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器物—中式古典生活美学
2015-10-22 14:02:02 未知
器·物 — 中式古典生活美学展期:2015年10月25日-10月31日开幕酒会:2015年10月24日15:00-18:00,凭邀请函入场主办机构:巴黎高等文化艺术管理学院协办机构:诺莱仕(上海)游艇俱乐部有限公司、上海望雅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机构:法国Studialis高等教育集团、Pharos教育文化集团赞助机构:传播业内人合作媒体:首席ELITE、雅昌艺术网微信公众号:大家的大家、毫厘策展人:李恩、郑淼美术总监:孙翌
宣传与媒体关系:刘媛项目助理:Isaac Huben (胡骏恪)特别鸣谢:Marie Bigné、胡新梅
丰子恺先生曾在《我与弘一法师》的讲稿中写道,“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诚以为这句话最能全面概括中国古人的生活模式。
在俗世中浸淫太久,大多数人都处于这三种境界的第一层,羁累于物质生活,操心衣食住行,为生活奔波,稍好一些的便是出身于富贾之家,锦衣玉食,荣华富贵,闲暇时也偶尔附庸风雅,赏花观月,扫雪烹茶。也有性趋恬淡、不慕名利的雅士,如和靖先生这般的,隐居一隅,植梅养鹤,寄情山水,倒也怡然自得,达到人生境界的第二层。再或者,像弘一法师这样的,出身显贵,才华横溢,却能适时全身而退,遁入空门研习佛法,这便是人生境界的第三层了。
本次展览便是从这个论点出发,综合几位藏家的藏品与艺术作品,分为三个单元展出。展品中除了工艺精湛的古玩物件,还包括艺术家遵循古意或改制古器的当代手工创作。展览试图通过这样一场当代与古代的跨时空对话,来全面还原中式古典生活美学体系。
日常器物之美
中国古人对“物”的迷恋是非常执着的,即便只是在衣食领域,古代匠人对于美学的追求也达到了极致,追求实用与美学的统一。上至宫廷贵胄的吃穿用度、奇珍异宝,精雕细琢,极尽其巧,下至民间寻常用件,就地取材,尽匠人之所能,或精致大方,或厚实拙朴,或简洁明快,体现了古人的生存智慧。
本单元主要展出民间首饰和日常生活用具,尤其以老银饰、团扇和点翠饰品为主。
·老银· 胡建君藏品
唐代银鎏金粉盒 / 胡建君收藏
清代錾刻老银鱼梳 / 辽宁地区 / 胡建君收藏
晚清民国银鎏金点翠蝴蝶对钗 / 李晶收藏
晚清民国银鎏金点翠镶宝钗 / 李晶收藏
在西方社会里,精神世界经常会与宗教信仰混为一谈。19世纪以前,他们的艺术作品大多数以宗教、神话故事为题材,为信仰或政治而服务,鲜有艺术家个人精神世界的自由表达。中国的情况则不同。古代中国以儒家立国,儒家所倡导的“中庸之道”与“秩序观”,与道家所推崇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及释家的“因缘”和隐士精神等相互交融,形成了古人精神世界的三大基石,在此基础上也诞生了中国的文人精神。
中国的哲学,是平民化的哲学,并不像西方那样强调“理性”的力量,也没有成套地弄个严谨的体系出来。它更多是向内的,关注的是如何“完善自身”的问题,是既出世又入世的,即古代士人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追求。
本单元展品以文房用具与书法为主,文房用具是文人精神的载体,而传统书画则是文人精神的自由表达。展览试图通过对书房情境的还原,来帮助观众窥探文人的内心世界。
·书法· 张雄雄作品
张雄雄书法手卷
张雄雄书法手卷[局部]
錾刻双鱼纹笔洗 / 胡建君收藏
战国青铜羽觞(右一) / 胡建君收藏
·文人折扇· 摄影 / 李晶
晚清民国红湘妃折扇 / 李晶收藏
玉竹大排口老扇子 / 李晶收藏
信仰分为两种:宗教和民俗,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只有先弄清楚了两者的区别,我们才能来谈信仰的问题。
宗教分为很多种,而中国以佛道两家的影响力最为深远。这种信仰是非常具有组织性的,有一套完善的体系。宗教信仰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民俗信仰却诞生于宗教产生之前,可以说,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有了民俗信仰这种东西。美国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Bill Porter)就曾把黄帝、屈原等都视为萨满,将中国的文化源头归结于“巫”。这是非常真诚的,也相当可爱。同样,民俗信仰也分为很多种,大多以生殖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或其他地方神灵崇拜为主,缺乏组织性,相对而言更为松散,却也更为质朴。
