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春拍】甘学军:收藏和市场都需要学术做支撑
2013-05-06 20:11:05 郑晓芬
编者语: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经历了两年的调整之后,从业者和收藏者在心态上都更加平稳,甚至更加喜欢现在的交易环境,认为艺术品市场回归到了常态,没有了亿元拍品的市场,文化氛围和学术氛围更加浓烈。对于一直注重挖掘拍品文化内涵的华辰,2013年春拍又如何在文化上下功夫,本期对话春拍,特邀华辰拍卖董事长甘学军解读华辰的“引进”之路。
收藏市场的核心需求是文化内涵
雅昌艺术网:华辰一直注重文化内涵方面的挖掘,您能具体谈谈这次春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甘学军:华辰一直根据自身的理念做拍卖,收藏市场最核心的需求是人们对于历史的文化内涵的探索,所以作为艺术品拍卖公司,核心工作也应该如此,要不断地发掘拍品的历史文化、艺术与内涵,只有这么做,作为拍卖机构才有生存的本领,才能真正为客户提供本质而优良的服务,我们一直说的“以不变应万变”就是这么一个道理。这次春拍我们也是秉承一贯的做法,在特有的项目上做得更细。如影像,我们越来越细化,包括影像资料,旧的出版物、老照片、纪实摄影、当代影像部分,纪实的部分还会做专题,今年我们根据****诞辰120周年特别准备了红色经典的专题,集中展现****那个时代的作品;油画部分,我们做年轻艺术家作品的板块,老油画以及学院派,试图从市场运作者的角度来看中国艺术史,观察当代的艺术创作,进行条理上的分析,这样既表现了我们的一种意愿,也表现我们对学术上认识的本领,希望能够给市场,给收藏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引,这也是我们工作的本质要求。在书画部分也是这样,这次开设“北启南沙”的专题,启功和沙孟海都是中国书法界的泰斗,他们的背景有很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以学者、学问家的身份从事书法艺术的创作,都有各自的著述和研究,他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也是教书育人,也在做社会化的工作,而且刚好他们的艺术风格又有很大的反差,沙孟海在南方,他的书法具有北派的特点,有碑的根源,启功在北方生活,他的书法又带有南方人的秀雅,这两个人的地域、性格方面的一些反差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上的表现就很有意思,这既是一个很现实的观察,同时又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现象,我们进行专题的梳理,希望给爱好者、市场、收藏家提供一些这方面的启发,在学术上,对于启功、沙孟海乃至二十世纪书法艺术面貌的认识方法有所指引,这样的工作做起来就有点儿意思了,这样的拍卖场就有点儿味道了,这样的收藏就有点儿韵味了,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想做这些事情的初衷。
雅昌艺术网:收藏本身就是收藏艺术品背后的文化。
甘学军:对,收藏本身不是收藏一件东西,而是附着在这件东西上的各种社会、文化、历史的信息。
雅昌艺术网:提到书法,我知道华辰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启功的专题。近几年书法的艺术市场有所上升?
甘学军:对市场而言,这是很大的进步,市场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会反观学术,反观历史,市场本身会自省,所以书法艺术这几年在市场上的表现真的很令人欣慰。2009年,华辰拍卖王伯祥先生收藏的近代名士手迹,当时,我就感觉到书法市场是既传统又新兴的板块,所以我们着力做一些事情,从那以后,我们试图把书法单列出来作为一个专场,或者作为一个学术上的划分,策划“心画”专场,因为中国传统对于书法的认识是书画合一,大家把书也认为是人心理上的一个画卷,所以叫“心画”,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借助启功先生一百周年的纪念活动率先启动对启功艺术的梳理和总结,连续做了几场启功书法拍卖,在市场上对于启功书法艺术的正本清源,对他市场的一种指引,应该说都起到了很好的、很现实的一些作用,这是我们感到很高兴的事情,因为这些年来对于启功书法的认识,是从一个名人书法到书法艺术内在的价值的认识,这应该是市场很大的共性,相反的是启功书法艺术上的认知,在艺术本质上认识启功的书法是市场的功能,相反而不是学术上的功能,我们过去在学术上的探讨很少,通过市场的分类,专题、推进,刚好使大家认识到为什么启功的书法有这样的价值,他的价值是核心价值,大家知道核心价值不在于启功是一个名人,而在于启功是一个什么样的名人,他是一个文化人,书法价值在哪里?体现他内在的书写技巧里边的文化历史的价值在哪里,我们对市场乃至对学术的贡献,所以这些东西都是对我们很好的一个鼓舞,我们觉得坚持总是不会错的。
明清官窑是瓷器收藏的硬通货
雅昌艺术网:去年苏富比汝窑的成功拍卖,让大家对高古瓷的讨论不断,尤其是讨论高古瓷市场的上升,而内地虽然高古瓷受到限制不让拍卖,但是每场拍卖中都可见到明清仿制的宋钧瓷和汝瓷,那么高古瓷现在是一个怎样的市场状况?
