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华朝锋:艺术家的独立人格与使命宣言

2013-07-31 15:36:28 未知

  虽然之前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我思考,但这种思考多是来自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实践本身所具有的专业范畴内的考读,并不存在过多关于人格方面的考虑。这个问题如果细究起来的话,或许该归咎于自我意识还未见深,社会认知还未见广,思想意识中还缺乏独立的自我思考能力。

  对于最初学习一门艺术的人而言,历史文化中所传承下来的遵循章法和基础的表现形式,相对容易了解。只要从事者具备一定的先天性条件或后天性积极态度的话,一般都能在一定时间内有所掌握。这一点就某些具备优良天赋的人来说,则更容易被快速接纳,从而在最初就能显现出不同人之间的各种差异。

  在绘画艺术中,技术层面的标准考量相对容易建立起一套评判理论。就现阶段来说,现行的标准评判理论多是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并有所创新的。尽管这种评判理论还存在某种程度的片面性不成体系,但在目前的现实阶段中却是具备了一定的参考性和执行性。而涉及人格和独立精神方面的考量,似乎并没有完整体现在这种评判标准的范畴之内,更没有一个完整的评判体系能对其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标准考量。

  当技术(绘画手艺)需要与理论意识、精神思想再度紧密结合时,往往就意味着这门技术已经不再“单纯”。而最初所掌握的单纯技巧则没有能力再去达到或者完成内心与精神、行为与意识的高度统一,涉及到的技外因素会变的愈来愈广。在这种情境下,如果再去试图给艺术(绘画)制定“唯一”评判标准的话,则会变的愈显困难。

  当艺术(绘画)行为和精神思想变的越来越自由、独立时,技术层面的标准衡量似乎就没有了太多执行的价值。在现代(当代)艺术思想的影响下,也就容易产生一种相对独立的自我评判意识,而不再是仅仅依靠于来自自我意识之外的评判“体系”。“艺术现象”的发生在此时就可以脱离原有评判理论的“约束”,从而变成没有“唯一性”标准的独立性个性化自由形态下的“艺术概念”。从现代(当代)艺术角度理解的话,这样的思想“跨越”又会演变出另一种说法,即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

  当艺术现象出现了多样化,艺术思想发生了所谓的反抗性内部“革命”时,原有的“艺术”定义也会产生摇摆。艺术的定义相对比较广阔,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对艺术的“边界”似乎没有严格界定。现代社会中“艺术”是具备了一个相对明晰的界限,“学科化”曾赋予了它自身的边界。现代(当代)艺术的不断越界又将其概念推的越来越广,虽然“艺术”的客观事实在此时被主观意愿所取代,但并不代表它是任意的没有前提条件的。对于“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说法是否可以成立?有观点认为,这只是一个观念艺术的口号,而非基于事实的描述,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去界定。

  由此看来就绘画而言的话,艺术思想的“解放”并不能代表艺术绘画从此就没有了标准,艺术家(画家)的身份特征仍然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去界定。就艺术形式而言,有标准但可以没有“唯一”标准。没有标准的说法现在说来,还有些为时尚早。借用一个“名人”的话说,“民智未开,尚需等待。”

  做为处在有“标准”可依阶段中的画家,在对某种技法的运用达到一定熟练程度之后,也就走到了一个界定层次的分水岭。此时,所要面对的艺术行为和艺术概念会变的越来越宽泛“复杂”。同时,艺术现象的发生会与艺术家的精神思想紧密相连,艺术形式的呈现需要以超越艺术形式本身为目的,才能真正体现出艺术层次上的高低划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意识地不加思考地继续对表面技法熟练操作的话,很容易走进或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术”,而没有了其中的“道”,也就容易出现所谓的“匠”。