要谈中国古人的信仰问题,就不能只掉进佛道两家的窠臼里,国内、国际上对这两家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对中国民俗信仰的研究却鲜有涉猎。本单元则主要展出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用于民间祭祀的面具和服饰,以最大程度地还原古代社会信仰层次的多样性。中国面具艺术在历史漫漫长河中,与原始歌舞、巫术、图腾崇拜以及民间戏曲等相互融合贯通,成为了民间观念信仰与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也体现了古人在灵魂层面的审美趣味。
·面具· 摄影 / 郑淼
和尚面具 / 木质 / 湖北 / 郑淼收藏
和尚面具 / 木质 / 江西 / 郑淼收藏藏家与艺术家简介
张雄雄:沪上著名收藏家、书法家张先生是一位“大隐隐于市”的高人。作为收藏家,他的藏品大到青铜器、南北朝佛像、明清家具、古琴、字画、汉代帛画,小到印章、金银器、老琉璃、古玉、翡翠、瓷器等,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与艺术史发展进程。他收藏眼力之独到,藏品品质之精良,可以与国外一些顶级藏家及亚洲艺术博物馆的馆藏精品相媲美。
胡建君作家,中国美术学院博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史论系副主任,上海大学中国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文人书画与手工艺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
师从徐建融、卢甫圣先生,已出版《飞鸟与鱼——银饰里的流年》、《我有嘉宾——西园雅集与宋代文人生活》、《中国山水画通鉴之“超以象外”》、《海上谈艺录之“泼墨真情画人生”》、《大师艺术教育经典》系列、《山水》、白描《岁岁寿》、《接福》等著作十余部。
主要策划“海上风云”文化沙龙、卢甫圣师生艺术展、贺友直艺术作品展、上海大学女艺术家作品展、“三言两拍——徐松明的镜头视界”等文化艺术展览活动,并开办多场讲座:“海上花——百年旗袍与老上海”、“生活与信仰:墨西哥与中国银器”、“宁静致远——略谈文人生活方式与情怀”等。收藏故事被《Vogue》等国际一线杂志报道。
郑淼独立策展人,与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斯特拉基金会与达利艺术馆等全球顶级艺术机构合作,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民俗面具与宗教服饰藏家之一,拥有各类藏品千余件。收藏事迹被ICS上海外语频道和雅昌艺术等多家媒体报道,藏品多次被借往国外参展。
李晶“85后”团扇手艺人,早期痴迷戏曲,于江南大学攻读硕士期间与收藏结缘,热衷收藏各种古物、老银、点翠、折扇等小杂项。收藏过程中,因时不时会遇上一些残破的团扇,他便慢慢尝试修复这些残缺之物。最终在苏州创建了自己的团扇工作室,在旧物的基础上精工细作,制出一些品质精良的团扇作品。“让团扇进入一般人的生活”,亦成为他的一个重要目标。
讲座沙龙活动艺术与慢生活—以古董银饰为例,主讲人:胡建君。10月26日下午两点。裁为合欢扇,团团如明月—团扇工艺与设计,主讲人:李晶。10月28日下午两点。面具艺术与中国民俗信仰,主讲人:郑淼。10月30日下午两点。实用信息
地址:诺莱仕游艇会二楼文化品鉴中心,上海浦东新区滨江大道3510号
交通:地铁2号线,“陆家嘴”站
开放时间:每天10:00-17:00
媒体联络:qiwu15@hotmail.com / +86 131-4810-0828
免费参观,需要预约,凭“预约姓名+手机号码”入场
预约观展请发送“您的姓名+手机号码”至官方邮箱:qiwu15@hotmail.com
(责任编辑:周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