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奢华的大唐风韵——镇江丁卯桥出土的唐代银器窖藏(下)

2013-05-31 16:15:11 刘丽文

银鎏金龟跌“论语玉烛”酒令筒银鎏金龟跌“论语玉烛”酒令筒铭文

  唐代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的鼎盛时期,金银器是富丽堂皇的唐代宫廷艺术的标志之一。

  银酒瓮 通高55厘米,口径26厘米,底径29.3厘米。

  覆盆式盖,上置蘑菇状钮,盖边与瓮口有链环相连,锁失;瓮直口,广肩,鼓腹,平底。底中部刻楷书“酒瓮壹口并盖(suǒ,同“锁”)子等共重贰佰陆拾肆两柒钱”。“子”是指衔接盖之链。唐代每两合今37.3克,银酒瓮实重9873.31克。

  此器自名为酒瓮,《安禄山事迹》载唐玄宗赐安禄山物品中也有“八斗金镀银酒瓮”,当为贮酒器。白居易《咏家酿十韵》曰:“瓮揭开时香酷烈,瓶封贮后味甘辛。”

  银鎏金龟趺“论语玉烛”酒令筒、酒令筹、酒旗、酒纛(dào)

  银鎏金龟趺“论语玉烛”酒令筒 高34.2厘米,龟长24.6厘米,筒深22厘米。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底座为鎏金银龟,托负圆形酒令筒,筒盖一圈以鱼子纹衬底,上刻鸿雁两对,间以卷草、流云纹,并有银链与盖相连。筒身以鱼子纹衬底,上刻一对龙凤,间以卷草纹,正面长方形框内双钩“论语玉烛”四字。

  依唐人皇甫松《醉乡日月》之说,通常是把行令用具的筹、旗、纛置于一器,器以银制,名作“笼台”“凡笼台,以白金为之,其中实以二十筹、二十旗、二十纛”。“论语玉烛”当为笼台之属。

  银鎏金酒令筹 50枚,筹长20.4厘米,宽1.4厘米,厚0.05厘米。出土时装置酒令筒内,大小基本相同。酒令筹正面刻有酒令文字,上半段选自《论语》语句,下半段为酒令内容,可归纳为6种饮酒方法:“自饮”“伴饮”“劝饮”“指定人饮”“放”“处”;6种饮酒数量:“五分”(半杯)“七分”“十分”“四十分”(四杯)“随意饮”“放”。

  酒旗 共8支,长28厘米,宽2.3厘米。一支上端矛形,下为圆球,长柄圆杆细长,柄上刻“力士”二字。此外7支制成竹节形,其中一支上端接焊竹叶。

  酒纛 长26.2厘米,顶端呈曲刃矛形,有缨饰,缨下设曲边旗,旗面上刻线环圈,柄为细长圆杆,柄上刻“力士”二字。

  旗、纛为行令的“执法工具”。酒令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此“论语玉烛”酒令筹中写有觥录事、律录事、录事和玉烛录事,这些当为酒宴上的执事人。酒宴席次坐定,众人公推觥录事,由觥录事决定抽筹次序,指定律录事、录事和玉烛录事共同担任酒宴的执事人。觥录事掌管酒令旗和纛,负责决定对违规者的惩戒。

  这组宴集行令专用器具在出土唐代文物中尚属首次发现。唐代酒令制度记载不详,宋人洪迈《容斋随笔》中就有“今人不复晓其法矣”的感慨。

  银高足杯 素面,高14 .8厘米,口径 14.5厘米,圈足8.6厘米。五曲形,深腹,圈足,足内刻有“力士”二字。腹外饰突棱一周。据有关专家考证,此杯是酒器中与酒筹配合使用的“觥盏”,其形制独特,迄今 为止仍属孤例。

