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施少平《莫非·卵》大型装置作品中国自然地貌项目鸣沙山地貌站

2013-08-14 13:34:47 未知

生命之希望

  地点:甘肃敦煌,鸣沙山

  7月27日,施少平大型装置艺术品《莫非·卵》几经波折终于来到了敦煌圣山——鸣沙山。“鸣沙山”顾名思义以其独特的“响沙”而名扬天下。古有云:“沙州,天气晴明,即有沙鸣,闻于城内。人游沙山,结侣少,或未游即生怖惧,莫敢前。”而如今的鸣沙山已成为敦煌旅游的热门景点,游客接踵而至,逐渐失去了那份原始的寂静苍凉。

  因此,艺术家施少平在鸣沙山地域徒步探看,为寻求一片巍然潇洒之地展示《莫非·卵》。于是呈现在眼前的便是鸣沙山西北角的沙丘,如同人体线条般优美的弧线勾勒出层层沙山,令人叹为观止。起风时山头的细沙随风飘舞蔚为壮观。沙漠中的《莫非·卵》更多了一份飘逸和洒脱,彷如看到希望的生命为此而活了起来。在风的作用下每一枚卵都在沙地里留下一条小沟,远远看去如同长出的尾巴,《莫非·卵》在鸣沙山晚霞的映衬下散发出生命的光彩,随风摆舞。鸣沙山的夜尤为独特,沙漠中的星空如同镶嵌满宝石般璀璨。此刻《莫非·卵》与星河遥相呼应,浩瀚宇宙只有地球奇迹般的存在着生命,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生命是渺小而孤独的,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它却又是伟大而繁荣昌盛的,生命如此奇特的存在着,为一切带来了希望。《莫非·卵》在这只有风和沙作伴的荒芜之地和浩瀚却又了无生机的宇宙中闪耀着希望的光辉。

  看似辉煌的场景其实拍摄工作经历了种种风波。刚布展完,鸣沙山便刮了一整夜的风,眼见着卵渐渐消失在茫茫沙漠中,施少平立刻召集人马进行拯救行动。一寸一寸得摸索,将被埋的“卵”全部找了出来。经历了北海、雅丹地貌和黑戈壁的历练,整个团队应急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临危不乱将所有卵拯救出来。尽管依旧困难重重,车遇沙陷、拍摄器械遇狂风、卵被埋,所有人都有条不紊得安排调度使工作能顺利完成。也许是作品本身的魅力,使得人在《莫非·卵》面前逐渐变得真诚强大起来。

  鸣沙山作为敦煌最后一站可谓完美收官。《莫非·卵》一路经历海边、戈壁、沙漠演绎了生命从诞生到壮大的历程。下一站也就是整个中国自然地貌展的最后一站《莫非·卵》将去到美丽的甘南桑科草原,与藏民们共舞生命的奇迹。

  施少平,1968年出生于中国江西,1995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正式开始职业艺术家生涯,现生活工作于上海。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莫·非》,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2010);《造物时代》,中国上海乙空间(2011);上海当代展,中国上海展览中心(2011);生物艺术研讨会,中国上海乙空间(2011);韩国艺术博览会,韩国首尔COEX(2011);《莫·非 - 皮》,法国巴黎Espace Commines(2011);《归去来》,中国上海乙空间(2011);《五乘五》,中国上海乙空间(2012);艺术北京,中国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2012);上海当代展,中国上海展览中心(2012);《莫非·一刀》,中国上海(2012);艺术登陆新加坡,新加坡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2013);艺术北京,中国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2013);共存——当代艺术作品联展,中国上海昆山和风雅颂(2013)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