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塞尔香港艺术展系列报道】之佩斯画廊
2013-05-21 09:15:19 陈煜
首届香港巴塞尔及其亚洲区域特点
佩斯北京 毛焰个展现场
导语
首届香港巴塞尔博览会在5月22日盛大启幕。世界艺术博览会的标杆品牌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与近五年急速发展的艺术香港博览会的合一,让亚洲乃至世界各地的画廊、藏家及业界人士对香港巴塞尔都十分期待。首届香港巴塞尔分为画廊荟萃、亚洲视野、艺术探新及艺聚空间四个部分,来自世界各地的245家画廊参加了本次艺博会,共展示全球200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
(雅昌艺术网讯 陈煜)作为美国纽约最具影响力的画廊Pace Wildenstein在亚洲地区的第一个分属机构,在798艺术区的佩斯画廊一直致力于推动亚洲当代艺术,连通中国、亚洲同国际艺术市场的共荣。虽然有着国际画廊的身份,但在北京的佩斯画廊负责人强调,相对于简单的把国际上的优秀艺术家作品介绍到亚洲市场,真正的扎根于亚洲本土文化土壤,融入亚洲的艺术环境去发掘和支持优秀艺术家是画廊的重要使命。根据这种艺术机构的国际化角色身份,佩斯画廊将以其特有的跨文化运营经验,来谈谈这次巴塞尔进军香港对亚洲市场可能带来的影响。
雅昌艺术网:佩斯画廊是一个有国际背景的画廊,并且有着很多参加国际大型艺博会的经验,根据这些谈谈巴塞尔收购香港巴塞尔的原因.
佩斯北京:我的想法可能是因为首先香港是一个自由港,它是一个很大的自由贸易的 集散地,而且香港的金融业也很发达,香港的仓储业也有很好的码头也是非常的发达,这些对艺术的收藏都是挺重要的元素。另外,香港也是一个很有品牌的旅游城市,是能够吸引各方面来宾的一个地方,所以我觉得可能选择香港的话还是有一个优势在里面。对香港的经济的发展可能会有一个好的比较正面的影响,包括当地的旅游业啊,酒店业啊,包括对香港当地的画廊业可能都是一个学习。
雅昌艺术网:既然香港具备这些有利于艺术市场交易的资源,那么作为美国画廊在亚洲的一个分部,为什么没有选择香港?
佩斯北京:对我们而言,其实我们前总裁曾经谈过的,就是亚洲对我们而言一直都是佩斯发展的一个主体中很大的部分,而北京对我们而言就是一个亚洲对国际发生交流的一个窗口,相对而言它的能见度还是很高的,包括它在文化上的认知度,它跟香港是有不同高度的,这边是以艺术家主体为基础的,所以在一开始进入北京的时候,我想我们佩斯希望发展的就是这样的,一开始并不是希望以最大的交易量为成交点的目标。而是希望去找到最好的艺术家,发展最好的艺术层次。对我们而言北京也只是亚洲的一个窗口,就是不仅仅希望有中国,也希望整体亚洲的发展,这都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我们的创办人也提到,他感受到现在的中国就像60年代的纽约,就是这边的发展的气氛是现在在国外所感受不到的,这是这个原因吸引他来到中国。而且我们跟其他所谓的外资画廊比较不同的是,我们是真正深根在这个艺术环境里面,这是我们不同于别人比较大的差异,但是我们也希望这个能够带给艺术家一个信赖感,我们是在认真的做亚洲地区的艺术,而不是只是简单的把国外的搬过来。我们希望能够跟这边有一个共同的发展, 在北京这个城市为轴心对亚洲做整体的发展。
雅昌艺术网:就目前的了解,这次香港巴塞尔会呈现怎样的艺术生态?
