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改变中国之长沙(二):长沙被改变的艺术性格
2013-10-23 17:08:55 何妍婷
长沙闹市中的“兴兰堂”和“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兴兰堂陈列着谭国斌的古玩和字画收藏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里陈列着谭国斌的当代艺术收藏
导言:湘江穿梭而过的湖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艺术品收藏的重镇,在拍卖行上,不少天价作品由湖南人刷新。齐白石和黄永玉作为湖南走出来的艺术大家,也是湖南收藏追捧的明星,而长沙窑作为湖南的特色瓷器,也是湖南藏家猎寻的珍宝。近年,传统艺术气息浓厚的长沙,正打开另一扇门,当代艺术华丽登场。
对于当代艺术在国内的活跃感染到长沙时,长沙的艺术收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艺术长沙”作为在中南地区推广当代艺术的“传教士”,对长沙的城市艺术起到怎样的影响?在继承“湖湘文化”的基础上,当代艺术在长沙目前的格局又是如何?
收藏脉络华丽跳跃
“可以说收藏方力钧作品的藏家全在湖南。”随着在当代艺术里找到“颜如玉”的谭国斌和“艺术长沙”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轰动效应,让长沙的收藏家们对当代艺术刮目相看。“我身边现在也有很多朋友收藏当代艺术,正因为有‘艺术长沙’,让原来收古玩、国画的藏家和不懂当代艺术的企业家们对当代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开始收藏,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就是其中之一。”谭国斌接受雅昌艺术网专访时颇有成就地说道。
谭国斌从传统进入当代艺术,并以一己之力操办“艺术长沙”而功成名就,他的艺术收藏轨迹,无疑是长沙收藏家的典型案例。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从金融证券行业淘到第一桶金后,毅然投身艺术品投资领域,从一开始的买卖邮票,到运作更大的资本投资瓷器,在国画市场尚未起来之时,转向国画,“国画界的许多藏家都知道我喜欢黄宾虹,在2003、2004年,黄宾虹的作品几十万一张,我就买他的画”。在这些领域的不断摸索和积累中,谭国斌的心态和身份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从投资客变为专业藏家。2004年,非典结束,中国画市场进入高涨期,面对不断膨胀的国画市场,谭国斌把目光投向了处于洼地的油画,“当时几万块钱可以买一张油画,但我不懂。”作为一直在传统领域摸爬滚打的人,突然跳跃到当代艺术,过往的经验告诉他,最直接的切入方式就是寻求“导师”,他找到了湖南艺术家李路明,他带着谭国斌认识了方力钧,“我找对了人,也找到了老师,没走弯路。”这次相识,让谭国斌和方力钧成了很好的朋友,经过方力钧介绍,谭国斌结识了一大批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包括王广义、刘小东、毛焰、周春芽等。“跟他们沟通、聊天,看他们如何成长。因为他们和我都是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人,我们都经历过七十年代的苦日子和八十年代中国的巨变,我与他们的作品能产生共鸣。”此外,谭国斌认为,当代艺术将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他对当代艺术板块亦有充足的信心,于是,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当代油画。
在2006、2007年,当代艺术进入千万时代时,方力钧对谭国斌说:“你收老油画吧!”当时,老油画很便宜,颜文樑的作品只要十几万一张,“甚至我买过几千块钱一张的作品”。“很多艺术家都是老方(方力钧)介绍我收藏的。每次拍卖的时候,我就捧着拍卖图录请教他哪些人的作品可以收,哪些人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不能跳过。”
而他所创建的“兴兰堂”和“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无疑是他收藏变化的效果呈现,“兴兰堂”主要陈列古玩和字画,“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则是他的当代艺术收藏,“‘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已经在文物局备案,具有博物馆性质,不能参与买卖。我一直用‘兴兰堂’买卖古玩和字画的钱来养着当代艺术收藏这一块。”
“相忘于江湖——‘他们’小组作品展”展览现场
“艺术长沙”的当代效应
曾国藩作为湖湘文化绕不开的人物,不仅成立的“湘军”在晚清历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在收藏方面,亦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湘军在战争期间,从长江流域等地域收回了大量的艺术珍品,这些艺术珍品奠定了湖南省的收藏基础。但是湖南的艺术品流失的也比较快,尤其是曾国藩公派了大量的留学生去海外,这就需要大量的财力,间接上造成了湖南艺术珍品的流失。”著名篆刻家王徽说道。虽然艺术珍品未能长久地留在长沙,但其所带来的文化基因和收藏醒悟却一直流存至今,也是湖南传统收藏势力的强劲推动力。
但在方力钧看来,文物只能显示过去的伟大,当代艺术更能展现当下的生命力,“从某个角度而言,这可能更重要”。而在艺术圈声名大噪的“艺术长沙”,让当代艺术稳稳地在长沙站稳脚跟。
