶梯递进。经过15个回合激烈的争夺,30号买家以891万元购得,正是稀世唐琴创天价。这张伏羲式唐琴与故宫博物院所藏 “大圣遗音”神农式唐琴的草书琴铭、漆色、断纹、年款相同。故宫博物院古琴鉴定专家郑珉中先生认为此琴历千年沧桑未剖腹大修实在难得,且音质极佳。1948年,王世襄、袁荃猷(师从管平湖先生习琴)两先生,经著名琴家汪孟舒先生介绍,自北京著名琴家锡宝臣先生之孙章泽串先生手中求得此宝。这次拍卖总共成交6张古琴,成交总额达到1573万元,成为当年的一个亮点。又在半年之后,带有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款识的仲尼式古琴“龙吟虎啸”惊现荣宝拍卖公司春拍中,最后以385万元成交。 古琴的收藏堪称古代乐器收藏的翘楚。“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古琴更弄看”,古琴与琴曲相得益彰,是我国音乐史上的拱璧。对古琴的品味离不开收藏者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和人文精神的积淀。历代名琴也都是与历代文学艺术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圣遗音”琴曾被元代大书法家、诗人鲜于枢收藏,而“九霄环佩”琴上钤有“东坡苏轼珍赏”小印,“龙吟虎啸”更是在琴腹中左刻一行“松雪道人识”,即赵孟的款识,流传有序,弥足珍贵。 虽然近年精品古琴在艺术市场中出现频率较少,但是这更说明了古琴的存世量是极其有限的。我们有理由相信,由于古琴蕴藏了深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一旦在拍卖会中出现,必将以其存世稀少、流传有序再次成为今后艺术市场的一个热点。
(责任编辑:王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