  成就一个艺术家(画家)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是技术层面,这一点是前期所必须的。另外年龄因素、环境因素、先天因素、后天经历等等都是成就一个画家的重要因素。除了这些内在或外在的条件外,性格因素也是成就一个艺术家很重要的因素。性格即性情品格,指人在自身态度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一个人的性格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到其自身命运的走向。对于艺术家来说,人格似乎比性格更重要,人格即个性,人格的词义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它可以离开人的肉体和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而独立存在于人的精神文化维度里。”关于人格的概念、解释、特征有很多,这里只说独立人格。

  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独立型人格是自主性比较强,有独立意识的一种人格。”具备独立人格的前提是要具备独立的人格精神,作为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人的存在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成为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独立的精神价值,形成高度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有自己的思想体系,能重审一切道德价值标准,并有重建道德标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具备独立人格的先决条件,思维是人生存的条件,思索随生命永远存在,只有达到独立的精神境界,才能完善独立的人格。

  艺术家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独立人格?艺术家(artist)是指“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作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劳动而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是一个原于自然,发于心灵的艺术作品创作者。”艺术工作者与非艺术工作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前者具备了独立的审美意识,呈现出了与后者不同的特殊技能。应该说,艺术工作者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是要求其必须具备特定人格才可以称之为艺术家,否则就不能完全界定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

  那么,艺术家的人格应该具有哪种特殊性才算得上艺术家的独立人格。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的个性都有独特的一面,自我认可代表个体存在的核心价值。一个人的人格往往具有多元化的复杂性,具有很强的内隐性,从外表上很难做出对某一个人准确的人格分析。只就艺术家而言,艺术家的独立人格更多的时候是体现在独立的人格精神上,相对独立的精神价值是成就艺术家高度独立人格的前提。也就是说,艺术家需要具备的是相对独立的自我思想体系和审视重建道德标准的能力。

  除了独立的人格精神外,艺术家的独立创造性也是成就艺术家的重要前提。独立的创造性是建立在独立的人格精神之上的,没有独立的人格精神就很难创造出具有独立个性的艺术作品。作为一种追求独立精神价值,致力于重建道德标准的“精神使者”,艺术家肩负的使命毫无疑问多是体现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艺术家所创造出的艺术作品应该与艺术家所持有的精神价值和道德标准紧密相关。只有艺术家的独立人格精神和独立创造性达到有机的结合时,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才会出现。

  说到艺术家的使命,很容易就会说到艺术家的信仰。关于信仰的解释有很多,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本人理解的信仰是一种信念和存在的价值。信仰是精神支柱和道德选择的坐标,可以提升道德境界塑造道德人格。应该说,信仰既是影响艺术家独立人格和独立精神的内在前提,也是影响艺术家能否建立起相对独立的道德价值体系的一个关键。作为本世纪的艺术家或者说艺术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放下“艺术(文艺)服从于政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说法不说,个人认为,艺术家的根本使命就是创新。对个人而言,我更愿意把自我使命理解为创新和自我完善。艺术家曾经肩负过时代赋予的政治使命,我们不能说这是错误的。但可以说这不是艺术家应该肩负的,因为它不符合艺术的本性。

  作为一名相对年轻的艺术工作者,有没有必要为自己制定一份人生宣言。我想,应该有这个必要。处在这样一个信仰迷失、精神混乱、道德标准失衡的过渡时期,如何才能寻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一道课题。我们没有必要把艺术理解的多么复杂,也没有必要把思想搞得多么沉重。对艺术工作者来说,信仰、独立人格和独立创造性是值得每一个艺术家一生去努力追寻和不断完善的。

  时代发展所引发的种种复杂因素,不是影响和阻碍艺术家继续完善精神追求和道德价值体系重建的根本原因。艺术家在认清自我使命的同时,继续保持良好心态去迎接和适应这种时代的复杂环境,这不只是时代表现出来的特征也是时代环境对艺术家提出的新要求。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述艺术家使命的话,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创新和自我完善是艺术家的时代责任和人生使命。”

(责任编辑:王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