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话西游》重映:孙悟空醒来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4-10-27 09:34:18 Zen
这是一篇脱离了高级趣味的志怪录式的影评。
我只要说一个细节,就暴露了《大话西游》全片只是孙悟空的一场梦:大战牛魔王之后,师徒四人使用月光宝盒返回五百年后。之前对这个穿梭时空宝物的设定是,宝盒会随同使用者一起穿越,可是,孙悟空从蜷缩中起身,直至取经队一起走出山洞,月光宝盒却再无踪迹。
站在这个角度,那么,接下来的豆腐西施、城楼怨侣就不是什么转世,而是梦醒之后的影像投射,观众和孙悟空一样,都想多了。紫霞也好、白晶晶也罢,都是孙悟空梦里的意象。
梦里的紫霞,是一名追求自由的叛逆者,不甘于佛前灯芯的角色安排,私自下凡只为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那个莫名其妙成为仙子真命天子的,是一名猥琐的强盗。至尊宝虽然拥有自由,却没有了法力,春十三娘这种小妖怪都可以随意欺负他。
后面的情节告诉我们,至尊宝就是被流放的孙悟空。其实,岂止至尊宝,主情节里大部分角色都是孙悟空。紫霞就是他背叛工具(灯芯)的定位,追求自由的具象化,而至尊宝就是他得到自由之后的状态。紫霞杀出天兵天将的包围,就是为了找到至尊宝(自由)。
至于此前,至尊宝跟跟白晶晶的爱情,无非是孙悟空安心过普通妖怪生活的反映。
有趣的是,追捕紫霞的,就是当初捕获孙悟空的杨戬,按理说,紫霞是西方的逃亡者,与天庭没有关系。通过紫霞,孙悟空为自己设想了另一种可能:如果当初未被杨戬擒获呢?
孙悟空很清楚,他的神通广大,在命运的化身如来面前,其实不值一提。所以,逃离了身份的至尊宝什么都不是,而一旦服从安排,重新有了靠山以后,孙悟空无所畏惧。
《大话西游》多年以后,周星驰又拍了《西游·降魔》。前者是刘镇伟的作品,但是从刘镇伟后来的作品,比如《越光宝盒》看,刘只是延续了无厘头的娱乐风格。对他来说,《大话西游》是一部已经完成的作品。
周星驰却不这么看。我们都知道,在多次采访中周星驰都说到自己即使做个演员,也会作出僭越身份的思考。
周星驰并不认为《大话西游》已经完成,他要在之后的作品里,进一步挖掘和扩展这部电影的精神内涵。
按照故事的时间顺序,西游降魔发生在大话西游之前,那时孙悟空尚未被降伏,而唐僧却已在最后成佛,并召唤如来神掌再一次收拾了孙悟空。《西游·降魔》结尾的镜头次序,似乎让我们误以为唐僧仅靠如来神掌就招降了孙悟空,然后师徒四人高高兴兴地踏上取经路。
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如来神掌能让孙悟空驯服,那么五百年前他就招安了,“如来把我打下来”,孙悟空自述的就是上一次中招的经历。
《大话西游》和《西游·降魔》两篇中,有两个重合的要素:巨掌和巨魔。西游降魔里是如来神掌和巨大的猩猩,大话西游里是观音巨掌和巨型牛魔王。其实两者是同一内涵,巨掌是对孙悟空的压力,巨魔是孙悟空的魔性。大话西游里的牛魔王,就是西游降魔里充满欲望和狂妄的妖王孙悟空。
如来神掌的作用,只是制住疯猴子的魔性肉体,以便唐僧给他戴上紧箍。真正要让孙悟空心服,心甘情愿成为命运的工具,唐僧还有其他工作要做。
《大话西游》结尾,孙悟空惊醒过来,唐僧却神情自若,似乎对一切了然于胸。当孙悟空问“去哪里?”,唐僧回答“天竺”的时候,打了个响指。不要忽视这个细节,很多人应该知道,这个动作通常是用来唤醒催眠者的。
我们不妨大胆假设,《大话西游》全篇不仅是一个梦,更是唐僧对孙悟空的一次催眠治疗。在西游降魔里已经成佛的唐僧,需要靠自己的力量让孙悟空真正心服,于是有了催眠里大话西游那些不断跳跃的情节。
催眠结束,四人继续上路。于是,《西游·降魔》结尾和《大话西游》结尾,那组相似的四人行长镜头,根本就是同一个场景。《大话西游》的故事,就发生在《西游·降魔》给孙悟空戴上紧箍之后,四人行走于旷野之前。
《大话西游》里,进入催眠状态的孙悟空,看到了得到自由失去的是什么,也看到了自以为逃离命运,却仍然为命运笼罩的悲惨境遇,于是,他最后接受了对于自己的角色安排,在心里为自己戴上了紧箍。
这就是唐僧要的结果,虽然孙悟空肉体上的紧箍,他已经亲手为猴子戴上了。
在城门口,孙悟空附身夕阳武士,不是为了弥补那段结局悲惨的爱情,而是最后一次对自由梦呓的致敬。致敬之后,他会永远顺服于命运的角色分配。
“他好像条狗啊”这是孙悟空内心的自嘲。以后,他就是一条失去自我的驯良的狗。
那个嚣张疯狂的孙悟空,在西游降魔时已经被制服,不甘的内心在大话西游的梦境里被彻底消弭。
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我才追悔莫急。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一定要给这个承诺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如果还孙悟空自由,他会好好珍惜,如果非得有个期限,最好是一万年。
可是,在世间,我们都难逃避命运。苦海里泛起的那些爱恨,最终却只能长埋于梦的尘土内。
(责任编辑:周梦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