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数字背后的故事 民营美术馆软实力升级战

2016-04-19 08:42:19 罗颖 图片提供:TKL

  人们对数字的偏爱似乎与生俱来,这种偏爱往往掺杂着莫名的质疑、探究和破解的冲动。那些一组组看似简单的数据背后,带有某种未知的挑引和对神秘抵达的刺激,我们也不再甘心把数字仅当做数字。今年年初,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和今日美术馆相继公布了2015年各自的总运营成本,分别为4092万和2228万人民币;春节过后,某自媒体披露的几家国际大牌美术馆高层动辄百万人民币起的年薪又一不小心挑逗了艺术圈敏感的神经……先不谈它们背后的故事,这几个阿拉伯数字就已经先从感官上独领了风骚。

  在本期封面故事中,我们截取了时髦的技术名词“大数据”的表面词义,在对民营美术馆探讨的语境下,反观美术馆面临的问题。我们采集了来自中国9座城市的20家民营美术馆样本,以此作为数据来源,试图通过台前幕后的数字,逼视某些问题。当我们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中国的这些民营美术馆馆长年薪一探究竟时,无一例外全部拒绝回答。而对于运营成本、收藏经费、门票收入等涉及资金的选项,绝大部分美术馆也都对此讳莫如深。但我们仍期待中国的民营美术馆有朝一日能像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一样,每年在官网主动发布一份详细的年报。或许到那时,中国的民营美术馆也可以贴上“完善的制度、强有效的执行力、高度透明化的社会公信力”这些标签了。不过现在,他们面临的还依然是展览品质、生存等更为基础的问题。

  本次封面故事的调查数据来源于9座城市的20家美术馆(按首字母排序):

  A4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Chi K11美术馆

  广东时代美术馆

  昊美术馆(温州馆)

  红专厂当代艺术馆

  红砖当代美术馆

  今日美术馆

  龙美术馆(西岸馆)

  M WOODS木木美术馆

  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

  上海外滩美术馆

  深圳OCAT

  四方当代美术馆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央美术馆

  银川当代美术馆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余德耀美术馆

  中间美术馆

  调查结果

      场馆平均面积为4401平方米

      2015年平均展览数量11个

      2015年平均自主策划展览数量7个

      2015年平均运营成本1790万(已公布10家)

      六成以上的民营美术馆对公众免费开放

      2015年平均票房为108万人民币

      2015年平均参观人数21万人次

      仅4家民营美术馆公布了收藏经费,平均为963万人民币

      民营美术馆平均藏品数量为418件(六成美术馆未公布藏品数量)

      民营美术馆团队平均人数为28人

      2015年公共教育平均场次100场

      2015年平均出版次数11次

  拿什么撑起4401平方米?

  “4401平方米”是此次调查的20家民营美术馆场馆面积的平均数,超出全球民营美术馆平均值1000多平方米(全球民营美术馆平均规模为3400平方米)。大体量的场馆在给美术馆运营带来成本压力的同时,对“软实力”的挑战自然也同比上升。在一座座外观足够艺术的美术馆建成之后填充什么内容?如何填充才能支撑起一家美术馆的庞大体量?

  调查显示,2015年民营美术馆平均展览数量为11个。除此以外,我们还增设了“中国特色”的自主策划展览这一项,平均值为7个。大空间迫于运营压力,令美术馆不得不开拓出空间盈利、临时展览为主的生存模式。放眼全球,每年举办1到3场展览则成为常规形式,而当代艺术的陈列展在中国却几乎缺席,鲜少有像余德耀美术馆这样将展览展期拉长到半年左右的美术馆。

  年平均100场公共教育场次似乎填补了展览的不足,这看起来也是美术馆拉近与社会距离的便捷途径。今日美术馆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一年甚至超过了400场,定期组织讲座、研讨会、表演等活动。但策展人李振华对目前国内的公共教育现状却有着自己的看法,他曾表示:“今天应该是降格教育,用相对平视的状态与人做互动,而不是居高临下,这一点是当今美术馆严重欠缺的。”这的确一针见血,大部分公共教育活动都缺乏与美术馆本身的密切连接,只为了宣传展览或是走形式。但在可见的未来里,美术馆的这种旧形态还将继续发挥着对公众进行美学教育的作用。

  418件藏品重要吗?