鎏金摩羯戏珠纹银盘

  银盆 3件,一件鎏金,高7.3厘米,口 径34.5厘米,底径24厘米。两件素面,其一高7.5厘米,另一件高6.8厘米。鎏金摩羯戏珠纹银盆,腹部五曲。底面为小波纹地,錾刻一对翘尾展翅、睁目张口的 摩羯,嘴前各有一颗火焰宝珠,衬以莲花、 荷叶和游鱼。底腹及腹沿之间,饰破式草 叶纹与卷草纹带,腹内五曲区间内刻珍 禽,衬以涡轮状卷草纹和鱼子纹。外底镌刻有“力士”二字。刻花处皆鎏金。素面银 盆,敞口,平底,口沿内刻“力士”二字,出 土时覆于银酒瓮之上。

  3件银盆当为酒樽,是筵席盛酒之器 的古称。唐代筵席上的盛酒之器多为盆,口径一般在30厘米以上。

  鎏金鹦鹉衔枝纹五曲银碗 碗为海棠形,内底刻一对鹦鹉,间以缠枝莲花和鱼子纹,圈足边缘饰连珠纹一周,圈足内刻“力士”二字,刻花处鎏金。

  此器大于酒碗,当为酒海,白居易有诗句“就花枝,移酒海,今朝不醉明朝悔”。

  银盘 2件。一件鎏金压花双凤菱形盘,高4 .8厘米,长21 厘米,宽15.3厘米。盘底中心线刻火焰宝珠一颗,一对鸾鸟饰于两边。盘沿面压出8只飞 鸟并以缠枝花、鱼子纹衬底。花 鸟纹饰及凸起边缘处皆鎏金;另 一件素面,形制相同,内刻“力士”二字。

  素面银碟  6件。高5厘米,口径15.2厘米,底径8.2厘米。五出莲瓣形,圈足内刻 “力士”二字。

  盘与碟的区别在于,盘大碟小。盘多用于盛放各式果品或面点,陈设于酒宴席上;碟多用于 盛放干果,置放于宾客面前。

鎏金鱼纹银盒

  鎏金蝴蝶纹银盒 高4 .8 厘米,口径5.8~8.9厘米,底径 4.2~5.7厘米。整个银盒 为变形蝴蝶,盖面微隆。子口, 圈足。盒顶锤刻蝴蝶纹样,盖、 底腹部同饰连续纹样。

  鎏金鱼纹银盒 高4厘米, 口径5.2~7厘米,底径4~4.9厘米。呈海棠形,盖面微隆。器直腹,子口,圈足。盒顶部刻出 4条小鱼,制作精美,别出心裁。

  盒子的主要用途是盛放化妆品,大的也可用于盛放茶饼和茶末。

  鎏金人物银瓶 残高7厘 米,口径3.8厘米,腹径6.6厘米。此人物瓶应有三足, 出土时已佚。颈部分别刻有连珠纹、摺带纹及蔓草纹带。腹部以鱼子纹为地,以串枝花为隔,用华丽的卷叶纹构成3个莲瓣形开 光,开光内以针状扇式纹和草叶 纹为点缀,刻划三组人物图:一幅是三童表演胡旋舞,一幅是二童对坐斗草,一幅是三童表演杂剧。底外刻十二重瓣花一朵。

  陕西耀县柳林背阴村出土鎏 金春秋人物三足银罐、陕西何家 村唐代窖藏出土的素面三足银罐与此件相似。在陕西何家村唐代窖藏中出土有银石榴罐, 同出有大量的丹砂,由此推测鎏金人物银瓶可能为盛放丹药之器。

  “安史之乱” 后,南方成为金银器制作中心,器类增多,工艺高超,纹样华美,民族色彩浓厚, 尤以镇江(时称润州)所制金银器最为著名。据考 古发现,全部南方唐代金银器的总数达110 0 余件,而镇江出 土的唐代窖藏银器占其中的九成左右,堪称我国南方之最。润州炉火纯青的金银器制作工艺 使其成为南方中心产地,制品多供奉皇室,并錾刻“力士”名牌 商标。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董倩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3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3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