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大黄鸭流行为哪般

2013-10-15 08:55:15 王嘉琦

  游弋于世界各地的大黄鸭引出了各种不同的声音,有的人因喜爱成了“追鸭族”,有的人对它的流行简直难以理解。而大黄鸭只是静静地“漫步”于水中,一如每个小时候在洗澡水里无忧玩耍、只负责“萌”的我们。

  设计理念:把欢乐带给全世界

  大黄鸭是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以经典浴盆黄鸭仔为造型创作的巨型橡皮鸭艺术品,带着把欢乐带给全世界的理念,霍夫曼制作了一系列的不同尺寸的大黄鸭,计划在全球14个城市展出。

  关于霍夫曼的灵感来源,流传最广的是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轮,打算穿越太平洋抵达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港,但途中遇到强风暴,一个装满浴盆玩具的货柜坠入大海并破裂,里面的黄色鸭子形成一支庞大的“鸭子舰队”,从此随波逐流。从中国漂洋过海到了美国和英国海岸,这一路充满了各种奇妙经历,颇有美丽童话故事的意味。这些黄色充气橡皮鸭用微弱的浮力与坚忍的耐受力,在无边无际的大洋里历时15年从中国漂洋过海历尽万难最终登陆英国、美国。只是故事虽然美好,霍夫曼却并不承认其为自己的设计灵感来源,回想一下,他觉得自己的灵感应该来自某件艺术品,比如一幅画作。

  霍夫曼住在荷兰鹿特丹,是三个孩子的爹。制作出巨大到看似不靠谱的艺术作品的霍夫曼对自己展览的规定非常坚定而有原则。他拒绝了所有在大黄鸭身上贴广告标识的商业邀请。唯一的商业活动是售卖1000个迷你大黄鸭,售卖所得款项全部捐助给一个治疗心理疾病的基金会。

  几年前,大黄鸭在日本大阪展出的时候,当地求他,能否制作一个离开水面、放在博物馆顶端的大黄鸭,他拒绝了。当地另一家博物馆求他,能否再做一个放在他们博物馆的展厅里,他又拒绝了。“全世界的水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游泳池,我们都应该保持纯真。”霍夫曼的坚守原则保证了大黄鸭无忧无虑、不理任何人任何事地漂浮在世界各地的水面上,并仅仅因为它的存在而受到喜欢和注目,一如每个小时候在洗澡水里无忧玩耍、只负责“萌”的我们。

  提问:你喜欢大黄鸭吗?

  90后未婚女学生:“我觉得大黄鸭很萌很可爱,要是路过见到它一定会和它合影。”

  80后已婚无孩子的女生:“看憨豆先生玩小黄鸭觉得挺好玩的,可是看到那个大黄鸭有那么多人追捧,我觉得有点难以承受了。铺天盖地的报道,让我有种意识范畴的密集恐惧症。要是在我这个城市展出,我不会去看,崩溃还来不及呢!”

  参加工作两年的90后女生:“出现一次是创意,老出现就没意思了。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我表示,真烧材料真烧钱呀!曝光率那么高,山寨又那么多,没兴趣了。”

  80后未婚男生:“好看!可爱!看着让人开心!我小时候没有黄鸭子玩具,不过有个好兄弟,外号就叫黄鸭子,于是看到黄鸭就想到他。”

  一位孩子念小学的70后男士:“第一我不太关注;第二这是一时的潮流萌物,算不上出色的作品。”

  家有小儿的80后女生:“我喜欢,好大!而且两岁的儿子超喜欢小黄鸭,洗澡标配,他每次洗澡都要小黄鸭陪着。”

  去年刚当爸爸的70后已婚男生:“我女儿喜欢,所以我也喜欢。这个玩具设计得挺好的,把鸭子可爱的地方比较好的放大了。对我而言,我女儿喜欢的就是好的设计。”

  通过访谈得来的反馈,不喜欢大黄鸭的理由大多因为报道的频率高和低自我相关性(不熟悉或没现场看到作品,仅仅看到图片和报道),觉得与己无关,并且对于喜欢难以理解;而喜欢的理由则是“觉得萌”、“觉得大”和缘“与身边重要的人有关”。

