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A看展】张培力个展《不但|而且》:关于平面的新尝试
2014-11-18 07:31:08 未知
张培力个展《不但|而且》
11月14日下午5点,张培力个展《不但|而且》在上海仁庐空间展出。这是张培力自2011年大型回顾展和北京个展后的最新个展。由《因为|所以》延续至《不但|而且》,张培力依然选择提出一个开放性的命题。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是其20年以来回归平面的首次尝试。
展览现场
展览当日,仁庐空间的门口摆放着一张硕大的海报,似乎提示着艺术展的存在。若不是它,要找这座“艺术空间”并不容易,它位于尚文路,隐匿于各种矮层的老上海杂货铺之间。去年年末,韩籍创始人Jung Lee买下了这栋三层楼高的百年石库门,用展示艺术作品。门口的“仁庐”二字,是书法家伊立勋的题字。据介绍,Lee保留了内部空间,仅用老漆重新将楼梯扶手等细节处进行修复。从高处阳台可看到,与画廊比邻的另一幢石库门,依然保持着民居的现状。“我们有着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这儿虽然不是主流地段,但吸引了很多圈中人,各种手机导航能够很方便的找到我们。”画廊总监Summer告诉记者。
这座三层楼的旧房,大约400多平米。不过,由于层高的关系,视觉上显得更宽敞。每层楼大约设置了3-4个展厅,用于展示不同系列的作品。张培力的新作就散布在3层楼的空间中。
展览现场
据介绍,本次展出的所有作品,是艺术家于今年夏天远赴美国的几处工作坊后,在当地完成的。展示在一楼的作品《现场》,其创作方向延续着艺术家一贯关注的“刑侦”题材,以及对于个人身份的关注。据悉,张培力在网络上下载了一些发生在南美某地的“犯罪现场”图像,并在图像信息中进行筛选、截取与调整,最后利用木刻和数码套印技术创作了视觉强烈的三联画。“这些作品都是半年来新做的,去当地的工作坊后,我感受到很多新的方式,不只是革新技术,而是创作尝试的过程。”张培力说。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二楼的几处空间展出其十多年来的摄影作品,涵盖了90年代的《时隔一年的公园正门》、2007年的《从左右两侧拍摄的杭州威尼斯水城广场四楼》、《圆形喷水池中央的西式古典雕塑》以及2009年的《有凯旋门与埃菲尔铁塔的风景》。几件作品长卷式地展示着,观众欣赏一件作品时,往往要从展厅的一端慢慢移步至展厅的另一端,仿佛感受重复蒙太奇的叙事和视觉冲击。
扶梯而上,三楼依次排列的张培力的新作《女播音员的嘴唇》。对于这件作品,张培力回忆到:“我今年夏天到美国的这个工作室,与我交流的艺术家给了我很多灵感。他是个像是科学家心态的艺术家,在一件作品上会有非常多的尝试,这种经历激发了我的创作。”
张培力曾向媒体回忆,1980年代,他不断叩问自己,到底什么是艺术。最后他发现,绘画本身已不重要,于是开始行为和录像。20年后,这位被称为“中国录像之父”的艺术家,在开幕现场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我对媒材并不坚定。到底是录像,是绘画,可能不太重要,但是,尝试的经验中会有很多乐趣,你会发现新的技术,新的方式,新的可能。”如果说,二十年前,他的转型和那件著名的《30x30》,是给国内艺术圈的一击重拳,那么这批新作温柔很多,它更像是一次个人体验,一场与阔别20年的老友重逢,“不但……而且……”的内容,由每一位观众填写。
据悉,展览持续至2015年1月28日。
作品《女播音员的嘴唇》BFK光滑纯棉相纸上水性丙烯 76.2x112.8cm(2014)
作品《女播音员的嘴唇》BFK光滑纯棉相纸上水性丙烯 76.2x112.8cm(2014)
作品《现场NO.3》 木板、BFK光滑纯棉相纸上丙烯 55.9x76.2cmx3pics
作品《现场NO.3》 木板、BFK光滑纯棉相纸上丙烯 55.9x76.2cmx3pics
作品《现场NO.3》 木板、BFK光滑纯棉相纸上丙烯 55.9x76.2cmx3pics
(责任编辑:彭菲)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