甘学军:高古瓷应该说是中国瓷器精神的标志,中国瓷器最主要的部分不在于它的色彩,而在于它对于天人合一的文化现象的一种表现,水、土和火的结合,变成一件艺术品,它是一种“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所以说高古瓷是中国瓷器艺术最精神的表现对象。但是现实是高古瓷器在国内市场受到政策的限制,这也是两难的抉择,因为高古瓷很多都埋藏于地下,如果市场放开,势必会导致很多人去挖坟盗墓,这对艺术品的破坏是无可想象的,但是这样的限制对于现存市面上的高古瓷器的流通、研究和保护又确实产生阻滞和禁锢,这是两难的选择,没有办法,因为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开市场的扣子,自从汝窑拍了一个多亿,大家觉得高古瓷市场似乎要起来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愿望,目前高古瓷在中国大陆市场要有一个很快的发展是不大可能的,市场没有流通,没有市场怎么会有价格的走势呢?这是一种臆想,眼前市场还在明清官窑,当然我们希望还可以在当代瓷艺方面多做点儿事情。因为这样的一个市场现实,因为法律、政策上的限制,中国大陆的瓷器市场不管是高古的还是明清的,跟国际同类市场来比较,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目前看不到赶上或者超越他们的希望。
雅昌艺术网:明清官窑一直都是瓷器市场的硬通货,但由于存世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收藏大军势必会转向民窑瓷器,目前民窑瓷器的市场如何?
甘学军:民窑瓷器是市场或者是学术界要做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地方,因为民窑数量很大,在艺术上比较自由,比较奔放,艺术感更强一些,而官窑是规整,是按照规制来制作的,所以官窑的工艺性很强、美感很强,但是官窑的数量有限,物以稀为贵,它的价值还会上升,这是肯定的,因为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收藏的人越来越多,收藏的周期越来越长,东西不可再生,越来越显得稀有,价格一定会越来越高。而民窑是跟着官窑水涨船高,它不可能异军突起,因为收藏与学术是两回事,收藏对艺术品的判断和标准更多的是从审美的角度,好看、有观赏性、完整性等等,但是学术领域注重的是历史信息、艺术信息和文化信息,它对于东西的残缺,对于观赏性是次要的,它最重要的是这个东西有多大的历史价值,历史价值是什么样,历史的信息是什么样,它有不同的地方,所以民窑在艺术史发展上,对艺术史发展脉络的研究上有它很重要的参照作用,但是官窑对于收藏者来讲,比如说它有一定的规制,它有非常严谨的工艺流程,有非常精细的工艺表现,所以民窑要代替或者部分代替官窑不可能,只能水涨船高,事实上现在已经是这样,过去几千块的东西现在可能要几万块,这是水涨船高,而且这是一个趋势。
雅昌艺术网:最近今年,拍卖公司都在发掘现当代瓷器作品,去年华辰也做了一个瓷画专场,您如何看待近现代瓷器的收藏呢?
甘学军:要从两方面讲,一是市场要更自觉地开发这方面的资源,毕竟当代瓷艺创作还是很丰富的,各种流派、各种手法,包括技术上的革新,艺术上的创新都很多,我们作为市场、收藏、学术界要主动去发掘、去推介,另一方面创作者本身也要革新,创作者本身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艺术创新上,而不是在某种价格的构成上面,比如什么东西要卖得贵,不是说注重什么头衔,那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表现原创,我认为现在普遍的瓷艺创作的原创性不够,无论是造型上,还是绘画上,原创的动力不够。相对于韩国、日本,他们无论是在技术上的创新,还是在艺术上的眼光、视野都走在中国的前面。中国还是大量的在仿制,仿古、仿自己,仿师傅,只做传人的概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做创新者、做创造者,而不仅仅做一个传承者,做一个忠实的徒弟,我特别不赞赏要恢复到雍正、乾隆那样的工艺,这是徒劳的,而且是浪费的,应该根据现有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现实的资源状况,创造当代的,在技术、艺术和文化上反映当代风貌的瓷器,才是能站得住,留给后人的,才是值得收藏的。
雅昌艺术网:应该去挖掘一些学院派的艺术家。
甘学军:永远是这样,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艺术品,学术的需求永远是核心的,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收藏家,没有学术上的支撑,创作做不下去,没有学术的支撑,收藏也是做不下去的。
保税拍卖是解决文物回流的新途径
雅昌艺术网:您今年讲的最多的应该是“引进来”和“走出去”这两个词,虽然都是拍卖的新途径和尝试,但是两者还是有一些本质上的区别。
甘学军:对,我认为现在中国的拍卖机构走出去是被逼无奈,因为国内的艺术经营环境不够轻松,所以大家去香港拍卖,有的还到东京去做拍卖,这是走出去;引进来,我们也做了一个尝试,比如说保税拍卖,这只是一个尝试,从第一次尝试讲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了保税拍卖有多么的复杂,各种关于艺术品进出口的制度、条例多么的繁杂和不切实际,所以这些都是我们要在实践当中不断地去摸索、去改进的,有一点是一样的,大家都想寻找新的市场,寻找新的支撑、生存点,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无论你是到香港还是在国内做保税拍卖,都是想解决一个问题,艺术品的发展,所以如果在顶层设计上不解决这个问题,在大的政策法律面上不改变,这两个做法无论出去也好还是进来也好都要走很长的路,都是很难的,我们必须要改变。
雅昌艺术网:通过第一次在厦门的保税拍卖,买家对保税拍卖能够接受吗?
