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城:青铜器体现的是狞厉之美?李泽厚先生可能说错了
2014-08-01 09:16:10 未知
阿城
阿城《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
久无新作问世的阿城,最近出了书,名叫《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这不是一本小说,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作品。他试图从洛书河图入手,用图像学的方法探寻中国文明之源。接受采访时,他说:“李泽厚先生认为青铜器表现的是一种‘狞厉之美’,是阶级压迫的工具,我没有多少同感。青铜是重器,只在神圣礼仪场合使用,奴隶被摈除在场外”,“虎食人卣”不是威吓奴隶用的。
“棋王”归来探源文明造型
阿城为人所熟知,主要是他的小说“三王”系列:《棋王》、《树王》和《孩子王》。在这本《洛书河图》里,他有意跟过去切割,一心谈美术造型与天象的关系,前言后语不大提起文学的过往。
2005年左右,刘小东和喻红请阿城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给学生讲课。2009年,美院造型学院聘他做客座教授,每个学期讲5个星期,主讲美术造型史和色彩。学生们希望晚饭后开课,安静,人还不累,正合阿城的心意。部分讲课录音后来整理成《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
据说阿城曾遭蒙面汉打劫,事后他准确推测出了劫犯的民族身份,因为他被劫时清楚看见了劫犯从头套里刺出的胡茬颜色和卷曲度。他把握细节的神奇能力从《棋王》肇始,贯穿进这本《洛书河图》。
“河出图”是天象而非奇谈
“河出图、洛出书”,一直被认为是神话传说,见载于《尚书》、《礼记》、《管子》、《论语》等古籍。“河图”指龙马负图跃出黄河,“洛书”则指神龟负书爬出洛水。
阿城援引学者冯时的考证认为,洛书河图与古人观察天象的经验紧密相关。洛书推演到最后,形状就是方位图,用于表示8个方位,同时又表示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河图很大可能是指7大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的“东方苍龙”跃出银河、顶着北极星旋转的阶段性天象,体现了我国先民的天极(北极星)崇拜。因此,“河图”之“河”,阿城认为是指银河,而不是黄河。
阿城通过比较苗族刺绣和商代青铜盘发现,河图的原型保存在苗族的鬼师服饰图案和商代青铜器盘的图案中;洛书的异形符保存在苗族的鬼师服饰图案中;北极星的形象也保存在苗族服饰图案中。因此,阿城认为,苗族承续了上古文明,其造型与图案,具有源头性。
商 虎食人卣 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共有两件,出土于湖南省安化、宁乡交界处,后来都流入国外,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市立东方美术馆,一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百度)
对话
“虎食人卣”并非用来威吓奴隶
记者:你是如何对中国文明造型起源发生兴趣的?
阿城:这个话题其实关乎我们这个民族的由来,我们是怎么进入“文明”状态的,重要性不必多提。我在美国的时候,与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张光直先生有交往,我们谈过很多东西。我在上世纪80年代初看过他的《中国青铜时代》。我听他谈了多次后很快就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了,我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结构中,有一大块,可以迅速成形了。
记者:也就是说,你心里很早就有了想法?
阿城:1981年李泽厚先生出版了《美的历程》,当时我父亲正组织编写《电影美学》,问我有没有看过《美的历程》,我说看过。他问有什么感想,我就说,李先生认为青铜器表现的是一种“狞厉之美”,是阶级压迫的工具,我没有多少同感,李先生举的那个例子,“虎食人卣(yǒu)”,说表现的是老虎吞噬奴隶,我觉得不可能,奴隶主威吓奴隶,得有奴隶在场,可在那个时代,青铜是重器,只在神圣礼仪场合使用,奴隶被摈除在场外,连看都看不到,如何被威吓?我有怀疑,觉得这一块领域可以进入。
我对李泽厚先生是非常尊敬的
记者:你和李泽厚先生交流过这看法没?
阿城:虎食人卣表面造型图案复杂,内涵丰富,我去日本看过原器,既有河图苍龙、又有天极崇拜,还有“虎佑太一”天人和谐关系,我在书里有详解。我与李泽厚先生无缘得识。我对他是非常尊敬的,“虎食人卣”不是他而是罗振玉先生命名的,这个命名流传广远,后世很难不受误导。
记者:人们一般认为,我国青铜器表面图案造型,由一种很基本的饕餮(tāo tiè)纹构成,表现了强烈的“饕餮文化”,你怎么看?
阿城:我现在可以说,青铜器上不存在“饕餮”这东西。传统所谓的饕餮纹,一个正面的兽头,有对称的角、眉、耳等,其实是两条苍龙的侧面组合,苍龙相夹中间的那个菱形,是极星,是北极星。瑞典高本汉先生早已发现这个现象。你稍微留心一下,这个组合在很多青铜器上面出现,书里也展示了很多。如果我们熟悉了河图东方苍龙顶着北极星旋转的母题造型,就可以轻易辨别出青铜器上传统称为云纹或雷纹再或者玉器上的谷纹,都是苍龙顶着极星旋转的微型化或变种。
“活的造型”多在幻觉下生成
记者:先秦百家争鸣局面刚好出现在天极神符形彻底没了的时候,这之间有没有因果联系,或者仅仅是巧合?
阿城:这里有个误差。首先我们并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周代的全部青铜器。第二,马承源先生他们专家组,也是筛选精品而编成《中国青铜器全集》,并不是出土的全部。所以我的判断非常可能被一件新出土的青铜器颠覆。我还是靠概率来判断。总之东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上看不到,更不要说战国时期的了。百家争鸣和私人著述出现在战国,距离天极神符形的消失已过去了不少时间。
我个人的猜测是西周末年有个共和时期,所谓共和,可以看作是诸侯联席会议。在这期间,周王被废除了祭祀天极神的资格,从此青铜礼器上没有了天极神,所谓礼崩。之后诸侯开始争霸,直到秦王嬴政称始皇帝。
记者:除了天象,还有什么因素会深刻影响造型表达?
阿城:我在好几年前就提出,也得到张光直先生认可,那就是掌握祭奠大权的巫师们可能服用大麻、香料、酒精,然后产生幻觉。屈原的诗歌,凡提到椒、蕙、兰,都有致幻作用。
巫时代是催眠时代,巫师是催眠的引导者。巫时代的造型,都要在催眠中并且在巫师的引导下,造成活动的幻象,像岩画、彩陶纹样,包括青铜器纹样,都会活动起来。
记者:幻觉艺术对正常人有没有害处?
阿城:我个人认为啊,不见得正确,也不希望大伙儿认同,我认为初民时期的人比现在快乐。 (本文源自《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