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市场的优势与弱点
2014-01-08 16:17:21 余小蕙
尽管缺乏纽约、伦敦、香港甚至北京拍卖公司强势而戏剧化的包装营销和宣传策略,以及全球媒体的推波助澜,法国的中国古董拍卖市场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十九世纪末期和二十世纪初期许多重要文物透过文化、宗教、贸易交流和战争等不同管道进入了法国,成为今天不惜重金购藏古代珍宝的中国买家的“淘宝”重镇。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富人数量的增加,不论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或是爱国心切、想买回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抑或以购买高价艺术品作为炫耀财富的手段,中国文物在国际市场频创高价、屡屡登上报纸重要版面,吸引了许多法国老家族成员将置放阁楼多年、原以为不值钱的中国器物拿到拍卖行鉴价和拍卖,很多可能在某个家族收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才首度浮出台面。最近五、六年间法国拍卖市场不时出现难得一见的精品佳作,并且在各大小拍卖行愈来愈懂得利用无远弗届的网络宣传和亲自到亚洲促销下,吸引了许多华人买家参加(绝大多数是古董商和中介人),也都缔造到了极高价钱。法国拍卖市场的另一个诱人的魅力是,拍卖活动不是只集中在首都巴黎而已,而是各大小城镇都可能设有拍卖公司、定期举办拍卖活动,最近几年创下天价记录的拍品绝大多数在巴黎以外的城市出现和拍卖。
余小蕙:感觉上法国拍卖场上,中国文物的估价普遍偏低,例如十一月份一件清朝八扇屏风估价一万欧元,最后以四十多万成交。您当初为什么只估一万欧元?
Pierre Ansas:关于这件拍品,是我熟识的一位拍卖官寄照片给我,我从照片认为这东西很不错,我当时估了两万五欧元,他们就做了拍卖目录。从照片上,我看不出是紫檀,屏风只有八片,所以不完整,一般应该是12片。但因为木头很特殊,价格自然提升,剩下的就是市场的自然运作了。一万欧元的估价其实是拍卖行自己最后决定的,最后落锤价是46.5万欧元,卖给了中国买家。
余小蕙:您认为与伦敦、纽约和香港或是北京相比较,法国的中国文物市场具有哪些优势与弱点?
Pierre Ansas:法国的中国文物市场的货源来自法国,因此是一座早晚会枯竭的泉源。我认为5-10年之后法国中国文物市场将告结束,因为卖出去的东西几乎都去了中国,部分去了美国、英国,不可能再回到法国来。最多十年,法国将不再有中国文物市场,因为没东西可卖了,可能偶尔会出现一两件东西而已。当然当代艺术市场是另一回事。我们幸运的是现在仓库很满,在法国巴黎以外地区有许多中国文物,最近几件重要作品出现在Saint Brieuc,屏风是在Bayeux ,最贵的手卷出现在Toulouse,里昂也经常发现中国文物。现在市场出现的都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家族的藏品,我们和法国一百多个拍卖行合作,随时有各地拍卖官突然打电话给我,要我去看东西。不过这座仓库渐渐地会清空。我们不像苏富比、佳士得等国际大甩卖公司一样,可以拿到一整批收藏来拍卖,我们规模小,但偶尔能找到一些罕见精品,拍到很好的成绩。以康熙卷轴为例,英国拍卖公司佳士得早我们两年拍同一系列的另一件作品,价格只有我们的四分之一。这正是法国市场以及我们这行的奥妙。我们和苏富比、佳士得非常不同,仍旧维持传统小手工业的运作模式。我们会带着行李箱到香港、北京、看几个客人,不只是重要文物才这么做,有一些很美的东西,也许价格不高,对我们而言,整个拍卖都很重要,里头各个等级、各个种类都有,有2-3千欧元的东西也有上万的。在纽约、伦敦,中国文物更多是一种金融产品。我个人喜欢法国的拍卖,什么都有。我们很高兴能拿到中国文物,做目录、拍卖,偶尔会出现一些罕见精品,这样就够了。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