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栏 | 张辉:明式家具凤纹和螭凤纹的嫁妆之用

2025-08-20 15:09:26 张辉 

  凤鸟之纹,历代延绵,见于仰韶彩陶,良渚玉琮,商周青铜礼器、玉器,战国织绵、漆器等。传说中的凤为百鸟之首,在群鸟中犹为群臣之君。其崇高地位来自远古部落鸟图腾崇拜,传说纷纭。早期古籍对凤的性别注释,经典者见《尔雅》注:“凤凰,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颌、龟背、鱼尾,五彩色。灵鸟仁瑞,雄曰凤,雌曰凰。”《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其作者说法众多,后人多认为大致是秦汉间的学者缀缉春秋战国秦汉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

  秦汉时期,龙身上传说的神性趋于淡薄,皇权意味增强。秦始皇自称“祖龙”,传说汉高祖刘邦其母梦与龙交媾,怀孕后,刘邦“应龙而生”。此后,三皇五帝的故事也多与龙附会一起。

  汉代阴阳学说流行,龙凤结合出现,象征阴阳相合,皇帝以“龙”自居,成为真龙天子。原先“雄曰凤,雌曰凰”之凤成为后妃的象征,引申为女性属性,此后凤的视觉形态变得越来越阴柔曲美。

  唐代敦煌壁画中,可见凤纹作为饰物,出现于上层妇人的头上。唐诗中,凤作为女性象征的诗句多有所见:“那堪将凤女,还以嫁乌孙。”(沈佺期《送金城公主适西番应制》。)“深岩藏浴凤,鲜湿媚潜虬”(温庭筠《过华清宫二十二韵》。)在唐武则天时代,凤的女性象征性得到空前放大。武皇后代为理政时,谀臣便上奏陈州地区“凤鸟见于宛丘”,年号遂改为“仪凤”。唐高宗死,武后着凤服、戴凤钗,下令改中书省为“凤阁”,门下省为“鸾台”。次年,“群臣上言,有凤凰自明堂飞入上阳宫,还集左右梧桐之上。”(《资治通鉴。唐纪》)。

  宋代以后,凤饰制度化地走上了地位最高的女性头上。北宋时期,皇妃首饰“冠”饰以九翚、四凤”(《宋史.舆服志》第三)。南宋,皇后用龙凤花钗冠。

  明朝皇后的朝服上,配冠饰有九条翠龙,四只金凤。皇后常服上,配“双凤翊龙冠”。这些就是民间“皇后娘娘凤冠霞饰”之说的“凤冠”。如按明初洪武规度,凤冠只有后妃可以配戴。但是现实和制度常常难以吻合,随着历朝皇帝,显示恩宠,拉拢臣下,屡屡将五爪龙纹御用品赏赐臣子,其他皇家御用也悄悄在宫廷外若隐若现。尤其晚明时期,王纲解纽,法度松驰,凤冠在各阶层中被僭用。嘉靖年,首辅严嵩抄家清单《天水冰山录》载,其子严世蕃府邸,查出“珍珠五凤冠六顶,共九十三两;珍珠三凤冠七顶,共重五十三两一钱。”(神州国光社《天水冰山录》,1936年。)这十三顶凤冠均为实用物。

  明代法规,龙纹玉带只有皇帝可以佩用,其它王公大臣均不可使用。但后来连下层官员也逾制僭用。正如《明史.舆服志》:“正德十六年世宗登基,诏曰:近来冒滥玉带、蟒龙、飞鱼、斗牛服色,皆庶官杂统并各处将领夤缘奏乞,今俱不许。武职卑官既用公侯服色者亦禁绝之。”可见当时龙纹玉带已滥用,传世品龙纹玉带挎较多,也是滥用的见证。甘肃兰州上西园明代彭泽夫人墓中,出土过一顶凤冠。彭泽历任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其妻为“诰封一品”,按律也不具备戴凤冠身份。这位最终在官场上失意的官僚也敢于逾制而为,藏有“凤冠”。

  清康熙《孝庄皇太后朝服像》轴

  纵255.5cm 横116.8cm

  (故宫博物院藏,朱诚如《清史图集》乾隆朝)

