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朵云轩2013秋拍呈现陈洪绶《花鸟草虫册》《水仙灵石图》

2013-12-16 09:17:40 马邦乐

  朵云轩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即将于2013年12月22日-25日在上海四季酒店拉开大幕,12月20-21日预展。本次拍卖会共设22个专场,再创朵云轩拍卖会拍品数量之最,不乏“眼前一亮”之生货绝品,贯穿古今,各领风骚,令人不禁摩拳擦掌,立享饕餮盛宴。

  陈洪绶乃有明一代绘画旷世奇才,清代鉴赏家张庚评陈洪绶作品:“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隋唐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也。”当时人珍重若此,比起当代人对张大千推崇有过之无不及。本次2013年朵云轩秋拍陈洪绶的杰作——《花鸟草虫册》与《水仙灵石图》同时亮相,不禁令人幸喜不已。中国拍卖二十年来,曾经露面的陈洪绶花鸟草虫册页寥如星凤,而曾经名家收藏、鉴定,得到收藏界、文物界人士普遍认可的或许仅有两件,其一便是《花鸟草虫册》,其稀缺性不言而喻;《水仙灵石图》为苏州文物商店旧藏,具有《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等近十种权威出版物著录、出版,先后经谢稚柳、徐邦达、启功等鉴定大师组成的文物鉴定小组、陈洪绶研究专家黄涌泉、翁万戈一致鉴定为真迹。

  《花鸟草虫册》共十二开,绢本设色,分绘幽篁水仙、丛竹戴胜、桃花蝴蝶、蔷薇蝴蝶、白芙蓉、萱花蜗牛、红叶、红果草虫、秋菊蝴蝶、竹石小鸟、奇石、梅花十二景物,末页款署“洪绶”,每开俱有“洪绶”朱文长方印。前有谢稚柳题识。值得一提的是,谢老早年倾心于老莲画风,临习、师法不遗余力,其对陈洪绶书画真伪鉴定在上世纪可谓无出其右,此册一经其鉴定题识,大为增色。此册造型奇拙,色彩古艳,线条迟涩中见劲挺,厚重而不失圆润。从画风及款字推断应是陈洪绶四十岁左右的精品。

  《水仙疏篁》一开写水仙一株,后有疏篁一丛。一株水仙烂然绽放四花,花苞被刻意的夸大,犹为饱满,水仙原本肥厚的叶片也显得扁平而卷曲,设色明艳,花瓣用粉涂染,渐变中显出颜料自然的厚薄变化,再用花青色勾勒晕染,顿觉花瓣娇嫩欲滴;疏篁枝叶干燥而略见虫眼,最后用极锐利细劲之笔写出叶子的尖端,保留了绢的底色,轮廓外用淡花青晕染,突出了竹叶的劲挺英姿。二者一荣一枯,相映成趣。

  《丛竹戴胜》中,修竹间栖息着扭头梳理羽毛的戴胜鸟,对比元代画家赵孟頫的名作《幽篁戴胜》的写实画风,便会发现老莲的戴胜造型是多么富有独创性。戴胜的冠羽变成了蓬松的细毛,小红嘴取代了修长尖细的喙,眼圈以黄、绿、红、黑、蓝五色环绕,在古今花鸟作品中绝不多见,创意大胆却并丝毫不觉得突兀,新奇而言之成理。

  《桃花蝴蝶》、《蔷薇蝴蝶》、《秋菊蝴蝶》三开均以蝴蝶为主体,分别描绘了凤蝶、环蝶、蛱蝶三种蝴蝶。凤蝶呈几何形,翅膀线条挺直,翅尖如同裙摆一般修长;环蝶翅膀柔软带有弧度,故而与凤蝶不同,可以看到左边的翅膀的两面,翅膀边缘布满了环形斑点,用粉点出的密集小点表现了这一品种特有的绒毛;蛱蝶凌空取蜜,翅膀的上端每隔一段有一个黑点;蝴蝶那卷起的舌头极富表现力,凡此种种细节特征一点一滴逃不过大师的眼睛。桃花与水仙一样用了夸大的手法表现花苞的饱满,花蕊长短不一,均匀分布,顶端用墨点点出;蔷薇花瓣光滑细腻,用粉与淡淡的胭脂色过渡,显出半透明的质感;秋菊于秋风中飘落的枯叶相配,突出了万物萧条时经霜寒不败的高节品质。

  《萱花蜗牛》中,萱花运用极具个人化的樽形造型,长条状的叶片以及布满花朵的脉络,蜗牛缓缓张开触角的悠闲一瞥,这一微观世界中的景象与高士策杖行吟似乎并无二致,古意盎然。

  《红果草虫》一开,老干虬曲粗壮、布满结疤,红果与蓝色果蒂色彩对应,既点醒了画面,又丰富了层次。蝈蝈身躯肥胖,形似绿叶,触须用笔沉着有力,一气写出,毫无浮弱之感,其特有的弧度与独特的造型相互匹配。

