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南博西汉长臂猿木雕领衔80多件“猴文物”贺岁

2016-01-26 16:59:26 邢虹

图为展出的大红漆木雕子母猴。记者 冯芃摄

  西汉的木雕长臂猿、明清的猴子玉饰、民国的猴子石雕、当代的“美猴王”泥人……昨天,“如意猴”展在南博特展馆开幕,80多件猴文物新春贺岁迎猴年。

  展品中,最古老、最珍贵的一件文物是西汉时期的“木雕长臂猿”。策展人、南博陈列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胡卫民介绍,这本是车马上的部件,汉代人巧妙地将这个零件设计成“长臂猿”造型,长约20厘米,造型生动可爱。“过去车马部件往往都是动物形象,一来是造型与功能需求吻合,二来长臂猿有‘侯’的寓意,有升官的含义。”胡卫民说。

  在古代,拜相封侯是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猴”也成为人们心目中吉瑞美好事物的象征。比如,猴子骑马,意为“马上封侯”;猴拿官印爬在枫树上,象征“封侯挂印”。将猴子与如意或灵芝结合在一起,用玉、翡翠等材质雕刻成特有的摆件或挂件,就成了“封侯拜相,如意吉祥”的“猴如意”。在展览现场,这类文物也不少。一件清代玉雕雕刻了一只大猴子拉着两只小猴子,含有“辈辈封侯”之意。

  古代拴马柱上往往也会雕刻一只猴子。南博没有改造前,大院内曾密集陈列着数十根拴马柱,每一根上面都雕着一只猴子。昨天的展览上,这些民国时期的“猴子拴马柱”也登台展出。

  猴子为何会出现在拴马柱上?胡卫民解释说,古人相信,猴子和马在一起,能够使马避开瘟疫。因此,很多地方的拴马柱上都雕刻一只猴子。《西游记》中,孙悟空被玉帝封为“弼马温”,专门负责养马,“猴子助马避瘟”的功能也流传开来。

  明清以后,取材于《西游记》的猴戏大量出现,此次展品中也有不少和“美猴王”相关。一组惠山泥人反映了孙悟空在花果山水帘洞的威风场景,另一件木雕则刻着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天兵天将打斗的场景。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从民间藏家处征集来的一些展品。1980年发行的猴票,也就是著名画家黄永玉设计的“庚申年猴票”,几乎已经成了“珍邮”的代名词。这次有两张“庚申猴票实寄封”展出,展品由南京集邮爱好者提供。此外,南京的雨花石藏家也提供了多枚纹理、造型酷似猴子的雨花石。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吕雪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