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篆法、章法、刀法及其相互关系
2013-10-14 13:52:10 孟令琦
许容在《说篆》中云: “ 夫刻印之道,有文法、章法、笔法、刀法……各朝之印,当宗各朝之体,不可混杂其文,改更其篆。”沈野在《印谈》中也表明了刀法、章法、字法在篆刻创作中的重要性。可见,篆法、章法、刀法在篆刻创作中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可称篆刻创作的三要素。
学篆刻,得先学篆。治印之法,首重篆法。写好了篆书,就是掌握了篆书独特的结构与线条,掌握了将这种文字符号塑造完美的造型能力,也就是解决了篆法的问题。到这里,大家都应该明白:学篆刻要写好篆书。精通篆法需广闻见博,不可偏旁点画凑合成字,故朱简在《印经》中说:“学无渊源,偏旁凑合,篆病也”。通常学习篆书,《说文》为根本,能通《说文》则不差。方寸之间,弹丸之地,约篆文长、短、阔、狭、圈于纸上,试篆于内,必当可增则增,当省则省,例如,古玺印中,字法的变化各有不同,有增画法、减笔法、借并法、移位法等。众所周知篆法古而章法奇,但勿以奇巧而失古法。入印的文字取法要广,再如赵之谦不仅取法古代碑刻,更把借鉴的范围扩大到战国钱币、诏版、汉灯、汉镜、汉砖、封泥,以及魏晋南北朝的碑版造像,凡有文字可以取法的,全都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如“沈树镛同治纪元后所得”是取法祀三公山碑;“灵寿华馆”是取法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黄士陵则以取法吉金为主,在赵之谦成就的基础上再加熔铸,印作便很协调,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赵凡夫曰:“今人不会写篆书,如何有好印?”众所周知,吴昌硕在字法篆法上是以石鼓文为基础的,亦能熔大篆、封泥等为一体,如其作品“松石园洒扫男丁”。周公瑾亦云:“一画所失,如壮士折肱;一点所失,如美女眇目。故篆不配不刻……”足见篆法之重要。郑子经在其著述中也提到,偶写一字不成,预于众碑中求之,不可轻易率然而就。足见字法在书家创作中的地位,篆法在篆刻创作中的地位想必亦然。
章法,全章之法也。许容在《说篆》中云:“凡作一印,先将印文配合,章法毫发无憾,写过数十,方择而用之,自然血脉流通,舒展自如。”故刻印之前必先使印稿完美,方可下刀刻之。例如:沙孟海“沙更世之玺”揖让自如。“更世”二字团结一体,“世”作倒三角形,以使下部留红呈“U”状,与“水”下部的留红相映衬。印的四角用线条撑满,极具张力。徐三庚在章法上强调大疏大密,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通风。如“怡土” “孝通父”。 有时篆刻家在处理章法时为了破除平板,在以圆弧为主的字中,安排一二个方正之笔,使之巧中藏拙,增加对比与变化。如朱文“华阳王三好堂所收金石”“中棠”。
徐上达在《印法参同》章法类中提到,凡在印内字,便要浑如一家人,共派同流,相亲相助,无方圆之不合,有行列之可观……因此印中之字应该同宗同派,秦则用秦文,汉则用汉篆,不可因字法不一使章法全无。同时印稿设计中也应该注意文字之间搭配的“自然天趣”,不可刻意为之,如“九叠篆”印章发展到后期,在篆法和章法上都显得呆滞、刻意做作,全无生动活泼可言。正所谓“专工乏趣放浪脱形,章病也”。
刀法者,运刀之法。刻印刀法,只有冲刀、切刀。冲刀为上,切刀次之。运刀时,须把得刀定,由浅入深,以渐而进;疾而不速,留而不滞,宁使刀不足,莫使刀有余。
自古刀法如笔法,纷繁众多,每一派都有各自的独特的刀法,黄牧甫是中锋冲刀,赵之谦是碎切刀法,吴让之是披削刀法,齐白石利用印石的脆性将刃锋与印面呈一定斜角直刻下去,一刀到底,绝不复刀,也不改变刃锋方向,如此反复,完成作品,使印文呈现出一面光洁、一面毛刺的特色,与其平直的篆书相得益彰,痛快淋漓,更显纵横奇肆的“霸气”。吴昌硕则喜欢钝刀硬入,切刀和冲刀结合,加上他善用厚刃,刀杆本身具有一定重量,使用时更易得势。故他的印章多得古拙淳朴、老辣苍茫之味。如朱文印“西泠印社中人”。
篆刻家赵之谦在《钜鹿魏氏》印边跋中提到:“古印有笔尤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 明确指出印中要有笔、有墨的要求。印中的笔墨,体现在用刀、用笔上。刀中有笔(墨)、笔(墨)中有刀、刀笔结合、互为补充。如其单刀冲刺的“丁文尉”,有笔有刀,稳健丰润。漂亮的刀法能淋漓尽致地体现笔法、墨法,故刻印之前必须用毛笔写印稿,这样印面才有“墨气”,只有篆好了,才能使章法好继而刻的好,所以在篆刻创作中,识篆、写篆,了解和掌握篆书字体的规律,对章法和刀法的是影响举足轻重。刀法会其笔意,更好的体现篆法书写性之妙处。
篆刻艺术是篆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篆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齐白石批周铁衡作“虚度古稀半”说,此石篆法好在笔画粗索,疏密有趣,不能再工,篆刻中无上妙品也;此印之妙,篆法好当已无疑,此外,通篇而观,所以愉目悦情者,缘于章法之工,而笔画线条所以如此者,又缘于刀法之绝。明代朱简在《印章要论》中说:“印先字,字先章;章则具意,字则具笔。刀法者,所以传笔法者也”。所以篆刻要成为一件艺术品,三者必须具备,而篆法、章法和刀法,相互有密切关系,形成一件艺术品的整体。每作一印,应先晓其篆法,经营其章法,然后运用熟练的刀法,三足合力,方可使印章自成风格,得自然之趣。三个环节无孰轻孰重,应统筹兼顾,才能完成篆刻艺术的创作任务。
(责任编辑:龚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