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主题展参展艺术家之冯梦波

2014-12-03 10:59:32 未知

冯梦波《皮里春秋》

  皮里春秋:皮影幕后的故事

  1987年9月1日,是我在中央美术学院入学的第一天。美院在小剧场为新生安排了一场皮影表演。有人还记得我画了现场速写,可惜现在找不到了。

  皮影或称“影戏”,专家认为是现代电影的起源之一。历史记载,皮影发源于汉代。晋代干宝著《搜神记》云:“故老相承,言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公元前156—87年),李夫人之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上念夫人无已,乃使致之。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帐中望见之,仿佛夫人像也,故今有影戏。”

  从第一次看皮影,我就被它独特的艺术形式深深吸引。童年时期中国还没有电视,相伴成长的是和皮影有渊源的幻灯剧和木偶戏,这种经验使我对皮影一见如故。而它原始的唱腔又十分震撼。那天表演的剧团来自古都西安附近的华县。

  陕西皮影唱腔又称“碗碗腔”,类似于秦腔但是更加原始粗放。影戏又称“小戏”,相对于秦腔(“大戏”)轻简而价廉,更适合乡间消费不起大戏的人群。

  一个标准的皮影戏班只需五人组成:“前声”(主唱兼使手锣、堂鼓等),“签手”(操纵影人),“板胡”,“二胡”和“后台”(签手的助手)。舞台由木条和丝幕(后用棉布代替)片刻就可搞定,照明就是一碗清油加棉花捻就的灯芯。场地一般设在乡下的空场或庙里,如果本地的财主有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需要摆排场讲体面,请来的皮影戏班也可能把场子设在他的宅门里。

  “皮里春秋”是2005年和乌里·希客拟定的题目。最初的想法是创作一个双频道的视频装置,用数据投影机取代皮影戏常用的普通电灯光源。我计划用电子游戏引擎创作三维动画实时放映来替换掉皮影戏的空白背景,以动画技术扩展皮影本身的二维空间,丰富传统影戏的意义。

  那两年里我做了很多研究,包括读书和观看皮影表演,并与相关人士探讨。最终有一出戏吸引了我,即《游阴曹》(又称《游地狱》)。我从90年代初开始用电子游戏为媒介进行创作,对这类惊悚暴力场面相当熟悉和感兴趣,所以很自然地决定将“阴曹”作为作品里最后而且最主要的部分。我向皮影研究专家和收藏家打听,但是即使他们也从未见过整套的“阴曹”。2007年初我十分幸运地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找到了16件保存相当完好的“阴曹”,专家鉴定为清代所制。我又向皮影雕刻大师汪天稳先生定做了十余件新的皮影供演出之用。

  去西安一带实地调查之后,我改变了主意,把综合电子游戏动画基于传统皮影的想法推迟。《皮里春秋》会是一个三频道的视频装置,将从舞台的三个方向取景:正面、背面和左面。三台投影机同步放映以重现舞台的三维空间,带给观众从未体 验过的原始皮影观看经验。此刻我认为一个翔实的纪录远比一个新的创意更加迫切和有意义,尤其是这很可能是两位皮影表演大师同台表演的最后一次机会。他们是潘京乐先生(89岁)和李世杰先生(72岁)。

  在皮影专业表演公司雨田社的协助下,我得以用HDV摄影机拍摄了精选的三出皮影戏:《降火龙》(《西游记》一折)、《借水》(《金碗钗》一折)和《游阴曹》。《游阴曹》自解放后便从未公开演出过。李世杰先生早年曾和他父亲一起演过此戏。这次在我的请求下,他综合了自己的记忆和其他剧本,并参考了我提供的皮影实物重新创作。

  实际拍摄过程十分难忘。两位老人和整个皮影剧团一遍又一遍地做了辉煌的表演。用一盏手工造的清油灯我们成功地捕捉到了暗淡而美丽的古朴光线。这灯火燃烧产生的浓烟在为了录音而封闭的室内几乎令人窒息。录制结束,我们都像是在炼狱中煎熬过一样,带着熏黑的面孔重返人间。

  小时候,去剧场和电影院都是奢侈。但是每年暑假,我们学校(北京东城区春江小学)都有游园会,我最喜欢的就是在帐篷里看幻灯片。当时幻灯是主要的宣传工具,不但有官方发行的幻灯片,还有各单位自制的节目。幻灯的技术被发挥到极限:双片推送变成双帧循环动画;镜头创造景深;罐头盒用钉子打孔旋转成星空;点火或放烟⋯⋯内容更是无奇不有,从政治到科教,从语录到“张三你妈找你”。

  不知为什么,我对幻灯最深的记忆是每次去看电影,人声鼎沸时突然灯光熄灭,红幕拉开,蓝底上一个硕大的“静”字。我的心就静下来,好像飞到观众席两米以上的地方,静观一个奇迹的开始。2001年我应邀在纽约Dia艺术中心做个展,我就做了三个Shockwave幻灯片,总题叫“幻影故事”,副标题是“一块银元,三条石和幻灯技术”。《幻灯》是我用收藏的幻灯片重新编排,用多台幻灯机、薄膜唱片和鼓,讲述一个人的故事。

  冯梦波

  1966年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中国首个运用电脑创作的艺术家,并以电子游戏为媒介创作闻名。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参加过很多国内外大型展览,主要个展有:2011年北京今日美术馆“梦波2012”,2010年美国纽约PS1当代艺术中心“冯梦波”,2009年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重启”,2008年捷克布拉格鲁道夫美术馆“中国绘画:冯梦波”,2003年台北当代美术馆“虚拟过去,复制未来:冯梦波1994—2003”,2002年美国芝加哥文艺复兴学会“Q4U”,2001年纽约Dia艺术中心“幻影故事”,1998年纽约霍利·所罗门画廊“冯梦波”,1994年香港汉雅轩“游戏结束:长征”。重要群展:第10届和第11届卡塞尔文献展(1997/2002)、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1993)等。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