“我就是受到‘艺术长沙’的直接影响”,担任今年“艺术长沙”外围展之一“相忘于江湖——‘他们’小组作品展”策展人的逸点空间负责人刘晨直言道。在第二届“艺术长沙”上,他与“他们”小组的结缘,才促成了此次展览。“在2009年的‘艺术长沙’上首次看到‘他们’小组的作品展,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他们的新作从波普向传统回归,让我有了举办这次展览的念头。因为‘他们’也是湖南人,也想在湖南举办一次个展,我们一拍即合。从看到‘他们’的作品到拍板到展览开幕,历时仅一个月。”刘晨说道。
作为涉足传统艺术十几年的元老,此次展览是刘晨策划的当代艺术“处女作”。“我了解当代艺术,但没有很关注。”在刘晨看来,“艺术长沙”经过四届的成功举办,对湖南乃至全国的当代艺术收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一届‘艺术长沙’之后,就有很多本土收藏家开始关注当代艺术,现在圈子越来越大。”面对不断壮大的市场消费群体,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行业,也看到了新的转向,对于逸点空间未来的经营方向,刘晨表示,将是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并行,“不会刻意做当代艺术,如果遇到好的艺术家会合作。目前的艺术市场虽然仍是传统占主流,但当代艺术的重要艺术家占据市场的主流,在市场上起到主导作用。”
这次展览,亦是作为画商的他对长沙当代艺术市场的一次试水,“不担心销售情况,我有很多客户资源,虽然他们更多集中在传统领域,但他们会听取我的意见。如果卖不出去,我将全部作为个人收藏。”对于当代艺术的经营,刘晨表示,“比传统板块容易”,因为当代艺术的艺术市场及代理机制等都很完善,“传统艺术家更喜欢自产自销,还有笔会等游戏性质在里面,很难形成艺术代理、艺术经济的方式。而且当代艺术家群体性更大。”
后湖国际艺术区
由绝缘到全面开花
“长沙的当代艺术家没有太多的生存空间和土壤。”这是早年从湖南出走的当代艺术家对湖南的评价。近一两年,随着“艺术长沙”带来的连环反应,出现了北漂艺术家、评论家回归湖南的潮流,并且在湘江岸上也涌现出不少艺术创意园区。
策展人、评论家杨卫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见证着湖南整个艺术气候的变迁。在接受雅昌艺术网专访时,他谈及出走湖南北上时,除了湖南省美术出版社形成的小范围在关注当代艺术外,整个湖南与当代艺术是绝缘的。“当代艺术在2007年之前几乎没有市场”。而“艺术长沙”引入艺术明星,通过明星效应,让大众知道当代艺术是什么。作为“艺术长沙”概念的策划者之一,方力钧在接受雅昌艺术网专访时表示,“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通过艺术大腕,可以引起社会对事件的关注,关注的事件的人群可以从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方向。
“当代艺术在长沙将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曾参与过2009年“艺术长沙”的“他们”小组,四年之后,再次牵手“艺术长沙”。成员杨晓钢回忆道,2009年,当代艺术在长沙尚处于启蒙阶段,“‘艺术长沙’”的推动是重要引擎,主展场从湖南省博物馆迁到长沙市博物馆,而且‘相忘于江湖’展在湖南省画院的开幕,可以看到公立艺术机构逐渐对当代艺术敞开了大门。这是非常好的信号。”
相较于早前“艺术长沙”一枝独秀的格局,湖南的当代艺术活动似乎正走向全面开花,“湖南的艺术事业是朝阳事业”,在介绍湖南近几年的艺术发展时,中国美协理事、湖南省美协主席朱训德坚定地说,“长沙每年举办的全省规模的艺术作品展大概150个,每天都有展览举办,两天就有一个比较好的展览开幕,每年各种各样的拍卖会和交易活动近30场。这些体现出湖南美术场所和艺术市场的繁荣发展。”
近几年,浏阳河艺术区、师大美术学院“艺术高地”学府高端艺术区、梅溪湖艺术区、水玻璃厂艺术区、湿地公园艺术区、Mode艺术中心等都是其铿锵有力的前进步伐。浏阳河艺术区作为长沙首个艺术园区,在2011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并发挥着样板的功效,“在这里拥有了原生态的创作基地。”在去年年底开门迎客的Mode艺术中心(长沙798•美术馆),则位于长沙市中心的原曙光电子厂里,利用废弃车间改造而成,并成为当代艺术品交易的重要平台。
在昨天盛大开园的后湖国际艺术区,作为艺术湘军打造的“艺术高地”,设有艺术高地名家展厅、艺术团体办公中心及60套艺术家工作室。目前,已有朱训德、段江华、陈和西等48位湖南籍艺术家签约入驻,“艺术区为入驻的名家免费配备创作室,且时间长达30年”,这无疑又是一次艺术集结号。湖南省油画学会主席、油画家段江华表示,“艺术区将定期举办展览和艺术活动,形成艺术市场发布中心,打开文化市场,形成产业链。”长沙后湖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荣军则透露,“明年4月,我们计划举办为期七天的湖南省首届艺术品交易博览会。”
对于目前,长沙活跃的当代艺术氛围,杨卫表示,“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而且还有两三个大型美术馆在建。通过‘艺术长沙’的龙头作用,确立了湖南当代艺术的立足点,还推动了当代艺术的观众群和市场。我们都在力所能及地影响有能力进行收藏到朋友们。现在已经有一些人在不断地介入当代艺术领域,无论是资本、信息还是情感。湖南的艺术发展将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责任编辑:何妍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