佩斯北京:我觉得它既然在香港举办的话,主要针对的还是亚洲的藏家,相对于在瑞士或者迈阿密举办的来说,这边的亚洲藏家肯定还是会多一些, 不光是香港本地的藏家,还有东南亚整个地区附近的藏家都会多一些,当然欧美藏家也会占很大的比例,但是和其它的 展会相比,它还是会有一个地域上的特殊性的,所以我觉得它这个想法肯定是说看中了这一块的市场,来做一个拓展。
因为今年的还没有开始, 但是我觉得去年的感觉上应该是呈现出一半一半的感觉,就是说大的画廊,像White Cube这些没有在亚洲设立分支的画廊也有参加, 然后外国的画廊也很多,然后我觉得他们的感觉还是说会在作品的挑选上顾及到更偏向于亚洲观众的口味,包括参加的日本画廊,他们会带像Yoshimoto Nara的作品 。所以它是照顾到亚洲藏家的这个口味的。至于说国际化呢,也能看到很多,我记得去年有一件Yves Klein的作品,它实际上还是有一个多元的面貌的,就是国际的大师和西方的作品都存在,所以我觉得和其他博览会不同的就是这一点。因为其它的国际博览会,可能像Frieze或者Art Basel,他们可能亚洲的分量不会像艺术香港这么大,就是说它还是有它特殊的一个角度。但也不会过于强调一定要拿出要有亚洲特色风情的东西来。它可能会考虑到一个客户的组成,然后再选择上可能会有一些策略。
雅昌艺术网:与以前的艺术香港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佩斯北京:主要是细节操作上的感觉不同,包括你申请的时候你可能感觉,像原来的申请可能更加简便和灵活,但是现在这样因为考虑到整个巴塞尔的统筹,你可能会觉得申请的时候手续更加的复杂,但是也更加的正规化,比较正式。可能巴塞尔这边信息的汇集也更加的格式化吧,这样比较容易统一的管理分类。目前看到它在馆里和它就是前期申请的各个层面上都能看出来是和以前不太一样了,就是包括它统一的管理,已经是整合在巴塞尔的旗下了,所以基本上也是换了一些班子吧。就是你的接口人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至于说具体的节目会是什么样的节目可能只有等到看的时候再说吧。
还有就是我觉得应该是各种活动变得比以前更加丰富了。像这次有一个Back Room Conversation是艺术香港的一个重要的主题,然后这次除了这个活动之外,还增加了一个新的环节,就是邀请艺术家和画廊主进行座谈。这次我们的艺术家张晓刚先生会和我们的画廊主冷林先生举行一个对话,然后把张晓刚作品的所有的创作的理念和艺术创作的历程和想法与观众进行一下分享。并且这次的主题比较特别——诠释一个艺术家和画廊主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我想这也是许多人想要知道的。就佩斯来说,我们代理艺术是非常长期的,跟国内的有些情况是比较不同的,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很需要强调的主题,就是画廊跟艺术家的长期的合作其实是很有助于双边的发展的。
雅昌艺术网:就佩斯画廊对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了解,谈谈香港巴塞尔可能给亚洲或国内市场带来的影响。
佩斯北京: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还是有一些差距的存在。在国内,因为一开始大多建立市场是比较投机的心理发展,所以普遍油画就比较受欢迎,因为油画的可售性和转售性比较强,但是对于装置、录像和摄影这方面的认识度并没有那么强,但是国际上在这个方面走的已经很前面了。然后我觉得这对我们而言是国内与国际市场的最大的差异性。而且可能国内的藏家跟国外的藏家相比,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和成熟的阶层,就是说还是不那么成熟,刚刚起步。不过我在想,我们自己也有很深刻的感受到,在08年经济危机之后,国内市场这样的投机性普遍被减弱了,然后也回归于一个比较健全的形式。然后我们也希望借助这次的香港巴塞尔可以以这种更国际性的,更健全的市场的状态去做一个引导,带给藏家更多的作品,让藏家能够有一个国际的视角,更多的认识到什么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最新的潮流,然后能够更好的领悟到艺术的精髓。这也是一个能够教育藏家和藏家共同成长的机会。
至于对亚洲市场的影响,我们在想,这个肯定会让市场边的更开放,更加国际化。然后我们更希望,这次香港的art Basel能够带进更多的国际的客人,当然我们佩斯为本身的客户还是以国际客户为主体。我想这样的国际客户的进入,也会有助于整体亚洲市场的健全,因为包括在应对和沟通上面,你也会更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提升国际市场的认知。这些对国内和亚洲画廊还是很需要的一个过程。
角色的转变也是一方面。博览会一开始就起源就只是为了特殊的藏家群体去做服务,但我觉得现在的博览会做到更多组织者的角色,就是对一般观众的传播。包括我们这个讲座,也是免费对大众开放的,所以我觉得现在所有的机构都在逐渐转变自己的身份,同时对大众、对藏家、对画廊,都有不同的角色在发展。
雅昌艺术网:佩斯有在不同文化区域的发展的经历,从这方面看,巴塞尔在亚洲区域有没有可能遭遇“水土“问题?
佩斯北京:我想任何一个国际化的这么一个组织,它选择地点的时候都会受到当地的一些环境等,具体条件上的影响,巴塞尔也是不例外的,但具体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和影响,我们很难揣摩。瑞士和香港也是有比较相似的地方,但有可能说香港是处在一个亚洲的文化圈里面,有可能是这方面有一些差异吧,但是太多的就很难再去替巴塞尔来讲了。
雅昌艺术网:因为佩斯也会参加Art Basel和Art Basel In Miami,对参加同一个品牌的全球三个不同区域的博览会,佩斯会有怎么样的安排?
佩斯北京:在这三个地区我们绝对会有不一样的准备,每个画廊在当地展都会选择适合当地市场的艺术家和适合当地的口味的作品。像香港的,我们目前的侧重比例就是大概会有四成是以亚洲国内的艺术家为主,是有六成是以国外的艺术家为主,我们一直代理的艺术家包括张晓刚,李松松,毛焰老师等,这些都是我们预计会带去香港的艺术家。那亚洲的艺术家,包括韩国的李禹焕,奈良美智,杉本博司,这些都是我们亚洲的比例中占比较高的。在国外的部分,包括Alexander Calder, Maya Lin(她是林徽因小姐的侄女,她一直在美国发展,我们把她算作在国外发展的一个部分), 再加上Tim Eitel,这几个艺术家都是我们觉得相对比例上很重要,也值得带给亚洲来认识的西方艺术家。我觉得在香港部分,我们侧重比例不仅仅是带了中国的或是亚洲的知名大师,我们 也希望介绍更多的西方大师给亚洲市场。
雅昌艺术网:对于这次参加香港巴塞尔,佩斯是倾向于带给亚洲藏家国际作品还是带给国际藏家亚洲作品?有什么准备?
