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宁织造博物馆推新年特展 看看清宫小主头饰什么样
2014-01-31 22:33:45 史骏
还记得《甄嬛传》里“小主”们佩戴的华丽丽头饰吗?镜头里“小主”们走起路来,饰品随之摆动,那首饰叫“步摇”,而各位嫔妃头上工艺精美繁杂的簪钗更是迷人。昨天,江宁织造博物馆推出新年特展《翠羽明珰——容庐藏清代女性首饰展》展示东方首饰文化。据悉,展出的134件套清代首饰不少都来自清宫造办处。展出时间将持续至3月底,博物馆春节期间“不打烊”。
清代头饰穿戴挺讲究
点翠工艺已失传
这批色彩亮丽的清代首饰属于安徽收藏家石黄海。“得到这批首饰也是机缘,这是我去年从一位80多岁的台湾老太太那打包收来的。她收藏清代首饰40多年了,年轻时到大陆、新加坡等各地旅游,每到一处老人就要去淘货。”
清代女性怎么打扮?据江宁织造博物馆筹备办副主任马麟介绍,在清代,首饰跟服饰文化是相配合的,礼仪性场合清代贵族妇女穿着礼服袍褂时要佩戴一种称为“钿子”的头饰。它的形制是以黑绒、缎条及金属丝制成“头发撑子”,然后将头发缠绕其上,再插上用金银、宝石、珠翠等制成的饰物。为了让展示更形象,馆里还从市民俗博物馆借展了一幅清代人物服饰画像图。
经历了岁月洗礼,这些首饰还保持着当年的光鲜。马麟向记者介绍一件银镀金累丝点翠孔雀花卉纹簪,“传统的点翠工艺制作时是先用金或其他金属做好底座,然后把翠鸟背部蓝色羽毛剪下粘上去,这样做成的首饰有光泽艳丽还难以褪色。而这件首饰还运用了累丝工艺,一根根金丝编织起来工艺繁复,体现了古代工艺细节美。”
簪子可以说是陪伴中国女性最久的头饰之一了,清代簪子样式繁多,有玉、翠、玛瑙、金、银的,各种材质取决于佩戴者的身份和等级。据了解,一种名为“东珠(产于东北的珍珠)”的饰品,只有皇太后、皇后才能佩戴。
首饰图案都有寓意
螃蟹夹莲藕意为“和谐”
看遍展厅里的各种首饰,珊瑚丛中穿梭的蝴蝶、玉做的展翅蝙蝠、象征“多子多孙”的石榴,各种寓意吉祥文化的图案都一一在列。更有意思的是,记者在首饰堆里还发现了一只可爱的螃蟹。“过去的首饰文化跟我们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相关联,首饰上很多都是吉祥寓意的图案,如常见的如意、蝴蝶等等。而你看这螃蟹八个脚轮廓清晰,两只大钳子紧紧夹着莲藕,是荷蟹谐音‘和谐’。”马麟说,另外还有蝙蝠上有铜钱的“福在眼前”、一只猫一只蝴蝶寓意的“耄耋”长寿等,“古人用各种奇思妙想刻画出对吉祥健康的期许。”
除了清代首饰展,节日期间博物馆还有精彩演出送上。据悉,春节假期江宁织造博物馆不打烊。据博物馆负责人介绍,春节期间开放时间与平时一样,即上午9:00-下午6:00,下午5:30停止售票。从初二到初六,博物馆将邀请南京市京剧团在“曹府戏苑”演唱京剧折子戏,每天三场,上午10:30,下午2:30、3:30各一场。时尚发布中心的云锦时尚秀也将正常上演,咖啡厅、红楼茶馆等配套项目也将全天开放服务。
新闻链接
金陵图书馆春节不闭馆 年初六去看南京话演出
今年金陵图书馆春节不闭馆,据了解,1月30日(周四,除夕)金陵图书馆全馆各室开放时间为9:00-12:00,1月31日至2月2日图书借阅室、少儿借阅室、视听文献室等开放时间为13:00-17:00。
2月5日(大年初六)下午2点在金陵图书馆报告厅,南京白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春华、南京话单口相声著名演员陈峰宁以及D-Evil南京饶舌团体成员王松将来到南京方言春节专场为市民送上文化盛宴。
想到图书馆找书中的民俗风情?从现在至2月底,图书馆设立了“鉴赏民俗风情喜迎马上春天”民俗图书展,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中国风土人情等民俗类图书。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