甘学军:对买家最能够接受的就是便利,可以省去很多矛盾,不需要到欧洲,也不需要到台湾、香港,能够在境内看到这些东西,保税拍卖最大的意义在这里,对税并没有什么作用,进关还是要交税的,保税并不是免税,只在交易状态下是保税状态,可是交易完了转运还是要涉及到税的问题,这是要给大家提醒的地方,保税拍卖的核心意义不在于税,而在于它的便捷,因为国际贸易的保税概念的核心就是便利,集中在一个保税区内,然后进行交易,能够省却客户的时间、成本,各种费用等等,所以这样才会成为一个新兴的国际贸易的形式,借用这个形式做艺术品保税拍卖是想做尝试,我们知道这里面关卡重重,知道每一步都需要现行的一些法律条文的改变,但是不做就没有人会想到,只有触动了大家才想办法解决,因为事实上艺术品的进出是挡不住的,是越来越频繁的事情,越来越频繁的事情不可能每天靠走私来完成,不可能每个人靠肩扛手提来完成,不可能的,大宗和大件的艺术品只能走正规的通道,而保税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至于具体的一些流程,一些管理办法,一些条文如何适应现在的趋势应该是上下共同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雅昌艺术网:对于中国大陆的买家来说他们对保税拍卖更多的需求是将流散在海外的中国艺术品拿过来进行拍卖,未来保税拍卖的规划是怎样的?
甘学军:未来两个方面都会有,未来中国市场结构会改变,中国人不只是玩中国艺术品,还要玩西亚、东亚的艺术品,这样便于国内收藏市场结构上的变化,把国外的艺术品能够逐渐的大批量进入到中国境内来,这是一个意义。第二个在海外的一直梦寐以求要大量回流的中国艺术品回流这么一个途径,我想保税能解决中国艺术品的大宗和大件回流的问题,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渠道把大量的、大件的中国艺术品回流到境内,回流到境内至少给大家提供一个境内的机会,到了境内以后再决策,是进关还是如何,至少有这么一个机会,能够把重要的中国艺术品留在境内,这是我们一直在盼望的事情,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把更大量的、更大件的中国艺术品回流,我想这在文化上的意义也是很大的,这应该是一个方向,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雅昌艺术网:未来也会考虑将春秋拍卖放在厦门吗?
甘学军:有这个想法,我们会在厦门注册厦门华辰,在保税拍卖项目中继续做下去,接下来我们还会做进一步的探讨,怎么更好地去做,更简便、简洁、时效地去做。
雅昌艺术网:从今年4月份结束的香港拍卖来看,很多人认为艺术品市场在回暖,您怎么看?
甘学军:还是保持,至于回暖,我觉得这是市场观察者的一个愿望,希望它回暖,但是我觉得保持一种平稳的状态是没有问题的,至少不会再下滑,至于回暖,我觉得也谈不上,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倒是挺喜欢现在的氛围,大家比较理性,比较平稳,不那么急,不那么躁,这才是市场的常态,本身市场不可能像股票市场一样追涨杀跌,前几年的艺术品市场大家也惊呼不正常,现在处于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我觉得挺好。媒介也好、公众也好,包括业者也好,包括管理部门都应该以一种常态调整下心态,用一种常规的心态来观察、管理、从事这个行业,这个市场才会有持久的发展。
雅昌艺术网:谢谢!
(责任编辑:郑晓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