  《竹石小鸟》一开,小鸟栖息于枝头,比例不及一片竹叶,不禁想到了王维雪中芭蕉的意象,老莲的奇思妙想不知来自何处,现实中的不合理在图画中成了真实可信之物,传达了如梦如幻的趣味。


 

  《白芙蓉》、《红叶》、《奇石》、《梅花》、四开皆是描绘单独物象的铭心绝品。白芙蓉花瓣多用富有顿挫的长线条勾出,正面用白粉、背面用淡墨有条不紊地写出花瓣上的经脉。红叶因干枯而边缘翻转,以顿挫有力的s形线条表现了叶瓣的卷曲,用虚和的线条表现背后的轮廓,其上零星分布着虫眼,巧妙透露出背后的荆棘与嫩叶。奇石正面干瘦皱折,内里自有乾坤,以浓墨表现石头内部的阴影,依稀留出通透的孔洞,一瘦一透互为表里。梅干与红果树干同样虬曲,梅瓣饱满圆润,老莲深谙宋代华光和尚、杨无咎画瓣的圈法,此法难在一笔写出,毫无懈怠,老莲的圈瓣不仅圆劲,其线条更因向背厚薄而变换着粗细与力度。

 

  陈洪绶  水仙灵石

  设色绢本  立轴  47.5×26 cm

  出版: 一、《陈洪绶作品集》第1图,黄涌泉编,西泠印社出版社,1990年。

  二、《陈洪绶》第54、55页,翁万戈编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

  三、《陈洪绶书画集》上卷第60页,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年。

  四、《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六册第127页,苏3-014,文物出版社。

  五、《集古聚珍纪念苏州文物商店建店四十周年》第31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

  六、《中国美术全集》第18卷明9,第165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七、《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陈洪绶》第8页,人民美术出版社。

  八、《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陈洪绶》第126页,吉林美术出版社。著录:一、《中国名画家全集  陈洪绶》第263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九、《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  陈洪绶》第193页,吉林美术出版社。

  说明:苏州文物商店旧藏。

 

  《水仙灵石图》轴,综合《水仙灵石图》款、印的情况,翁万戈判定为陈氏约1627年所作。是年陈氏三十岁,其功力已令人惊叹。陈洪绶虽少时师承蓝瑛,而于水仙这一题材风格上则推崇赵孟坚,但由此《水仙灵石图》可以看出,陈氏已然超脱前师,而自立门户,独辟蹊径。

  图中一立石崛起,其后有水仙一株,石边野草数丛。水仙与立石高度相近,此种构图中空间表达十分清晰,水仙右侧叶子中段被立石遮挡,花朵又掩映在叶后,画面底部石缝中隐约可见水仙根部,其色白,与顶部花朵共同构建完整的水仙形象。水仙造型忠实于自然,花朵盛开者饱满,未开者浑圆,长叶穿插,编织巧妙。水仙双钩填色,用色古雅,枯叶部分色彩过渡自然。水仙花叶所用线条各随其殊,如叶部线条十分挺立,花瓣边缘勾勒细致,其中描绘枯叶的线条则稍有跌宕,与前方饱满的花朵对比而成一种荣瘁景象。石上以淡墨晕染出明暗对比,其上加粗点,先浓墨而后石绿,看似突兀,却与叶色相得益彰,而此种墨底加色的点苔法,陈氏常用之。石头线条的笔法与水仙相隔霄壤,折笔从容,别于水仙的端庄稳重,而天真自然。

  陈氏虽因画得名,亦能诗。此幅《水仙灵石图》题诗曰:“此华韵清冷,开与梅花俱,却如孤性客,喜与高人居”,上款“十八叔”,署名“洪绶”。诗中点明水仙与梅花相似,皆于清冷时节开放,进而强调画中主人高洁孤傲的品质,画中仅有一株水仙,正合一“孤”字。此诗不用典,不琢辞,而质朴无华,有真率之趣。

  陈洪绶的作品多收入海内外各大博物馆,在市场上流通的精品本不多见,而经过各方鉴定认可的作品更是极具稀缺性。古代书画名作一旦为藏家收入囊匣,只能等十数年或更长的周期才有可能再度现身。在古代书画越来越成为市场焦点的今天,广为认可、推重的陈洪绶《花鸟草虫册》、《水仙灵石图》适时而出,必将引起古代书画收藏家的强烈兴趣,甚至刷新陈洪绶作品成交价最高记录亦未可知。

  成亲王 山寺云峰 水墨纸本 立轴 124×37 cm

  华嵒 举觞问道 设色纸本 立轴 90.5×27 cm

  罗牧 云蓭秋色 水墨纸本 立轴 172×45.5 cm

  赵之謙 楷书八言 纸本 对联 182×48 cm

  说明:文物商店旧藏。上款“翰臣”,即甘翰臣(1859-1941),名作蕃,字屏宗,翰臣为其号,晚年又号非园主人。广东香山人。行商居沪,为英商怡和洋行总办,公和洋行买办。家资富饶,嗜收藏,好与名士交,与任伯年、吴昌硕、康有为、陈三立等往来甚多。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