  藏品数量似乎成为美术馆评价体系中的一个普遍框架形式。实际上,藏品多寡在当代美术馆中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如东京的森美术馆、纽约的新美术馆等都是以不同主题的展览项目为主,并没有大量藏品。国内如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和上海外滩美术馆也同样没有自己的馆藏。对于普通观众而言,美术馆藏品的数量或许并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一个优质的展览或内容丰富的公共教育活动可能会给激发他们对美术馆投入更大的热情。所以平均数为963万人民币的收藏经费(仅四家美术馆公布),既重要也不重要。

  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下,21万人的平均参观人数并不算高。Chi K11美术馆的一个达利展就吸引了16万观众,单日最高参观人数达5000余人。有时候,一位艺术家便可制造一座美术馆的影响力。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在西方美术馆模式下,凭借品质过硬的展览和全方位的配套设施业已成为行业标杆;龙美术馆以自己的收藏作为展览规划的依据;余德耀美术馆在开馆之时就亮出了“国际牌”;上海昊美术馆曾靠资助博伊斯来中国赢得美名;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OCAT)在全国展开连锁美术馆计划;广东时代美术馆珠三角艺术实验室;Chi K11美术馆独创了博物馆零售的模式;南京四方美术馆则在努力打造“高大上”的民营美术馆形象……多家美术馆已经形成了基于各自情况之上的模式与结构。广东时代美术馆馆长赵趄就表示:“差异化则意味着你的价值越高,从而你的生存空间也就越大。”

  1790万约等于什么?

  “1790万”是什么概念?这个中国民营美术馆运营成本的平均值甚至还不如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馆长Gelenn Lowry一年2100万人民币的年薪!而2100万又意味着什么?它约等于今日美术馆一年的运营成本,并且大大地甩出七家国内美术馆(共公布十家)运营成本数条街之远。

  “资金”仍然是困扰民营美术馆的一个老生常谈的重要问题。在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的赞誉背后,肩负的却是巨大的运营成本压力。据说龙美术馆此次埃利亚松的展览就投入了1500万,而在贾科梅蒂回顾展现场就有业内人士感叹光保险金额就是一笔巨款。

  在尚未习惯将年度财务报表向社会公开的中国民营美术馆,仅有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明确地发布过他们的成本构成明细,除了义拍筹款、企业赞助、个人赞助、艺术商店共占据80%的比重外,创始人捐赠已由最初的80%减少到20%。对创始人资金依赖的降低,也意味着美术馆造血模式亟待升级优化,逐步建立有效的美术馆生存机制。当前,大部分的民营当代美术馆生存模式还主要依靠企业的供养支持和核心创始人资金与理想热情,如果说一股独大、一董独大是创始期的必然,那么下一步就是多股、多董、理事会的摸索期。

  生存机制的升级之路可谓步履艰难,在目前中国没有政策规定企业赞助支持美术馆可以得到相关税费减免的背景下,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赞助美术馆事业的积极性。美术馆只能依靠自身的学术口碑、品牌效应来吸引个人赞助、企业赞助。张子康就曾说:“学术性强的展览,会吸引钱‘自己跑过来’ ”。UCCA就凭借良好的美誉度吸引了Miss Dior的展览。今年年5月份,宝马100周年的大型商业活动也将选择在UCCA举行。而他们也有自己坚持的原则:不接艺术展览活动的出租。当美术馆以牺牲学术品牌,屈就商业运营时,结局无疑在开始就已注定。如此看来,民营美术馆的困境,短期来看生存问题虽还未根本解决,但也未尝就是目前第一要务。

  当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和Larry’s List发布的《私人美术馆报告》显示中国以26座私人美术馆的数量排名全球第四时,《报告》对中国私人美术馆的成长空间也是一片看好。龙美术馆的重庆馆将于今年开馆,何炬星的私人美术馆也在筹建中,泰康当代美术馆的落成时间也敲定在2018年……这些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报告》的预测。可是,中国民营美术馆的软实力并不像它的数量一样与日俱增。

  在全国12个城市的60座当代民营美术馆中,我们仅选取了20家活跃甚至可以说是靠谱的美术馆。三分之一的比例,形容民营美术馆泡沫似乎也不为过。美术馆前仆后继地在兴起,局部的热度并不具备普遍代表性,中国更多的民营美术馆还处在摸爬滚打的行进当中。

  浮于表面的数字所能揭示的问题有限,还有许多无法触及的盲区,比如美术馆在接收捐赠、赞助等方面对政府政策支持的渴求。在跨越了硬件时代后,民营美术馆正进入激流中搏击,既要生存,又要与同行一较文化眼光的长短高下,水准高低,修内功成为第一要务,时不我待,不进则退。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