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都市民80万买到岳飞手迹?
2009-02-18 10:08:23 金明
2006年11月第一次拍摄的《出师表》
昨日记者获悉,春节前,江都市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杭从明以80万元从贵州买得岳飞手书《前出师表》四条屏,经中国历史博物馆碳化测定,初步确认纸张产自宋代,但因无参照无法断定字迹出自岳飞之手。
岳飞手迹《出师表》?
杭从明将墨宝特意存放于保险柜中,他极为小心地取出,看得出藏品年代久远。全套藏品分四屏,每屏规格135×37厘米,棉麻质地,暗黄,多处破损,内容为诸葛亮《前出师表》部分章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在藏品首屏“臣本布衣”草书右侧,两枚方印依稀可见,一为“明昌御览”,一为“内府之宝”,均为篆体;在四屏文尾,留有“岳飞”署名,及“绍兴戊午秋月望前”等字样,并盖“岳飞”印章,但已模糊不清。
来源不得而知
杭从明告诉记者,去年春节后,贵州贵定县一位姓张的73岁老教师在网上与他联系,想请他辨别祖传的一幅岳飞字画。去年5月,杭从明两上贵州。经了解,这幅字是老人打扫祖屋时不经意发现的。老人介绍,其父为抗日名将罗霄的贴身秘书。解放后,其父定居贵定县。老人猜测,其父可能在离世前将岳飞手迹悬于梁上,至于当年如何获得此幅珍品,却不得而知。
专家难辨真伪
去年6月,杭从明与张老带上字画到北京故宫博物院请求专家鉴定。他们请教了单国强等五位字画专家,对方均以尚未见岳飞书法手迹存世、无所参照为由未敢作出判断。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专家对字画的棉麻纸张进行碳化测定,初步确认产自宋代,至于是否为岳飞真迹,谁也无法确定。
回到扬州后,杭从明又查阅了很多历史资料,得知全国各地武侯祠和岳飞纪念馆都有《出师表》石刻,于是他进行长时间考察,基本确认张老的岳飞《出师表》字体与石刻草书大致相同。经过了半年的谈判,终于在春节前,杭从明以80万元购得此物。
曾被金章宗收藏?
对于屏首的两枚方印“明昌御览”、“内府之宝”,或可以让人这样推测,岳飞被害于“风波亭”后,1190年2月7日,金章宗登基改明昌元年,出于对岳飞的崇敬,将岳飞手迹留存,并定为内府之宝?
也有学者表示,关于岳飞书写《出师表》很可能是后人的传说,史籍并无岳飞到南阳武侯祠题词的记载。但杭从明表示,他相信中国历史博物馆专家的纸张碳化测定,即使是宋代的岳飞手迹仿品,仍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如果能被确定为岳飞真迹,这幅藏品将有可能是国宝级文物。
【资料链接】
对于岳飞手书《出师表》的由来,网上有一段资料称,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八月,攻打金兵的岳飞路过南阳,谒武侯祠,岳飞在“跋”中写道: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
在这一藏品中,记者也看到有“绍兴戊午秋月望前”等字样。岳飞对行草书极为擅长,其书法雄浑峻拔,气势磅礴。但史传其写的《出师表》多为书法镌刻,真迹是否存在并无记载。
(责任编辑:谢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