佩斯北京:我觉得应该都很重要,我们从来没有说过注重或忽略任何一方,这两方面对我们来说是等同的。我觉得佩斯北京可能更像是一个中转站,就是你国内的很好的艺术创作的景象和艺术发展的最好的状态,能够呈现给广阔的海外观众。同时,能够把海外最经典的作品,包括最新的作品带到国内观众的眼前,所以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
佩斯这次只是参加了主画廊区的展览,位置会在1-c07, 在一楼一个比较好位置,大概有上百平方和去年差不多, 这次位置会更好一些。目前带去参展的作品我们预定的比较多,但是也还是会考虑现场的状况,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次 Alexander Calder的一件1973年的作品,他现在在艺术史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同时在佩斯伦敦的展览也在进行“大红盘的褶皱”是他比较经典的一个抽象风格的雕塑作品,大概有一米多高,表现了很纯粹的抽象 , 基本上只有线条和形状,挑选的颜色也很简单,然而作品创造了一种非常灵动的境界,因为他第一次打破了雕塑必须得是静态的一个固有的认识,通过细丝的悬挂,让作品能够随着气流的流动产生一些变化和波动,所以非常有灵动的感觉,是创作成熟时期的一个作品。这是我们这次要带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作品。然后同时还有以前我们也能在佩斯展位上看到的杉本博司的作品。
Tara Donovan的作品,直视作品,好像是一个抽象的绘画,实际上不是,其实是用上万个大头针做成的,形成了一个有条纹的,能够随着光线的反射来不停的改变色泽和感觉的表面。这个艺术家是非常善于发掘材质的这种感觉,她能够发掘这种材质随着时间啊,空气啊,湿度啊发生变化。她把 时间的过程引入到了作品中。
佩斯想呈现出一个非常丰富的面貌,可能既有很传统的前卫艺术,也有很新的但是看上去不那么前卫的艺术,想通过这些作品说明本来艺术的发展就是多种多样的,就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存在。这次佩斯带去作品的艺术家年龄的跨度也是比较大的,里面还会包括一些70后和8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但是人数可能不是很多,主要的还是 佩斯自己培养起的,通过70年代成长起来的比较坚实的艺术家,包括Joel Shapiro, Chuck Close, Kiki Smith等。
雅昌艺术网:对这次艺博会的预期目标是什么?
佩斯北京:当然是希望佩斯这个品牌通过巴塞尔这个平台能够让更多的国内外藏家接受、了解、并且信赖。因为我们这次带的作品都是精挑细选的,基本上是能够反映我们艺术家最高的水平,然后外国的部分,除了经典的大师作品外,还有比较年轻的艺术的最新的创作,涵盖面还是很广泛的。我们希望藏家了解佩斯画廊一直致力的方向,除了带给藏家最精选的也是最经典的这些作品之外,还能够让他们注意到艺术世界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
雅昌艺术网:巴塞尔收购艺术香港在国际市场上造成的变动会对佩斯有什么影响?
佩斯北京:艺术香港的角色是亚洲最国际化的博览会,整体上亚洲在变得向国际更加的开放。我们一直都很期待,就是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组织的群体的发展,对我们佩斯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我们也很期待加入这一次的香港巴塞尔。
雅昌艺术网:从长远角度来看,随着亚洲市场的国际化,佩斯作为一家在北京开设分支的国际画廊,可能会遇到的竞争及其影响?
佩斯北京:因为我们是国际画廊,所以竞争是在所难免的,一定都有相对的竞争。但我想每个画廊都有自己的体系、口味、自己培养的艺术家和藏家。这都是每个画廊很大的特色和不同。这些都是值得考验的。这个绝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形成的。而且我觉得,良好的竞争其实在行业内也创造了非常健康的环境和基础。就是会有更多的画廊存在这个区域内,然后大家互相竞争,同时也是一个互相借鉴、成长的过程,因为这毕竟会让整个地区的行业都会呈现出一个新的面貌来,等于说带动这个地区艺术生态的良好发展。越多的竞争者,反而是让这个市场越蓬勃发展的。
另外,国际大画廊的进入,可能带来的是一套比较先进、完善、正规的画廊操作只需和体系,所以我觉得,当这种用良性体系来操作和进行规范的画廊越来越多的话,对整个生态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包括不仅是画廊业,博览会,还有现在的媒体,国际媒体也都不断的在进入中国,我觉得这都是在完善这个市场的整体的需求。
(责任编辑:陈煜)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