  造成轰动的心理原由

  萌物减压 又大又萌是大黄鸭留给很多喜欢它的人的印象。“萌物”给人带来的身心反应可能是不由自主地微笑、毛孔舒畅和肌肉放松。宽阔的额头,大大的眼睛,没有坚硬棱角的嘴巴,丰满的脸颊,圆乎乎的身体,头的比例比较大——这些是大黄鸭身上符合“萌”物的共同特征。同时这些特征也存在于自然界,最近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对小狗的共情程度和对小孩子一样的高 (注:共情指人们对他人情绪“感同身受”的能力,被认为是许多利他主义行为的心理基础)。观察一下可以发现,处在“婴幼儿”时期的各种哺乳动物都共有着“萌”的特点。

  大黄鸭的设计的确把鸭子身上的萌点发掘得充分。比如能诱发“萌”的眼睛被放大,嘴巴变宽,充气的身体柔软。这些设计特征都是在靠近小鸭子而非大鸭子的特点。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橡皮鸭都用黄色,但能给人带来视觉冲击感和愉悦感的无疑是黄色。黄色是明度极高的色彩,能刺激大脑中与焦虑有关的区域。艳黄色象征信心、聪明、希望;淡黄色显得天真、浪漫、娇嫩。黄色适合在任何快乐的场合穿着,譬如生日会、同学会;也适合在希望引起人注意时穿着。白色太过刺眼、黑色过于肃穆,其他颜色不免斑驳,只有暖色调的黄色才凸显出这种温馨浪漫。而大黄鸭所用的嫩嫩的黄色也是只有小鸭才拥有的。

  人们之所以喜欢“幼态”,也许缘于呵护自己后代的心理机制。自家孩子圆头大眼的视觉刺激摁下了这个心理按钮,顿时使人爱心泛滥,倍加呵护。而宠物和卡通也许正是利用了这一天性。所以,圆头圆脑的、翘起小嘴的鸭子造型直戳内心,这是基因所决定的。

  够大够奇 除了吸引眼球,“大”尺寸对个体而言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在那么巨大的玩具面前,就算你身高一米六,和你一起站着看大黄鸭的人身高一米九六,但两个人其实都同样渺小。这种仰望巨大尺寸物品带来的“渺小感”让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变得没那么大,相对平等了一些。

  主修公共空间艺术的霍夫曼对公共作品的“大”也有着深层的心理诉求:“大的雕塑可以启动人们对周边公众空间环境的重新观察和思考。在香港维多利亚港展出的大黄鸭就把整个香港变成了一间屋,维多利亚港就是这间屋的浴缸。我把大黄鸭放进了浴缸里,拉近了大家的距离,所有人都是一家人。”

  尺度的改变而带来的对身边物品和环境的重新审视,在童话书中也有一些代表的例子。较为经典的是《爱丽丝奇境漫游记》。在这本书中,作者让爱丽丝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有了出乎意料的各种用途。还有宫崎骏的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丽埃蒂》,女主角阿丽埃蒂以针为矛,以扣子为盾,体现了非常动人的一幕幕影像。而这些作品共同的引人入胜之处,都是借助了放大和缩小,让我们对寻常生活中的物品尺寸比例和用途重新审视。

  那么多大的尺寸,能让人重新改变观察他人和世界的尺度?霍夫曼的大黄鸭作品和此前的以“大”闻名的艺术作品给出了一系列的参考样例。不妨想一下,如果现在你比自己的尺寸忽然放大或者缩小20倍,你对你身边的环境和物品会感觉怎样呢?

  爱屋及乌 正如接受微访谈的人们所说的,很多喜欢大黄鸭的都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喜欢,所以自己也就喜欢。这种因为情感纽带对物品审美的爱屋及乌,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人与物品的温馨情感联系。不同的人对环境中的新事物的敏感性不同。但是我们都很乐意看到,因为亲情、激情等各种感情的存在,让我们对世界的审美认知和评价充满更多的弹性和可能。

  要慢生活 另外一个为一只大黄鸭狂欢的奥秘,需要回到“鸭子”本身。鸭子生性喜欢玩水,一般只在休息和下蛋时才回到岸上,水域是鸭子自由活动的广阔天地,而人的天性就是追求快乐与自由。鸭子行走时总是左右摇摆、慢条斯理地迈着“外八字”逍遥步,这份悠闲自在的“慢生活”景象正是在城市紧张压力下人们渴求的生活状态。

  (作者为中山大学心理学硕士)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