  清代孝庄皇太后“朝服像”,冠上顶上,三层各饰金凤,朱纬一周,饰缀七只金凤。宝座上周饰饰凤纹,脚下座台立面亦饰凤纹,凤纹作为女性专属标识明确。

  《孝诚仁皇后朝服像》轴

  纵256cm 横116.8cm

  故宫博物院藏

  清顺治 孝献瑞敬皇后神位

  三屏风靠背上,每个主体攒框心板,均浮雕凤纹。搭脑、扶手上,圆雕五只凤纹。清代顺治孝献瑞皇后神位座,主要雕饰均为凤纹。清朝皇后冠上的三层顶子上,各饰金凤。朱纬一周,饰缀七只金凤。常服上绣八只彩凤。皇妃们的常服上,有龙凤呈祥、彩凤双飞、丹凤朝阳等图案。慈禧太后当政时,凤的地位,继武则天后,又一次提升,其座为“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其陵寝设计,更是为亘古未见,主殿隆恩殿丹陛石和殿四周汉白玉石栏板上,图案均为“凤引龙”,高大威猛的凤昂首相对扬头仰望的小龙。而七十四根望柱头上,布局为“一凤压二龙”。“一龙一凤”之龙上凤下的传统范式被打翻。北京故宫博物院所存孝庄皇太后礼服画像和多位皇后画像上,金漆环饰凤纹,不同皇帝宝座上,饰以龙纹。

  当然作为皇太后、皇后,他们的服饰上还大量地使用者龙纹。孝庄皇太后还有一张坐于龙纹宝座上的“常服”画像。这表明,明清时期,凤纹成为女性专属,但是她们也可以使用龙纹。龙纹在两性中具有通用性。凤纹,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从传说演进为观念符号,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表达特定的意义,明清时期,在传统习俗、文化和制度上,凤纹作为女性的象征符号完全确立。与凤相关的传统语汇,比比皆是,如龙凤呈祥、凤凰(雄为凤,雌为凰) 于飞、凤协鸾和、鸾凤和呜、凤穿牡丹,均以龙凤象征新婚夫妇和谐,以凤象征女性。

  先秦开始,男女举行婚礼,所使用车舆服饰就出现超越身份的现象。古人称为“摄盛”,意为婚礼为人生大事,允许稍有违规越位行为。这以后成为习俗,沿至明清。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昏礼摄视议》:“《明史·舆服志》云:‘庶人婚,许假九品服。’亦摄盛也。”明清时期,有品级的文官夫人可用霞帔。平民女子嫁人时,根据“摄盛”制,也可用“凤冠霞帔”,新郎可以带九品官服,故称为“新郎官”。明末冯梦龙《醒世恒言》中《张廷秀逃生救父》,里面写到“花烛之下,乌纱绛袍,凤冠霞帔,好不风象。” 清代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八回:“择了吉日迎娶,一般的鼓乐彩舆,凤冠霞帔,花烛拜堂,成了好事。”这反映了民间社会凤纹观。

  在长期的演化提炼中,“锦鸡头、鸳鸯身、鹏鸟翅、鹤腿、鹦鹉嘴、孔雀尾”组合,成为凤纹的固定形象。

  明清时期,购置以黄花梨、紫檀材质为主的明式家具,对任何一个家庭都耗资不菲。在男性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中,作为重要财富和财产象征的硬木家具,为何其上往往雕饰象征女性的凤纹呢? 此题过去无人关注,不仅是古典家具界,在古代艺术品界,人们对螭凤纹熟视无睹,其含义的解读往往语焉不详。

  通过考察明式家具实例和对明清生活史的研究,我们认为,凤纹图案作为女性专指符号,在明式家具上大规模出现,绝不仅是纯粹装饰,而是与特定的社会风俗、意识相关,有着自己的历史主题,反映特殊的寓意或器物用途。这里藏有一个密码,那就是这些家具出自女性之家,为女子出嫁时的嫁妆,或称嫁奁。“陪嫁”,又被称作“嫁妆”、“嫁奁”、“妆奁”。 “妆奁”,本是指古代妇女专用的梳妆盒。“ 妆”,修饰、打扮之意。 “奁”,为古代盛放梳妆用铜镜的器具。奁中放有一面铜镜,所以梳妆匣又称“镜匣”,亦称“镜奁”。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奁,镜匣也。”《後汉书·皇后纪·光烈阴皇后》:“視太后鏡奩中物,感動悲涕。” 李贤 注:“奩,鏡匣也。”北周 庾信《镜赋》:“暫設粧奩,還抽鏡屜。”作为女子梳妆用镜匣的“奁”,是陪嫁时的必备物,故成为嫁妆的同义词,嫁妆又称嫁奁,“奁资”、“妆资”,为新娘陪嫁财物,“奁田”为陪嫁的田产。明清婚俗中,许多地方,女方嫁妆中含有家具,这是约定俗成的规定动作。起码

