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见证明治之美 ——黄立峰所藏日本铁壶

2015-04-13 08:54:17 未知

  深圳艺展中心六楼,一家门面内里挂着一幅“江南第一家”的匾额,摆设的是红木家具,记者按响门铃,见到店主黄立峰先生,也见到黄先生所藏日本明治时期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制品。“江南第一家”内藏玄机,黄立峰告诉记者,他所藏日本铁壶几乎可称天下第一。

  黄立峰说,如果说中国明代宣德时期引领亚洲工艺制作的前半段的话,那么日本明治时期则引领了亚洲工艺制作的后半期,之后便进入工业化时代,就没有意思了。

  来深圳迷上日本铁壶

  黄立峰是浙江金华人,2006年,他第一次到深圳,并在这里过了自己的30岁生日。之后,他决定与朋友一起在深圳艺展中心做古董家具生意,因为老家货源充沛,而艺展中心正可以做一个窗口。那时黄立峰已经接触茶具,属意收藏紫砂壶,但从未接触过日本铁壶。一次,他去一位台湾朋友家喝茶,看到他的日本铁壶藏品,顿有惊艳之感,那些铁壶有些已锈迹斑斑,但却别有韵味。于是,黄立峰毫不犹豫买下全部15把铁壶。其中有13把后来被一位朋友一次买走,那位朋友同样对日本铁壶爱不释手。

  也正是在2006年前后,中国的普洱茶热刚刚兴起,许多人追求“煮茶养生”的生活方式,日本铁壶热也正是在此背景下逐渐升温的。黄立峰赶上一个最好的时间点,他说那时铁壶很便宜,一把顶级的壶也只卖几万块钱,而现在这样的壶可以卖到一百多万。

  随着接触把玩的深入,黄立峰狂热地迷上日本铁壶。他从2009年4月开始潜心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并不停地奔波于日本和台湾这两个铁壶流传最多的地方,广交朋友,遍访藏家。他当初定的目标是拥有100把铁壶,而现在其藏品已经超过500把,其中不少可以称得上是日本国宝级精品。

  黄立峰的书柜里,叠放着各类有关茶具、茶道、铸造艺术、家具等方面的书籍,与室内摆放及堆置的器具相映成趣,可以看出他的收藏是基于他对这段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

  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黄立峰认为,中国兴起日本铁壶热,源于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碰撞。日本铁壶的鼎盛期在江户之后至昭和以前,以明治维新时期为主,只有几十年时间,所以老铁壶存世无多,是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资源。

  黄立峰说,讲铁壶必须讲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从本质上来说是中国茶文化的演化,唐代的煎茶、宋元的点茶和明朝的泡茶先后传入日本,经日本茶人重新改易,发扬光大,形成了抹茶道和煎茶道。茶道仪式繁复,所需器具形形色色,铁壶即是其中重器之一。

  早期日本茶道所使用的茶釜没提手没壶嘴,煮沸的水要用竹勺舀出,后来加盖加壶嘴,大概就是铁壶的源头。江户时代天明期(1780年)的文献中记有铁瓶(铁壶)的名称,可以推知铁壶在民间开始普及, 而在幕府到明治时期在民间铁壶的使用更加普遍。

  日本铁壶分为南部壶与京都壶两派,其中南部壶是寻常人家日用品,配以铁盖。而京都壶则属于艺术品范畴,其工艺精致,极具观赏性,可以作为传世收藏。日本铁壶大都出自各个堂口,所谓堂即今天的作坊或公司。在江户末期至昭和末期二百多年时间内,仅京都地区的著名堂号即将近五十余家,著名釜师不下五百人,其中以龙文堂、龟文堂两大系为代表,龟文堂、龙文堂又与金寿堂、光玉堂合称四大堂号。

  安之介首创脱蜡铸法

  黄立峰说,说及铁壶堂号,不能不提龙文堂。日本专家竹中腾治在《铁瓶的历史》一文中介绍:“最早用蜡形铸造法来制造铁瓶的是京都的初代龙文堂主安之介。”安之介(1780—1840)又名四方安之助,他的父亲龙文是一名陆军将校,安之介以父亲名字创立自己的工作坊,即初代龙文堂。

  脱蜡铸造法原为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技术,铸器模具由模与范组成,工艺完成后必须敲碎模具才能取出所造器物,这样就形成了一模范一器物,所铸器物永远独一无二。在龙文堂的鼎盛时期,其一年所造铁壶也不超过150把。龙文堂在日本铁壶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名望影响日本及欧洲长达百余年,黄立峰说,龙文堂老铁壶被民间及东西方各类博物馆广泛收藏,他本人就曾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及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亲眼所见。