  含有梳妆家具,诸如镜台,闷户橱(梳妆台,俗称“嫁底”)。家境厚足者,陪送衣架、床等,富有的人家,嫁妆中包含厅堂家具在内的所有家具。这些在明清文献中,多有记载,大富大贵家族,可赔送奁田数千亩,送全堂家具当然不在话下。

  女方嫁妆上,往往以象征女性的凤纹图案为装饰,这是区别夫家财产的视觉识别符号。它高调地昭示着女方的一种权利,别有意味。这些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表明女性看来不是完全没有话语权。婚后女性,尤其是有自己所属财富的已婚女性在家庭有一定的地位。古时嫁妆作为新娘私产,在夫家长期属女方所有,嫁妆厚薄显示着女方家境财富和社会背景,嫁妆的多寡标志着新娘在新家庭的财产,影响着她在夫婿家的地位尊卑。凤纹图案作为女性专指符号,在明式家具上大规模出现,绝不仅是纯粹装饰,而是与特定的社会风俗、意识相关,有着自己的历史主题,反映特殊的寓意或器物用途。这里图案的社会意义远远大于感官意义,但它们是以艺术的面貌出现,富有艺术的感染力。生活史研究结果,明清时期有厚嫁的女性在夫家的社会地位较高,这也是今天人们对嫁妆行为有正面评价的原因。

  清早期 黄花梨翘头案(螭凤牙头式)摹本

  清早期 黄花梨翘头案(螭凤牙头式)

  清早期 黄花梨方桌(螭凤纹式)

  长82.5cm 宽82.5cm 高81.5cm(朱家溍:《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明清家具》97页)

  从已见的案、桌看,螭凤纹凤纹多是在牙板、牙头、挡板上以浮雕、透雕工艺完成,而本件桌子是一种新圆雕方式雕出螭凤纹角牙,置于牙板与脚子之间。表达了一种女性的象征。

  霸王枨已经完成了力学的功能。但制作者相机行事,用八个螭凤纹角牙增加了新型的装饰,而且表达了一种女性的象征。一目了然,这种角牙是桌类的一种新式样,凤纹带领装饰工艺前行的尖兵作用又一次显现。

  霸王枨已经完成了力学的功能。但制作者相机行事,用八个螭凤纹角牙的装饰表达了一种女性的象征。一目了然,这种角牙是桌类的一种新式样,凤纹带领装饰工艺前行的尖兵作用又一次显现。

  清早中期 黄花梨衣架 (透雕凤纹式)

  长176cm 宽47.5cm 高168.5cm

  (见庄贵仑:《庄氏家族捐赠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集粹》,两木出版社。)

  衣架体现着另一种明式家具鼎盛时期的成熟之美,浮雕、雕透,饰满周身。整体架构虽继承明式格局,但增益多种雕饰图案,整体呈现出清早期偏晚或清中期偏早作品的风格。中牌子、挂牙、站牙,数组透雕中牌子纹饰呈方折状,为拐子式螭凤纹。

  清早期 黄花梨镜台(麒麟凤纹式)

  长63.3cm 宽37.2cm 高91.2cm

  (见1995,《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藏精品》。《古典中国家具博物馆旧藏重要中国家具》,纽约佳士得,1996年9月)

  清早期 黄花梨镜台(鸾凤纹式)

  长43cm 宽28cm 高52cm

  (见庄贵仑:《庄氏家族捐赠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集粹》,两木出版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52524ddc9e58a07e65b5b6cd2a6613cf.jpg

(责任编辑:无此用户[311])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