  黄立峰说,安之介一代的存世铁壶作品很少,据他所知不超过5把,而让他感到自豪的是,他本人即藏有一把。安之介的作品注重禅意,明显受佛教文化影响。

  龟文堂的中国画风格

  安之介有两个得意门徒,一个叫波多野正平,一个叫秦藏六,都是日本铁壶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波多野正平学艺大成,尤以脱蜡铸造而出名,他离开龙文堂后自立门户创办龟文堂;秦藏六对中国青铜器文化极感兴趣,后来他常将西周铜器上的图腾纹饰铸在自己所作壶身及器件上,形成独特风格。

  波多野正平是一位极具创新意识的著名大师,龟文堂因此一度超越了龙文堂的声望,龟文堂众多名釜师作品与龙文堂作品一样,都是当今收藏者追逐的目标。龟文堂的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均采用S形可拆卸式提梁,拆下时可作置壶身的座架,又便于携带。龟文堂铁壶作品的图案设计明显受中国山水画的影响,壶身精雕细琢的纹饰体现出中国元素,纹饰除梅、兰、竹、龟、蟹、鹤、菊等传统图案,还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华美意境,展现了铁壶精湛的制作工艺,就连壶嘴、提梁、壶盖上的摘钮、钮座均具赏玩性。小小的摘钮造型独特,有松果、灵芝、鱼、貔貅等妙物为铁壶之美点睛。

  黄立峰说,铁壶的每一处细节无不倾注了设计者、铸造者的匠心,为观者营造出绝美的视觉感受。他所藏龟文堂铁壶中,就见有湖光春色、小桥流水、独钓渔翁、过桥樵夫、蟹戏兰花、芦荡鹤舞、仙山阁榭、梅兰竹菊等等,他平时喜欢将这些壶排列把玩,有如欣赏一幅幅浮雕式的中国山水画。

  金寿堂与龙文堂为一时瑜亮

  日本铁壶中与龙文堂并称的是金寿堂系统,金寿堂的创办人雨宫宗兵卫和龙文堂的安之介可称一时瑜亮。现在东京都的日本民艺馆以及欧洲的一些博物馆都藏有金寿堂雨宫的铁壶作品,足可见金寿堂的历史地位。

  相对于龙文堂铁壶纹饰的华美,金寿堂的制作偏向素雅简洁,而且以金银镶嵌著称于世,即以金银镶嵌壶身、壶盖或提梁,构成精美的纹饰或动植物图案。黄立峰所藏雨宫作品中,有一把壶身嵌有数只翱翔的仙鹤,栩栩如生。金寿堂铁壶因其风格又称素壶。

  如果说龙文堂和金寿堂为日本铁壶制作的两大源头的话,而从此二堂又派生出众多大小不一的堂口,形成两大并列堂系。比如,金寿堂(素壶系统)即有金青堂、金观堂、金玉堂、金荣堂、金龟堂等等。而云色堂、光玉堂、省铸堂、松荣堂、三德堂则是金寿堂系统的五大支柱。黄立峰谈来如数家珍,他的藏品中有不少来自金寿堂系。

  壶盖和提梁很重要

  许多初涉者往往只注意铁壶本身,而忽视了壶盖。黄立峰说,其实壶盖非常重要,壶盖大多是用铜制的,铜比铁贵,因此有些壶盖的价值甚至超过壶本身。他说,老铁壶盖不宜像紫砂壶一样严密过紧,而且许多铁壶的盖和壶身不是同时制造的,龙文堂开始用铜铸盖,是为避免蒸汽造成的锈蚀。铁壶盖往往很讲究,一把好壶一定是原壶配原盖,特别是名釜师的壶盖,都与壶身完美结合,浑然一体。釜师会在盖的正面刻铸自己的画押或镶嵌自己喜欢的图案。有的壶会制作两个或多个壶盖。

  提梁也很重要,它以立直者为好品相。很多釜师会在提梁上镶金锉银、精雕细刻,更有多个堂口在铁壶身上装上铜或银质的把手,彰显了壶的豪华与珍贵。壶嘴也叫“流口”,好的壶嘴侧视正视都很完美,与壶身般配,嘴的上口高度应该与壶身上口同高,这样烧煮时水才不容易从壶嘴溢出。

  如何鉴别日本铁壶

  近年来由于老铁壶价值飙升,有唯利是图者在高利诱惑下开始伪造铁壶。那么如何鉴别老铁壶?黄立峰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假造铁壶难逃鉴藏高手法眼。

  黄立峰说,由于是纯手工制作,每一把老铁壶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江户时期,也即铁壶制造的初期的作品是没有落款,但其中不乏工艺、造型、材质上乘佳品。而明治时期的铁壶,则可通过壶身、壶盖上所铸堂号,以及名款画押、朱砂印章等来鉴别,即能得知该壶出自何堂,为何人在何时何地所制。

  相对于这些老铁壶的市场价值,黄立峰更看重他们的艺术观赏价值,在他的眼里,自己的每一件藏品都是稀世珍宝。黄立峰认为,收藏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鉴赏水平和人生品位,他本人即由收藏铁壶而开始接触日本明治时期的其他铁器工艺制品,从而见证了真正的明治之美。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